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理想就有疼痛》,作者高晓春与众多名人大家访谈与对话,其中访问冯骥才时,冯骥才讲了一个画家的故事。
1996年,冯骥才的一个画家朋友说有一个画画儿的朋友非常想见他,于是领了来。冯骥才说我能不能看看你的画,那人说画非常大,只能给看画的照片。他拿出照片,那是一幅关于中华民族的巨幅画,像黄河一样,从巴颜喀拉山走来,直奔向东海。
画里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和苦难。然而,画面上并没有黄河,没有黄河水,甚至连黄河风景作背景的景象都没有,画的全是人物:藏族的、蒙古族的、汉族的,各民族的人物……
冯骥才当时就被那种深刻的程度和刚健的笔锋震撼住了。那个人见到冯骥才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画了7年。他觉得有些支撑不下去了。他并不富裕,也没有人去赏识他的画。一个艺术家,最好的创作环境是别人能把艺术看得很尊贵。而在他的环境里,他听不到任何一个肯定他的画的声音,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成功,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冯骥才对他说:“你画吧,画好了,我给你在美术馆办画展。”
从那之后,他又进入了那种画画的状态,一直到第十个年头他的画即将完成时。那天,他已经画了4个小时,一看表,11点半,他忽然想到要回家包饺子,顾不上洗手洗脸便匆匆出门。他太累了,严重的脑部缺氧使他突然站不住了,一头栽向对面的门,再也没有起来……
冯骥才说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像是被剜去了什么,带着一种流血的痛惜。
这个用生命去祭奠美的艺术家、画家叫李伯安,他的这幅画,100米长卷,叫作《走出巴颜喀拉》。
(冯启莎摘自《美文》 图/小栗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