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打开了一座村庄的春天
●荆卓然
开篇
如果你长着翅膀的话,千万要抽空飞到石卜咀村去看看。视野内石卜咀村的西梁山,白天是一只花篮,蜂飞蝶舞,百花争艳;夜晚是一盏灯儿,顾盼有神,光华灿烂。石泼水农业文化生态园里的一朵朵油菜花,打开了一座村庄的春天。
第一朵花:一座饱含文化基因的村庄
不必鞍马劳顿,无须东奔西走,想观赏油菜花的妩媚与秀丽,石卜咀村的石泼水农业文化观光园内,那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就足可满足你的视觉需求。那些炫目的油菜花千姿万态,不知道有多少人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孩,她们身披彩色的飘带,一会儿在大风车下风情万种,一会儿在油菜花丛里争奇斗艳,佳人与花朵、佳人与粉蝶、佳人与春光……织成了一幅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水粉画。岂止是油菜花闻名遐迩,石卜咀村就是一个百花争艳的“文艺花园”:国家二级演员荆翠花,1957年从艺,师承侯德全、严翠红、丁果仙等名家,工晋剧须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教子》获1982年山西省演员一等奖,《喋血靳州》获1984年山西省演员一等奖。1989年3月,书法名家郭兴邦先生应中国书法家协会邀请,在清华大学挥毫书法“布衣长存”,作品赠送布什总统。荆德生,人称山城版的郭兰英,阳泉市首个“全国文艺表演奖”一等奖的获得者,有幸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的艺术家,多次获全国职工曲艺汇演一等奖、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被市音乐家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家”称号等等荣誉。姚仁承,号乐石,又禅岩居士,蒲台散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理事,山西省教育书协理事,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继德,二十世纪70年代是阳泉工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及全国美展、国际版画展、全国藏书票展并获奖,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多家收藏,著有《怎样刻木刻》行世,画作被著名版画家董其中誉为《煤矿工人的赞歌》。他对书法、中国画、篆刻也有所涉猎。陋岩(荆升文),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市作协副主席、矿区诗词曲学会主席,著有《陋岩诗歌精选》《垂直向下八百米》。另外,石卜咀还有吴玉贵、石崇海、孙樱花等阳泉新闻界的领导和著名记者。还有“袅玉小”和其夫人、“老王锁”“红萝卜”“小巴五”“小夸”“蓝英”等等阳泉市晋剧名家。30年前,石卜咀赶庙会,不用请别人,本村人唱四五天一日三开场的戏剧,绝对不会重复一个剧目。石卜咀村文艺人才阵容强大,新成立的蒲台书院更是成了培养书法家的孵化基地。
或许真应了那句石卜咀村和平潭街村“一石分二村,石前水泼如弦鸣,出才子;岩后潭平似镜莹,照佳人”的老话(指石卜咀村和平潭街村桃河北岸交界处有一块巨石,桃河水先涌到属于石卜咀村的石头上,谓之石泼水也;水从石头上退下后转入石后属于平潭街村的水洼处,谓之平潭),石卜咀村出现过许多文学艺术界的佼佼者。可惜我才疏学浅,无法列出更多的石卜咀文人。
我想用手中的秃笔,描绘出石卜咀村所有文艺花朵的光华,然而总觉笔力不逮。我能做的:就是以他们为榜样,学而不舍,书而不懈,并幻想自己将来能够不辱村风,擦亮心中那些饱含着文化基因的乡愁,全力为石卜咀村的书香之名献上自己的心血。
第二朵花:一座善义为本的村庄
沐浴着油菜花香,我站在西梁山之巅,目光穿过厚重的时光,仿佛看见了百年前那场名震中外的争矿保矿运动中石卜咀人的身影。这场斗争保护了阳泉民族工业的发展,为阳煤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晋公司曾在石卜咀办公,石卜咀村的保晋院遗址,印证了这一伟大的壮举。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在这里,请允许我插几个小曲。石卜咀的晋祥厚煤矿,不仅积极参与这场斗争,平时还免费为村民供应煤炭,甚至几乎包揽了民国时期方方面面下派到石卜咀村的苛捐杂税,包揽了石卜咀村所有的庙会费用。有一年,晋祥厚煤矿还请来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在石垴沟涵洞口的位置,为村民献上了精彩的相声作品。尤其应该提到的是抗战时期,晋祥厚煤矿冒着巨大风险,挽救了著名学者张恒寿先生生命的壮举。