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怒江一路向北
●吕胜菊(云南)
一、天堂之境老姆登,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1月20日,下午四点多,在预定好的怒江大酒店门口遇见了青海摄影家协会的六名会员,不顾旅途的辛劳,他们一致异口同声地坚持要马上进驻老姆登,我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义不容辞地陪同他们前往老姆登。因为是第一次来到怒江,他们对怒江的地名和民族风情都很好奇,特别是听到老姆登的名字,更是七嘴八舌地问:“为何要叫这么一个拗口的名字?”
虽然,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老姆登听起来有点别扭,但我还是热情地告诉他们:“老姆登是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老姆登,怒族语的音译,汉译为“人喜欢来的地方”。它隶属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是中国唯一的怒族乡,因为山巅矗立着的老姆登基督教堂而闻名天下,也因为它静静地躺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它有一支叫山人乐队的民歌组合,用当地乐器和语言深情地唱着《老姆登》;怒族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无数次演唱歌曲《歌声飞出心窝窝》;它还有一位叫李金荣的怒族诗人,用生命的激情歌咏这个小村庄,并出版诗集《老姆登》。老姆登的居民不少信奉基督教。老姆登教堂是峡谷的众多教堂中最得天独厚的,它的周围有美丽的野花、恬静的水塘和宁静的山谷。累了,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冲泡一杯独具特色的老姆登茶,闻着香气清雅馥郁,看着外形毫峰显露、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黄匀齐,喝起来滋味醇厚回甘。再听一听教堂里传来的天籁之音,我会觉得自己也和老姆登一样,离天很近,离天堂很近,心灵也变得更加纯净。”
听到我的介绍,他们疲惫的身心瞬间兴奋起来,并着急地问我:“最快多久才能到老姆登?是否能够把车开得快点?”
“怒江的公路陡峭蜿蜒,车速快不了,而且此时看起来像大海一样蔚蓝的怒江,平时都是咆哮怒吼着的,许多人不幸掉入怒江,连尸体也没找到,从此成了孤魂野鬼。如果你们早两三个小时到达六库,那么,夕阳正好的时候,就能到达老姆登,可以拍夕阳照耀的老姆登教堂和闪着金光的皇冠山,但是现在,似乎不可能,小刘师傅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辛苦不说,他路况不熟悉,想快也快不了,还是安全最重要,美景时时有,珍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家只能想象一下夕阳晚照的壮观了。”
我们的车子缓缓地沿着怒江,一路向北行驶,天渐渐地变黑了,我们也在一条如蛇一样弯曲的山路向山顶行进,顺利抵达离天很近的老姆登。
二、150客栈,烟火人间里最纯粹的温暖
喜欢老姆登,更喜欢老姆登150客栈所带来的纯粹的温暖。老姆登,你这颗镶嵌在雪山峡谷中的宝石,给我心灵带来多少抚慰和遐想啊!我该用怎样的词语,才能描绘出你的美丽?我又该用怎样的圣洁和虔诚,才能不惊动你的美丽?每次来到老姆登,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和心情。从六库出发的时候,就给150客栈老板郁伍林打了电话,让他为我们保留三间客房,并为我们安排一桌具有乡村特色的菜肴。
到达老姆登的村委会,150客栈老板郁伍林客气地帮忙大家拿行李,并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客栈,我们放好行李,就直接奔到热气腾腾的厨房,火塘里的火熊熊地燃烧着,冒着热气的鸡肉刺激着我们饥渴的味蕾,火塘上方金黄的火腿肉油气四溢,冒着轻微香气的老姆登茶的碧绿叶子在杯里盘旋,好一幅温馨四溢的幸福农家乐场景。
喝下一杯热茶暖了心窝,麻利地老板夫妇已经把香气四溢的土鸡肉端上了桌,一盘油光水滑的琵琶肉瞬间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一问就知道了正是火塘上方的火腿肉,加上几个特色的小菜,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顷刻间就被我们狼吞虎咽地消灭光。
“这个肉好看又好吃,还想再要一盘,能否再上一盘?顺便问一下,你能不能把火塘上方的火腿卖给我们一点?”
