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四十自述》里曾有这样一段文字: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这样的母亲当然对儿子胡适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9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幼年的经历,使胡适懂得了: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历史学家何炳棣在其名著《读史阅世六十年》中曾这样写道:
“某日上午九点左右,我(何炳棣)刚要进城,厨子向胡先生(胡适)递上一张名片,胡先生相当生气地流露出对此人品格及动机的不满,但想了一想,还是决定接见。当我走出门时正听见胡先生大声地招呼他:‘这好几个月都没听到你的动静,你是不是又在搞什么新把戏?紧随着就是双方带说带笑的声音。可以想见,这才是胡先生不可及之处之一:对人怀疑要留余步;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何炳棣感慨:“这正是我做不到的。”
(唐正均摘自《男视》2009年第9期图/陈明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