当时日寇从官沟押着不愿意到平定县任伪职的张先生,准备押送到阳泉东营盘关押。路过石卜咀黄水沟时,日寇在荆家吃饭。张先生装作拉肚子的样子告急,日本鬼子允许其进入厕所后,越墙而走。过了一会儿,日寇不见张先生出来,进去一看,才知道机敏的张先生已经跑了,赶紧提枪追赶。就这样,张先生在前边跑,日寇在后边追,老百姓吓得家家户户房门紧闭。真危险啊!好几次,嗖嗖飞翔的狰狞的子弹,差点击中张先生。张先生从黄水沟掌跑到窑沟掌晋祥厚的煤矿后,矿工们及时用吊篮把张先生放入了煤矿竖井里。日寇追至此,问矿工见到张先生没有,矿工们说没有啊!日寇满腹狐疑望了望井口,矿工说:不信的话,你们下去看看。望着黑黢黢的井口,日寇哪敢下去啊!只好怏怏不乐地收兵回营了。张先生在井下躲了十几天,收到了矿主的热情款待。抗战胜利后,张先生执教于中央美院、文法学院、辅仁大学,任副教授。1952年起在河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历史系名誉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悉心于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造诣很深,有《庄子新探》、《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等著作。如果不是石卜咀人舍命相救,张先生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将为中国文化带来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石卜咀人非常尊敬文化人,阳泉评说的创始人郗富根经常到晋祥厚煤矿为矿工演出。每次演出都好吃好喝,还有赏银。一次矿主和他开玩笑,说:“郗富根,今天你要是三句话能把矿工逗笑了,给你吃过油肉拉面,外加五块大洋。”郗富根说:“好呀!夜来(昨天)黑夜刚做了个好梦,今天运气就来了。”矿主专门告诉刚上井的矿工们:“一会儿郗富根过来,无论他说什么话,谁也不准笑。谁笑就扣了谁今天的工钱,谁不笑今天给谁双工资。”
不一会儿,平时健步如飞的郗富根一瘸一拐过来了。有矿工好奇地问:“郗富根,前几天你还好好的,今天咋给拐了?”郗富根说:“你快不要问了,刚才放了个屁,把脚后跟砸伤了。”三句话不多不少,矿主和矿工们憋得满脸通红,终于憋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个前仰后合。
晋祥厚煤矿因为广为善事,新中国成立后批斗资本家时,石卜咀将矿主保护了起来。石卜咀人知恩必报,晋祥厚煤矿矿主安全度过了这一关。
第三朵花:一座红星闪烁的村庄
徜徉在这样的语境里,我忽然想起了老人们讲过的80余年前的一件事情。索性再打开一朵油菜花的大门,领大家到石卜咀村转转。石卜咀村的石垴沟原来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勤劳善良、淳朴敦厚的张氏族人在此生息繁衍。这座小院就是河北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张何明同志的故居。在百度搜索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文字:张何明(1913~1980)革命干部,原名张进林,阳泉市石卜咀村人。民国23年(1934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历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组织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察哈尔省委委员兼张家口市委书记。1953年后任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工业部长、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他是我所知道的石卜咀村级别最高的领导干部。
在石卜咀村王岩沟(原名王爷沟,传说一名和赵简子有关的王爷曾在此居住,故名)我市第一名女共产党员张秀坤居住过的两孔土窑洞目前遗址尚存。
1933年6月,共产党员何英才奉命打入二矿,次年夏天吸收了矿工领袖王凤山及其母亲张秀坤入党,张秀坤成为阳泉地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据相关媒体报道:他们三人组成了保晋公司第一个党小组。后来,党组织搞到一台小型油印机,在王岩沟油印革命传单。为了安全,油印都在深夜里进行。何英才负责写稿,王凤岗(王凤山的弟弟)刻蜡版,王凤山印刷,张秀坤整理、装订。有时她还守候在土窑顶上的荒草中放哨,直到印完才撤岗。其间,她支持儿子参加中共领导的反对矿主和把头的斗争。1935年3月,她支持儿子和何英才领导了保晋公司四矿厂和二矿厂的工人联合大罢工。他所在的四矿厂推车工人全部罢工,煤车推不出来,井下也停了产,致使全矿乱作一团。