“因为你们提前预订,琵琶肉一桌也就只准备这么一盘,如果不是提前预订,连这一盘都没有,因为煮肉需要花很长时间;家里的火腿肉也不能卖给客人,因为只有现在这几天适合腌肉,加上农民养的猪不多,收购也难,我腌制的这些肉只够满足入住的客人需求,以前就曾经因为没有经验,把肉卖了,到三月份客人住进来,连吃的肉都没有,附近也无法买到。”
吃完饭,回到房间里休息,小宋姐、嫂子和我,在150客栈这个陌生的地方,住在了一起,激动不已的小宋姐非常关心天气,时不时地把头伸出窗外,不是看看星空是否灿烂,就是担心乌云覆盖,担心明天有雨。我想起客栈老板说的话,“如果下雨的天气拍照才好呢,到处雾气腾腾,就像在天堂里腾云驾雾一样。”一边安慰小宋姐,“不用担心天气,好好睡觉,明天早上起来就能遇到好风景,拍上大片。”一边聆听着嫂子轻微的呼吸声,经常会认床的我居然也缓缓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天还蒙蒙亮,几个摄影师却都不约而同地起来了,洗漱完毕,在客栈周围溜达了一圈,等待着老板夫妇为我们准备早餐,看到火塘的火苗轻轻地向上窜,一股温情暖暖地流过我的全身。昨晚已经说好了,今天早上我们要喝酥油茶,吃苦荞粑粑蘸上一点野生蜂蜜,想起都觉得美味可口,唇齿生香。
三、废城知子罗,如灵魂一样空虚悲凉
当一伙人想要开车前往知子罗的时候,宋县、我和小宋姐因为去拍老姆登基督教堂,只能一边在老姆登基督教堂周围慢慢拍照片,一边慢慢往知子罗的方向行进,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好风景就按一下快门,因为所背的相机轻巧,一边吹牛,一边走路,也并不觉得气喘费劲,倒是宋县因为脖子上挂着的相机有长焦,也有短焦,外加手上还拿着脚架,走起路来就相当费力,看他笨拙地喘着粗气,让我对摄影人的敬意又多了几分。因为他们,透过镜头,把特性、天然、生动的霎时幻化成一张张令人难忘的影像,那些照片和闪光灯留下的记忆片段,让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什么是转瞬即逝的美好。当车子在快要到达知子罗的路上追到我们的时候,走不动的宋县终于轻松地舒了一口气。而走进知子罗,最先看到的就是八角楼图书馆,这是一个多角形阁楼建筑,可以说是老城的地标。站在八角楼上俯瞰全景,听凭清风滑过耳畔,吹凉脸颊,知子罗的全貌就呈现出来,四面八方的美景尽收眼底,整个老城呈弧形排列在山峦包围之中,前后都是大山,背靠的是碧罗,面向的是高黎贡,那种遗世独立的风度让我震撼。雨后的山上云雾缭绕,云雾起时老城时隐时现,缥缈如神仙居所,真是一个美丽所在!此情此景,的确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壮观,终于让我体验,面对浩瀚冷峻的怒江大峡谷,人在大自然里是如此渺小的滋味。
我喜欢碧江,喜欢知子罗,喜欢它清雅的名字。在我眼里,它永远是一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知子罗,在傈僳语里的意思是“好地方”。知子罗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三十几年前它曾是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还是兴盛的县城,而如今它只是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下属的一个村子,常被人伤感地称为“废城”。
陪同大伙走进空旷的知子罗,到处充满着神秘和怀旧之美,残旧的街道两旁是破落的大院,一股荒凉而悲戚的感觉让我想哭。谁会想到,它在1954年成为怒江州政府,作为怒江地区的政经中心完全进入鼎盛的繁华时期!却因为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地质专家勘测后认为知子罗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山城被覆灭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州府从1974年开始搬去六库。在1986年,碧江县也被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政府机构分批统统迁走。昔日著名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而在原址上留下的就是所谓的“废城”知子罗,重新恢复到它古老相传的名字。如今,“好地方”的繁华已随风而去,多少碧江人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一步一回头迁离故土,多少心酸往事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渐渐遗忘,最后在风中化为无形。
来过知子罗无数次,第一次感觉如今的知子罗是如此的荒凉,可当年的碧江县城无疑是热闹而美丽的,四周的建筑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街道两边。记得我刚来六库的时候还没见什么高楼,仿佛我记忆中的怒江当年存在着的几乎都是小平房,而碧江的这些高大的建筑依然能显示出当年的英姿。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个村委会,周围的建筑也被破坏和损害,没人保护和维修,就连当年那么辉煌而有气势的八角楼也难逃厄运,也是显得破旧凄凉。如果不是一些居民在此居住,让炊烟袅袅升起,让“废城”不废,让空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果不是身边有几个摄友相伴,在这个雨后寒冷的清晨,走在如此荒凉的空城之中,我真的想彻头彻尾的大哭一场,想要彻底地释放世间所有的痛苦和烦恼,腾空心灵,让自己的灵魂也如知子罗一样空。
