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也说《庄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荷城文艺 热度: 12383
严亮平

  1

  一说到《庄子》,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老庄哲学”、“遁世无为”、“消极避世”什么的。好像《庄子》的思想就是一门教导人们怎么样无所作为的哲学。曾经,这是被打击和边缘化的理论哲学。

  说到避世,那是高人的作为,至少得有卧龙凤雏的能耐,否则那不叫避世,那叫“自以为是”。对,就是这个词。别乱用避世这个词,既高看了别人,也高估了自己。

  随着心理学发展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开放,或许,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视觉看待《庄子》这本古代哲学著作。

  2

  “相濡以沫”的悲催。

  那种能够同甘苦共命运的夫妻,我们会用什么词句来描述?“相濡以沫”或许比“伉俪情深”来得更加贴切吧,也更加让人赞颂。

  是的,那种不离不弃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成长,是多么的让人心动和心酸!只有经历过若干的磨折和打击,爱情,才是值得歌颂的。那种坐享其成的倾慕,怎么天花乱坠的解说都会落入下乘——尽管我们也相信一见钟情你情我愿的火花,可就是缺少那么一点刻骨铭心和不离不弃的感动。

  或者,那份感动和付出只有“相濡以沫”可以概括吧!

  然而,我们一直理解错了“相濡以沫”的最初意义!这就是后世文学的悲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原文是这样的。

  看了这个原文,还有谁说“相濡以沫”是真情吗?不是真情,是无奈。如果有更多的水,没有哪条鱼愿意把自己的唾液用来湿润别的鱼。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最有意义的方式。上帝不是说了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看来,鱼,在庄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明了这个理论。而我们,却在社会的发展潮流中选择了忘却这个道理。

  3

  “才与不才”的烦恼。

  话说庄子在山中旅行,看到一棵大树。

  哇,好大一棵树!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山里人说:“因为这棵树枝节太多,不能作材料。”

  哦。

  庄子来到山下的朋友家。朋友看到朋友来了,准备杀只鹅来款待一下庄子。

  古人就是那么好客!

  杀哪只呢?肥的固然好,瘦的也不错!朋友的儿子拿不定主意,来问自己的父亲。朋友说:“杀那只不会叫的。会叫的那只留下来看家。”

  嗯?

  古人的鹅是当狗用的,朋友,你猜对了没?

  好吃好喝的摆在面前,庄子却无法提起兴致,不是不好吃,是没心思吃。为什么?因为庄子郁闷了——为什么树因为没用得以活了千年,而这只鹅因为没用却被摆在了盘中?

  要说,这思想家活的就是一个累啊。要是我,还不甩开腮帮子起劲的吃啊,管他有用没用,吃饱肚子最有用啊。

  总听人说,“不招人妒是庸才”,那么能不能说“总遭人慕是蠢材”呢?

  庄子曰:“周将处乎才与不才之间。”

  高啊!

  4

  《庄子》一直都是老庄哲学的补充成分,一直被忽视从未被遗忘,打击的时候没有少,凸显的时候没有份,但是它依然是不可磨灭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璀璨之珠。其中可以拿来讲的故事很多很多。

  《庄子》是中国的《伊索寓言》。有先贤是这样评价的。

  当孔子雕像可以屹立于广场边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必要怀疑那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肇始者还会被人一直遗忘。尤其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那些被神化了的“军师”级人物,又有谁没有“道”的色彩在?

  顺势而为,这是道家的根本所在。对于个人,其意义更加显著。

  人类发展史上,若干思想家如恒河沙数,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等外国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等中国的思想家并不比外国的差了什么。跨越历史的千万年长河,只有这些思想还在闪光,而那些创始人早已灰飞烟灭。

  中国传统文学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在当下的时代,不一定可以做大补药,倒是实在的一剂“心灵鸡汤”,这碗“心灵鸡汤”历经千年没有变质,却如一坛老酒,越陈越香。有空,咂一口,回味无穷!

  咂出的味道,是你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