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写给黄宾虹的手札,严格遵守传统手札的平阙形制。傅雷惯于使用侧书,行文涉及自己,必以小字写于右侧,以示谦逊。傅雷恪守传统手札的道德规范和技术要领,张弛有度、笔力轻缓、情绪起伏适中,准确传达自己的诉求、识见,留给我们一批古意盎然、简远飘逸、旷达超脱、理清意重的手札作品。
1943年7月17日,正在上海为黄宾虹筹备“黄宾虹八十书画展”的傅雷,收到黄宾虹寄给他的册页,提笔写了这通答谢手札。“屡承厚赐,不知何以言谢,猥以下愚谬荷知遇若是,无衷铭感,楮墨难宣”,在感谢之余,通报了画展筹备情况,表达了“无不乐为长者驰驱也”的晚辈真誠。这通“答谢札”体现了两代文人深厚的友谊。这一年傅雷年仅35岁,“傅译”还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事实,叫傅雷的年轻人仅以《中国画论之美学检讨》《观画答客问》《论张爱玲小说》等一系列艺术评论文章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
傅雷手札,技道一体。技巧娴熟的小行草书和文辞优雅、意新语俊的行文统一了傅雷的人格与思想、理性与感觉、学养与技巧,形成了傅雷尺牍不可复制的个性特征和清刚雅正的文化意义,让我们看到了手札书法的完整和博大。
中国文人极其重视手札书法,他们知道,一通手札有可能比一部书的文化分量还要重,片言只字比八尺长幅书法的价值还要大。由于傅雷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他写手札的确动了“心机”。他于1943年至1952年写给黄宾虹的手札笔健墨润,格调高迈,既考虑到受书人的文化素养,也时刻注意到自己的文化形象。字迹清朗,语言古雅,说理时逻辑严谨,叙事时前后贯通。
傅雷书法胎息魏晋,二王意趣浓郁,萧散、稳健、精致、隽永,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傅雷准确领悟了以二王书法为代表的帖学艺术的真谛,掌握了中国传统手札书写的技术要领和艺术特点。
李瑞清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 ,不足贵矣。”
当代书法乐见手札的简净与超迈,纷纷效仿。遗憾的是,他们往往把手札的书法意义,停留在外在的形式,忽略了手札书法内在的文化精神,粗语浅意,难见文人的感情与思考、风华与浪漫。
【责任编辑】洪 流
作者简介:
张瑞田,1963年生,作家、艺术评论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出版散文随笔集《百札馆三记》《百札馆闲记》《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等十余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