毋庸置疑,知子罗是美丽的。它的美,在于自然的巧夺天工,同时还带有一些历史的沉重感和沧桑美。当我们来到离梯田很近的一处,我惊喜地发现,半山腰层层的梯田,形状独特,虽然数量太少,没有元阳梯田的壮美,不过它也是自然美丽的馈赠,让怒江大峡谷多了几分柔美和浪漫的气息,田里的点点金黄让我感受丰收的幸福和喜悦,袅袅飘荡的炊烟与房屋的上空的白色云朵和美丽蓝天完全融合成一幅水墨画,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没有谁来打扰这片土地的清幽,一切都是那么温情宁静,美丽祥和,让我由衷的喜欢自然界中这种纯粹的装饰。
阴雨天的知子罗是荒凉的,荒凉之中也有一种别样的美,能让我在尘世之中负重的心灵腾空,放置一种异样的东西,触摸我内心深处的柔软。我猜想人们喜欢闲散而清幽的知子罗的原因,无非是人们渴望在喧嚣的尘世寻找到一处隐于尘,隐于市的最佳场所。而知子罗,以一种梦境的方式,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漫步知子罗,除了让我感知自然的力量,还能让我寻到一份心灵的平静,让我时刻保持身心的澄明和灵魂的干净。因此,每次来到知子罗,灵魂都能得到不同的洗礼和启迪,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四、沿着怒江一路向北,油菜花开满山坡
告别知子罗,在烟雨朦胧之中,沿着怒江,一路向北,越往里走,天气变化越发明显,晴朗的天气也霎时变脸。唯一的惊喜是随处可见怒江两岸开满了油菜花,掩映在袅袅炊烟升腾的小村周围,细雨点点洒在上面,煞是美丽。好久没有沿着怒江行走,第一次惊艳地发现怒江大峡谷的美景,涵盖四面八方,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风光。陶醉在如此美妙的景致里,泥土的气息,夹杂着油菜花的淡淡清香,轻轻地把油菜花的叶子拂过掌心,感受别样的韵味,心情也能妩媚,我骨子里头的柔软顿时涌现。美丽的花,需要有美丽的风景装点;美丽的风景,能造就美丽的心情。看着眼前的油菜花,我想起家乡的河对岸上,也曾有好大一片的油菜地,春暖花开的时候,从河这边望过去,全是黄澄澄的,风一吹,仿佛可以听见有轻快的歌声传过来,宛如天籁,这样的美景时刻如梦如幻,永远珍藏于我的心间。
一路走着,一路欣赏着,峡谷的乡村美景,宁静自然。怒江的田园风光、山水生态、人文诗意都在心间激荡,风时不时地吹着,村子里的狗叫声,黄昏里的炊烟,远处的山,都呈现一种朦胧的美感。我知道,怒江的山水是有神的,怒江的石头、树木、小草甚至油菜花都是有灵性的,勤劳的怒江人民,和云朵一样纯净,在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下,他们正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看到油菜花开了,我知道美妙的春天也离我不远了,一年的好时光也即将来临了,大自然的美景就能呈现在亲近大自然的人们眼前。几位摄影师都被这雨雾缭绕的油菜花吸引着,被远处的村庄和房屋吸引着,迫不及待地要求停车冒雨去拍照。我想,愿意亲近怒江山水的人们,一定会追寻到真实的民俗风情,捕捉到山水间的灵气,捕捉到滋润怒江人心灵的源泉,从而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也突然变得豁然开朗。我也深信,久居在这样一方富有内涵的土地,被自然的风物熏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心也能顿时变得清爽起来,让人对这种原生态的环境也更加热爱。
油菜花开了,我仿佛看见,在这场新雨的滋润下,怒江的所有油菜花在瞬间绽放,朵朵妩媚,美到炫目,美到极致;我仿佛听见各种花朵都在欢快地绽开的声音,向我诉说它们在风中摇曳的快感。我的心间顿时就有拾得一袖花香的意境,仿佛自己也如这些美艳的花朵一样尽情绽放,心间所有的烦恼瞬间就被驱赶,心中只有如春天一般的温暖和满怀的感动,安然地享受属于我的流年以及家人朋友们给予我的温暖。
金黄的油菜花开了,让我感知在生命的四季里,如这平静的乡村一样,有各种季节的花朵绽放,让我不忍心辜负这美好的时光。相信明天,一定有更美好的果实填满怒江的每一寸土地,等它们成熟落地的时候,就有清香飘过天涯,飘到每个喜欢这片热土的人心中。我也相信,每个来到怒江的人,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追忆逝水年华,都会铭记在怒江驻足的美好时光,都会永远珍藏怒江遗留的美好记忆,而在怒江留下的一切记忆,一定如这美丽醉人的油菜花一样,如诗如画,弥漫着一种别样的优雅,珍藏成每个人生命里永恒的怀念。
五、云雾缭绕的石月亮,惊艳如仙
我们在小雨霏霏里来到石月亮观景台前,因为云雾太大,来的时候石月亮羞答答的不肯露面,回来的时候却在雨夹雪的奇异天气里,让我们一睹芳容,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有福见到如此朦胧而又美丽的石月亮。感激每一次的福贡之行,都能让我近距离地一睹石月亮的芳容,和她亲密地进行灵魂的对话。因为我一直喜欢石月亮,缘于喜欢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它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期待和渴望。月,也叫月亮。自古以来,它在文人的诗词中都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每个爱好文字的人都对它情有独钟,月亮一直是我情诗里永恒的意境在我看来,这枚能够望穿的石月亮,能够承载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世间所有的相思都如秋水一样难以望穿,只有这枚优雅的石月亮,我一抬头就能望穿。
