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有“梅葛故地,花灯之乡”之美誉,其彝族梅葛、姚安花灯、姚安坝子腔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姚安的三张艺术名片。
彝族梅葛,起源于姚安县马游坪彝族村,流行传唱在姚安及周边一带彝族地区。梅葛调分老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三种。作为一种口头传承文化,它历经千百年而经久不衰,其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作为一部史诗,它是彝家人的“根谱”,是彝家人在远古时期认识人类起源、反映生产生活状态及习俗的集大成者,其可贵的研究价值已得到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的充分肯定;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表演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彝族特色,而且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其资源的民族性、独特性预示着巨大的艺术开发潜力。
姚安花灯,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发展至今,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专业花灯,有现代化的舞台灯光包装,显得雍容华贵,少了一些乡土气,却多了一些专业水准。一招一式一调一腔,纯粹的姚安味,但又合乎规矩,与大雅之堂的云南花灯接轨;业余花灯,广场或房前空地就是舞台,随便扯起一块幕布,点亮一个电灯泡,拉开架式就可以演唱,有一股子草台班子的随意和因陋就简。虽然粗糙了一些,但更接近泥土气,老百姓觉着亲切,爱看。
坝子腔,汉族歌种,山歌系列,为姚安所特有。坝子腔一般在田间地头演唱,从悠长绵软的滑音“你说(小妹/小哥/仁义)哎……”开始,内容为即兴编词,多为七字句,以逗趣为主,也有歌颂山川风物和美好生活的。其间随意参杂一些相对固定长短不一的“跺叶子”,也就是说唱性的歌段。如:前三步呢后三步,三三走了九小步,再加两步十一步……我想唛约(跟)着小妹(哥)逛马路等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