在矿工团结斗争的强大压力下,矿方不得不答应工人提高工资的正当要求。罢工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共产党在矿工中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的斗争。1936年2月,为了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她协助王凤山组建了党的外围组织阳泉矿工武术团,平时练拳习棒,石卜咀庙会时就聚众表演,趁势宣传革命道理。“七七”事变后,在武术团和护矿队的基础上组建了阳泉煤矿工人抗日游击大队。后来,这支部队成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的一个大队。她租住的石卜咀的家,成了阳泉煤矿工人游击大队的驻地。王岩沟的许多老人至今仍然记得游击大队在此操练的情景。据闻,队员们个个身怀绝技,扛一麻袋粮食蹬着梯子上房顶晾晒粮食,上上下下如履平地。张秀坤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随部队辗转征战,从不叫苦叫难,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战斗热情,被太行区根据地领导尊称为“革命的老妈妈”。我建议石卜咀村最好能在遗址处设立标志,上书“阳泉市首位女共产党员张秀坤居住地”“阳泉市煤矿工人游击大队驻地”字样。
第四朵花:一座特产荟萃的村庄
在石泼水农业观光园的红石榴广场附近,一家家精美的食品售卖点,生意格外红火。其实,石卜咀村还有许多传统的美食等特产,有待于发扬光大。因为我就是个精品“吃货”,所以在记忆石卜咀村的文化的同时,对于舌尖上的记忆之挖掘尤其重视。这些特产年代已经久远了,最近的也是民国时候的产物。下面,我简单罗列一二。
明清时期,石卜咀人制作的芝麻糖总是供不应求。据闻这种芝麻糖做工十分复杂。主要成分为三分之一炒熟的黑芝麻,三分之一半干的去籽黑枣,三分之一柿子饼。加工的时候把这些材料放在茶臼里捣得糅合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合体,然后再用模具加工成十二生肖的样子,外边以柿子面作为防粘层就可以出售了。荆家自酿的高粱酒当时也很出名。这种以高粱为原料酿制的白酒到底有多么好喝,我作为荆家的后人也没有品尝过。不过拆迁搬家的时候,从老宅子翻腾出来的一大一小两个盛酒的老坛子,我仔细闻之,似有酒味芳香扑鼻。在乳名叫金春的本家爷爷家,我也见过大概七八个类似的酒坛子。这应该是荆家酿酒的物证吧。当然,荆家最畅销的商品,还是至今闻名遐迩的醋。“小西庄的砂锅,石卜咀的醋,后沟的黄瓜干进了紫禁宫。”至今传唱不衰。杨家的烧饼也是石卜咀的一大特产,据闻杨家的烧饼铺子原址就设在东庄沟保晋院和原陶瓷厂西门之间,有芝麻的、红糖的、夹肉的,以个头大(石卜咀人叫“囊嘴”)、味道香、价格实惠而闻名。听说,杨家的烧饼最“得手”的吃法是烧饼外加一大碗杨家的羊杂汤,那叫一个痛快和过瘾。当然,还有白家的炒面筋、冯家的煮油糕,姚家的拉面、漂抿麯和炒煎饼,在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和庙会活动期间都会大受欢迎。听爷爷讲,石卜咀人过去还生产过茶叶,原料是漫山遍野的酸枣叶。酸枣的果实本身具有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的特性。其在安神、失眠领域有独到的疗效,被西方医生及患者美称“东方睡果”。酸枣叶就是“东方睡果”的叶子,也同样具有安神、促眠等功效,同时还具有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可谓“东方睡叶”。百度搜索显示:每次取茶叶2—3克用85—90度热水冲泡,睡前饮用对调节神经衰弱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有较好作用;全天候饮用,对高血压人群降低血压有明显效果。每天两杯,可起到养神利尿消炎的功效,晚睡时一杯可以提升睡眠质量。不过酸枣茶叶制作工序非常麻烦,爷爷说要蒸七遍晾七遍,后人嫌麻烦,手艺就逐渐失传了。
据闻,石卜咀的块炭,明朝时期专供皇宫,崇祯皇帝吊死的煤山,原来堆放的煤炭中就有石卜咀的块炭。石卜咀的块炭色泽明艳,燃烧时候没有烟尘,发热量大。石卜咀陶瓷厂用本村的煤炭烧制出的琉璃瓦,曾经安装在了颐和园的围墙上。由于多次维修,现在颐和园围墙上的琉璃瓦,是否还留有石卜咀的产品,不得而知。
第五朵花:一座龙腾吉祥的村庄
2017年4月29日晚上,西梁山人声鼎沸,焰火辉煌,那升腾而起的焰火,表达了石卜咀村人对吉祥生活的感恩。我却在这欢乐的海洋中,想起了先辈们讲述的石卜咀村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的“提筋斗火龙”的场面。听老人们说,民国以前,阳泉的元宵节,石卜咀村周边数十公里的群众都会成群结队来石卜咀观看名叫“提筋斗火龙”的社火表演,场面甚是热闹。为了展现石卜咀村根须粗壮、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请允许我在这里多写几行文字。