古今中外,记载月亮的诗词不少,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喻户晓;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和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充满了哀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自然,让人身心愉悦和释然;其实最喜欢的还是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用一种独特的韵味和内涵,让月亮也多了几分浪漫。这些诗词都传达了一种美好,一种对月亮寄托的理想境界,教我以一种平静从容的豁达去面对生活里的风雨和离愁别绪。
于是,每当我看见天空有一轮圆月升起,都会感慨万千。我喜欢看它渐渐升高,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看它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看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看那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这样的夜,真是静极了,心中所有的柔情和感动都能被激发出来,从此,对着那轮洁白的月亮,守候自己的美梦,抚摸自己真实的灵魂。我终于知道,岁月静好,我也安好。
可是,今天在福贡,在我经历了一些岁月刻留的伤痛之后,却因为一场雨,石月亮以一种绝美的姿势优雅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感知,这份缘是何等的珍贵,我是一个多么有福气的人。不信你看,因为雨,因为雾,怒江两岸都是云雾缠绕,而这些云雾刚好围着石月亮,一层层,一重重,层峦叠嶂,若隐若现,此时的石月亮这座山峰,云雾缭绕,韵味无穷,清雅、缥缈,如梦如幻,可是石月亮却清楚地暴露在我面前,不是天堂胜似天堂,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给我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我第一次惊讶地发现,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石月亮,在雨后的云雾缭绕之下,在一些积雪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是如此的含蓄,是如此的曼妙,她那一低头的温柔,美如莲花的娇羞,让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描述她这种风情万种的柔美和雅致,除了震撼和感动,我简直无法言说它的惊艳如仙。
几分钟之后,云雾无限地增多,太阳被慢慢隐藏起来,石月亮完全地被云雾掩藏,那个圆圆的月亮逐渐消退,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石月亮慢慢地露脸,又慢慢地在瞬间消失,遗留的就是迷和梦一般的云雾缭绕,让我们大家思绪翩然,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变化,就连坐在车上了还在如做梦一般地陶醉,感慨美若天仙的石月亮与众不同的神秘和惊奇,留给我们大家一路上都有回味无穷的话题。
六、怒江第一湾的神奇和美丽,名不虚传
快天黑的时候到达怒江第一湾,大家兴奋地下车,用手机和手电照明,只见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摄影师激动地打开闪光灯咔嚓了几张,还意犹未尽地说道:“等明天返回来时候再拍,会有云雾缭绕,一定是大片。”第二天中午,从茶马古道返回途中,在一场细雨和小雪的陪伴下,终于清晰地见到了神奇的怒江第一湾。据说江湾小岛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用来禁闭麻风病人的,该岛当时被当地人叫作“麻风岛”,因此怒江第一湾也就被称为“麻风湾”。听到“麻风岛”这样奇怪的名字,刘局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哈哈大笑,还戏谑地称自己也是麻风病人,需要去那个美丽的小岛上禁闭一阵子,好好享受如此美丽的大好风景,才不辜负今生。
怒江第一湾的构造独特,形成也有一定的渊源。据说是因为怒江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被称作怒江第一湾。它位于丙中洛南部,距县城40公里,这里江面海拔1710米,与两岸高山相对落差一千多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高出怒江50多米,自然成为一个小村庄,名字叫作坎桶村,它的地势开阔,四周景物宜人,风光绮丽,人称世外桃源。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如果站在贡当山上俯瞰第一湾,就会看见湾中的台地和相连的王期山梁如同一只在海中遨游的千年巨人半身像,怒江第一湾的神奇,的确名不虚传。
心烦的时候,适宜来到怒江第一湾
许多想不开的事情,能够自然想开
怒江水都能自然改变流向和行程,迂回向前
然后,再以另一种方式突然转变
试问,我们凡夫俗子,又何必钻牛角尖?
