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装装饰尚繁避简,以富丽华美、精致考究为追求。清《训俗条》记载“妇女衣裙有琵琶襟、大襟、对襟、百桐、满花、印花等形式……一衫一裙,镶滚之费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滚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反映了清代女装作为我国最后的封建女装时代,继承了历代织造绣饰技艺,其繁杂却为历代之最和其时以衣为贵的心态。而其中图案的造型语言特点大抵分以下几种。
一、平面化
清代女装服饰装饰及图案依然追求我国服装传统的平面装饰审美,没有对服装造型的空间量感塑造。所有的装饰图形都存在于服装表面上,图形之间仅有距离远近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如肚兜图案以摘绫法绣出植物、水果、昆虫等图案,中间穿插植物枝叶,以此来增加图案图形表现力并稳定图案结构。构图与布局挤满整个装饰区域。这些装饰方法充分展现了摘绫绣的魅力,并且具有典型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二、以图寓意,以音取意
清代女装服饰刺绣图案中蕴含有满族先民原始信仰和混沌思维的痕迹,其表现为通过刺绣图案的图形拟声并传递信息。满族先民创造文字较晚,在文字出现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多以图像模拟语言传达信息,并且在原始巫术思维影响下对语言所指代的物体形象和语言本身同一化。将这种思维方式用于服饰图案中,形成以图寓意、以音取意的特征,在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中这种表现方法多为吉祥图案。满族在与汉族长期接触中,满汉文化相互融合,满族这种以图寓意,以音取意创造思维受汉语影响,通过谐音推移和类比来表达隐含的寓意。如以平针法绣出昂首挺胸的公鸡立于石头的图案,名为“室上大吉”。石谐音室,鸡谐音吉,寓意阖府安康,大吉大利。三、象征符号化
清代女装服饰图案具有较强的概念特征,并呈现某种象征符号化的倾向。图案以符号的方式实现象形的表意结构,通具有隐喻和模糊多意的双重属性。图案通过视觉形象引起联系,并以谐音的方式进行暗示,达到隐喻的目的,实现意义的推转,在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之间建立起象征与被象征的关系,其本质是象形文字类的符号化图形,这也是民族民间艺术功能性的体现。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种具有程式化、概念化和符号化的完整的表现形式。服饰图案中所表现出的具有民族情感的集体化的社会记忆,具有 “集体程式”和“承传性”特征,是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四、叙事性
在民族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服饰图案常常伴有叙事性主题,这是以图形传递信息的传承性体现。清代女装服饰图案不乏表现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如坎肩通身以平针、打子、钉线绣等多种针法,于正身绣满三国故事图案。图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绣作战图,下部绣出行图。表现手法生动,人物形象装束皆为明代冠服,以满写汉。衣襟及领口四周用钉线法作大镶边,镶边内绣有手持兵器、令旗的兵士若干,下摆为鱼龙跃水纹。此类服饰图案同时具备记录历史事件、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和装饰审美的功能,是民间美术朴素的实用主义审美。结语
通过对清代女装服饰图案造型语言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清代女装服饰图案在审美立场和创作思维上具有明显的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的特征,并通过图形和语言的关联在作品中实现隐喻和文化内涵上的转移。其次,满汉民族长期接触,服饰图案受汉文化影响明显,于服饰上体现出民族融合。并且,清代女装服饰图案的研究和学习实际上是服饰文化的寻根,是在追求民族文化表达的时代语境下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具有推动民族服饰审美回归并使其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