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14岁的跳水皇后,梦想是开小卖部吃辣条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 热度: 9237
trawberry

  拿了冠军之后

  所有人都叫她天才

  那是他们没有看到

  背后几十万次的跳跃

  起跳、翻腾、入水

  14岁的全红婵像一道优美利落的弧线,以极强的爆发力划破长空,在空中柔软地舒展。进入水面时,又归于不可思议的轻盈,几乎没有泛起一丝水花。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的决赛上,她的每一跳都近乎完美,五跳中有三跳拿到了满分,最终以总分466.20的绝对优势一举夺金,创造了世界纪录。

  饶是中国跳水队素有“梦之队”之称,这样的场面也难得一见,足以载入史册。

  郭晶晶在现场不停鼓掌,吴敏霞在电视机前欢呼尖叫。大家都在猜测,全红婵或许会成为新一代“跳水女皇”。

  很难想象,这位在奥运赛场力压群雄的小运动员,入选国家队还不满1年,参加的正式赛事不到10场。由于此前一直寂寂无名,连解说员都在比赛中多次口误,把她叫成了“全金婵”。

  事实上,如果不是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全红婵将因未满14岁,没有资格参加这届比赛,那么她的奥运首秀只能推迟到2024年。到那时,17岁的她恐怕已经失去了体重轻、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优势,未必能有如此惊人的表现。

  一切都像命中注定,人们用“天降紫微星”来形容这个传奇少女,她符合中国人对天才的所有想象:出身寒门,天赋异禀,因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巧合,一举成名天下闻。

  而光环背后,她的人生并非一篇开挂的爽文,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想改变命运,又正好被命运选中的故事。

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



  全红婵仿佛专为跳水而生。

  启蒙教练陈华明第一次见到全红婵时,她才七八岁,正在跳房子,明显比别的孩子都要轻盈、有爆发力。

  陈华明一眼相中了这个跳水的好苗子,将她选入体校,又送去省队。

  省队教练何威仪也称赞全红婵的身体条件:身形修长,柔韧性好,甚至连手的形状都“很适合压水花”。

  去年的奥运选拔赛,是全红婵首次亮相全国大赛。

  赛前三周,她刚刚学齐全套5个动作。想不到第一站就跳了个第一,击敗了上届奥运冠军任茜、世界杯冠军张家齐,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的入场门票,成为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传奇程度,恐怕只有武侠小说中张无忌现学太极拳的桥段可以比拟。

  除了拥有绝佳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全红婵的心理素质也是制胜的关键。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奥运比赛,全红婵的心态却一直很稳。

  赛前被问到是否紧张,她说奥运会也就只是跳5个动作,“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好每一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

  决赛场上,她以超乎年龄的沉着冷静,完成了零失误的五跳,动作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就像一条本就该回到水中的鱼。

  全红婵的表现惊艳了全网,初代跳水女皇高敏激动地发文:“天才是埋没不住的。虽然,小姑娘没参加过多少国际比赛,但她一出现,就断了好几个运动员的奥运金牌梦。她就是天才,她是老天给我们的礼物。”

古灵精怪的小妹妹



  作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少女,全红婵对自己的天赋并不自知,“我感觉自己好像是被‘骗去(跳水)的一样,主要也是我读书成绩比较差”。像这样实在又稚气的言论,全红婵说过不少。赛场外的她古灵精怪,讲话奶声奶气,带着她这个年纪特有的逻辑。

  有记者问她“觉得自己性格怎么样”,她一脸疑惑:“杏哥?杏哥是谁?”预赛结束后,队友陈芋汐还在和教练沟通,全红婵已经在一旁迫不及待地催促:“走啊,回去吃饭!回去吃饭!”像极了学生时代的我。

  在体校训练时,教练员曾问全红婵想不想当冠军,全红婵说:“不想!(去别的地方当冠军)不好玩,在这里好玩!”

  至于这位小将真正的梦想,竟是“开一个小卖部”,这样就能一直有辣条吃,5毛一包的那种。

  随着全红婵的出名,这些采访片段再次走红。听着她的童言稚语,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她的不易:说到底,这位奥运冠军,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关心的东西无外乎游戏和零食,却已经在运动员这条无比艰辛的路上走了这么久。

她值得她的成绩



  全红婵夺冠后,她的家乡湛江沸腾了,人们手举红旗、敲锣打鼓舞狮庆祝。就是从这里,全红婵开启了她的跳水之路。破旧的跳台、狭小的训练房,“全省最差”的设施条件,就是这个“天才少女”的起点。

  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农民,对女儿的事不太操心,教练选她去跳水,父亲全文茂没多想就同意了:“选上就去喽,反正有书读。”

  全文茂也很少观看女儿的比赛,女儿参加奥运会的消息,他还是从新闻上得知的。

  全红婵虽然年幼,却很懂事,她知道妈妈生过病、出过交通事故,家里需要用钱,因此训练起来格外努力:“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在同一批运动员里,全红婵对待训练的态度是最投入的,也是最能吃苦的,每天陆上跳的次数就在200至300,水上一般都是跳120个左右。为了训练方便,全红婵一直留短发,在水中泡久了,头发变得枯黄、炸开,像一只小刺猬,经常被认为是男孩子。

  训练日程紧密,连休息的机会都很少。采访中,记者问她比赛结束后最想去哪里,全红婵说想玩游戏、抓娃娃,眼神中难掩失落:“我连游乐园都没有去过,动物园也没有去过。”

  全红婵付出的努力,教练都看在眼里,因此不太喜欢“天才”这个称呼,“不管天才还是黑马,都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得到(成绩),她值得她的成绩”。

  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全红婵终于拼出了一个可期的未来,拿到金牌后,她的很多梦想都在一一实现。

  全红婵与跳水,是一段互相成就的奇遇。在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