这是我多年前第一次见到第一湾时候写下的诗句。是啊,见到如此神奇的美景,相信谁都会有感慨!
七、美丽丙中洛,与一场雪惊喜地遇见
到达丙中洛的时候,已经天黑,伴随阵阵细雨,我们来到了古道坊客栈,很久没有这种饥寒交迫的感觉,等安排好住宿之后,我们才去四川人开的饭店吃饭。然后,就在客栈里喝茶、喝酒、聊天,几个完全陌生的人,在这个因为下雨而非常寒冷的夜晚,用酒、茶和语言彼此温暖,等我计划好明天的行程之后,大家才恋恋不舍地上楼休息。因为酒的原因,也因为累的缘故,倒下我就呼呼大睡,同屋的小宋姐却是一夜未眠,她牵挂家乡的亲人。同样的时辰里,我的家乡平安无事,她的家乡却处在地震的恐慌之中,她有条不紊一遍遍地和亲人们用信息保持联系,这是我在醒来时候才知晓的事情。更为吃惊的是,我推开门,就看到客栈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我的大脑也变得成空白,根本没有意识到下雪了。
冒着纷纷扬扬的小雨和小雪花,走进院子里,雪花洒在我的帽子上和身上,用手去接一朵,立刻就化成水,只剩点点寒意浸润身心。雪是一种能够令我产生多种情绪的东西,当这些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从天而降的时候,当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着它们,我就有一种心情愉快和通畅的感觉。
一直喜欢雪,可在南方要亲眼看见一场雪真不容易,让我觉得能够邂逅丙中洛的这场雪,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幸运的事情。我喜欢这些飘扬着的洁白雪花,它白得那么纯洁,把人神共居的圣地丙中洛变得如此的圣洁而美丽。在我看来,雪不仅能使万物变得纯洁,也能使人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空灵纯净。我更喜欢雪之韵,宛若一首缠绵的夜曲,掠过我孤寂的心田,清凉而美丽。那一缕轻柔,那一丝细微的妥帖,一如我殷切的思家情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丙中洛的雪,巧遇这场雪,是一次意外,我身处这一片白茫茫而银装素裹的世界,我被俗事惊扰的心也变得晶莹亮丽,澄澈清明。我满心欢喜地去数这“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的雪花,看它静静地飘洒下来。
这一夜的雪,使丙中洛的万物全部都被笼罩,田野、道路、山冈、房屋都被铺上雪,让我倍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片原本就圣洁的土地,变得更加干净纯粹。站在丙中洛的观景台举目远眺,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神山、眼前的村庄,的确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片银装素裹,带给我无尽的惊喜和感激。原来,洁白的雪可以湮没世间的不平与丑恶,雪来了,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就来了,它静静地向我传递着这亘古的语言,这是一份多么意外的惊喜,我也终于明白,雪是有着大境界的,一如丙中洛的这片世外桃源,需要你时刻用心去感受和体会,也未必能够悟出它深厚的韵味和蕴涵。
在雨中,在雪地里,与雪朵对望,想着谚语所说的“瑞雪兆丰收”,让花香越过心篱,让雪光洗亮眸子,用心灵与雪花作一场无语的攀谈,任凭初雪之莹澈洗涤我的内心,面对如此纯洁的雪,令我想到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无须凝神敛息,只要心平气和,在时间缓缓地流逝中慢慢地体会天地间的这份清寂空旷,我就深深地知晓,这种深邃的意境顷刻间就将我浑身浸透,令我的内心纯净得像张白纸,意识清明,身心空灵,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轻盈的雪花,永久地停留在丙中洛这片秀美圣洁的土地上。
八、遥望桃花岛,就能做一个浪漫的梦
惊艳地遇见桃花岛的时候,小雨还在下着,丙中洛的雪花也正欢畅地铺洒大地,这片纯净的土地因为有了这场雪和这阵雨,变得更加圣洁秀美,而桃花岛的浪漫美丽更是与众不同。桃花岛,位于丙中洛东面的扎拉桶村,因怒江环绕,成半岛状,岛上桃花甚多,故此得名,该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桃花节民俗。桃花岛也是一个半圆形大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平坦开阔,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随着我们站的地方往下看,那小小的半岛上,一幢幢木头房子掩映在绿色之中。大片的油菜花,夹杂着些许艳丽的色泽,被云雾掩映,看不清楚,或许就是传说之中的桃花了吧。小村很安静,有袅袅炊烟在升起,被云雾和雪包围着,想要它多美,它就有多美。