先出场的是几位小娃子、老人、小媳妇和男人,伴随着二胡等乐器的伴奏,几位演员每位一到两句台词开始说唱:“正月十五客(去)哪哇?石卜咀村走走哇。各色小吃添饱肚,斗龙场面爱煞个人。九条龙,空中游。上腾摘星星,下蹿吃元宵;左盘撒吉祥,右旋吐如意;前滚银波现,后翻金浪闪。敲锣打鼓岁岁演,男男女女都待见——喜得孩孩们肚子疼,喜得老汉汉忘抽烟,喜得小媳妇合不拢嘴,喜得大闺女小伙子鬼眉憷眼手儿牵。正月十五客(去)哪哇?石卜咀村走一走,走一走。”
说唱完毕,演员退场。伴随着由轻到高,由疏到疾的鼓声,斗火龙的地方依次亮起了火把。斗火龙的地方一字排开十根高约数丈的杆子,杆子之间遍布像筋脉一样的绳子,九条龙就附在这些绳子上,由专门的人员拉动绳子,使龙上下左右舞动。每条龙的前边,放置着一堆柴草,根据剧情实时点燃,模仿龙口吞云吐焰的景象。舞到高潮处,九条龙会沿着高空平面延伸出去的绳子舞到观众的头顶上,然后忽然落下,由下面的专职人员接住,在观众群里穿梭互动,场面十分壮观。
据父亲介绍,整个剧情大致由“龙腾福地”“龙凤呈祥”“欢天喜地”组成,“龙凤呈祥”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两个人蹲在地上,三至五个人打扮成山鸡的模样站在舞龙的绳子后边(民间有山鸡就是凤凰的说法),前边蹲着的甲一只手握拳,大拇指向上伸着,乙用手握住甲伸出的大拇指。
乙:“啊呀!”
甲:“咋了?”
乙:“鸡上不了架了。”
甲:“掫掫哇。”
乙边夸张地将握着甲大拇指的手向上扬起,边喊:“啵吧!上圪啦。”
然后,举着火把的人跑进主场,主场重新亮了起来,那三至五只彩色山鸡立刻攀爬上绳子,和龙一起舞动起来。一时间人和龙难分难解,喝彩声此起彼伏。有时候,还会有人穿扮上龙状的行头,攀爬上头顶的绳子上和龙互动,并撒下一些五谷来,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欢天喜地”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甲:“二小,你这是客哪上任圪呀?”
乙:“客(去)俺丈人家呀!”
甲:“给丈人拿着甚好吃的了?”
乙:“猪的脑、羊尾巴、大馒头、油麻花,外加小姨子的红头绳,还有给孩孩们的糖葫芦。”
甲:“看把你得足的,准备的还是齐楚了啊!”
乙:“你以为了?客一回丈人家我就是要让大家欢天喜地都得手。”
甲乙:“对!欢天喜地都得手!”
乙演员一派三花脸装扮,可以临场发挥,逗大家乐一乐。
这个活动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即使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也只是听说过。父亲小时候和六姥姥放羊的时候,断断续续听过细节,我才写出这段文字来。据说,这项活动和石卜咀的地形地貌与产业结构有关系,石卜咀九条沟子象征九条巨龙,石卜咀的煤矿象征着火龙,可谓九龙光焰暖山城,男女老少暖融融。
尾声
如果你有兴趣,这座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村庄(1986年石卜咀窑沟发现一座宋代六十花甲子墓葬,有人在其中捡到半枚宋代铜钱,说明石卜咀至少在一千余年前已经有了人烟)的每一朵油菜花,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赞叹。水泉沟的明清建筑和七十二道门大院,让你领略阳泉建筑史的精华;四矿口的老君庙和魁星楼,让你尽享宗教文化和驿站官道文化的神秘;狮脑山南坡的草木岩石,向你诉说着百团大战的辉煌;正在完善的石泼水农业文化生态园,让你畅想石卜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油菜花打开了一座村庄的春天。油菜花让一座古老的村庄走上了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石卜咀人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读者意见反馈表
注:此表可自制、复印或另附纸说明。
为进一步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加强编者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充分调动作者和读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作者和读者参与办刊,欢迎您填写以下读者反馈表,我们真诚期待您的反馈。年终将评出10位评刊员,赠送下一年度《娘子关》杂志一套。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邮编详细通讯地址:您喜欢本期的哪篇文章及原因:您不喜欢本期的哪篇文章及原因:您对本刊的意见(封面设计、本期版式及其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