我想象着,在美丽浪漫的桃花岛,此时此刻,所有的好花都在相继开放,而桃花开得最美最娇艳。我幻想着,此刻正站在一棵美丽的桃树下,看见朵朵桃花在和风细雨和雪花的吹拂下展露笑颜,只要我的思绪翩然,就能遥望着这个美丽的小岛,把梦做到极致。
我轻轻吟诵着唐伯虎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幻想自己就是那美丽的桃花仙子,居住在我梦中的桃花岛上,吟诗作画,对酒当歌,往来全是文人墨客,有几个淡淡相交如水的知己,甚至还幻想与那些才子佳人、英雄美女成为永远的知音,情谊绵长,就像桃花岛一样永远美好如梦,而我的梦中因为有了这片浪漫美丽的桃花岛,我的每一天才过得开心,心才有所寄托,有所依靠。
我坚信,在充满浓郁爱意和浪漫的桃花岛上,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愁苦和悲痛、没有污染和风雨、更没有肮脏和黑暗,有的只是一片永恒的世外桃源,包含永远的欢乐和美好、数不清的幸福和感动、干净的清幽和诗意的浪漫,让所有遇见它的人,看见桃花,就能一辈子回味女人如花的意境和内涵。
九、冰雪装点的石门关,雄壮之中多了几分柔媚
冒着泥泞和雨雪从丙中洛出发,前往石门关的路途一直很艰辛,因为丙察察路线正在施工,一路上都有滚石,也随时会遇到堵路,甚至还需要限时通行。在雨中到达石门关的时候,此时的雨在石门关都变成了雪花和冰块,石门关的顶端到半山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木也被白雪覆盖,点缀着周围的金黄杂草,与底部蔚蓝的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鲜明又艳丽的色彩让我满心欢喜,这本身就是一幅难得的水墨丹青,让原本就雄壮威武的石门关在冷峻之中又多了几分柔媚,激动万分的我们,不顾泥巴路滑,立刻冒雨拍照,从四面八方选取不同的角度,把如此壮美秀丽的风景装入各自的相机之中。
石门关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流经此地时,江东的碧罗雪山和江西的高黎贡山之间顿时陡狭,两座绝壁犹如两扇巨大石门,江水由此怒吼而出,一泻千里。据说:石门关其实是怒江的峡口,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门关的摩崖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崖顶的平地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2001-2004年这里连续在端午节前后,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蟒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石门关出现巨蟒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蟒的镇邪禅语。因此,只要看见气势磅礴,雄奇壮观的石门关,我就能想到很多恐怖的故事和传说。
石门关处在西南边陲人烟罕至藏汉交界的地方,从它形成以来,一直静静地看着陪伴它的怒江水哗哗流淌,从不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它始终一如既往地保持这样一片纯净神奇的意境。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峡口,你看,雄伟悲壮的两座绝壁,笔直地插入江中,自然形成一道如刀劈斧削的坚实大门,最窄处仅二十余米,人为地把怒江水卡住。面对它,静静地和它对话,看着它在冰雪掩映之下尽显柔媚,除了能够让我感慨大自然的优美馈赠,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这份纯粹的盛景。我觉得,面对它的英勇和雄壮,我柔软的内心也能增添一点力量,让我更加有勇气应对滚滚红尘里的那些俗事纷扰,让我自己也多了几分玉树临风般的洒脱和豪迈。
十、腾云驾雾的雾里,宛如仙境
相信来到雾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叹世间居然有如此优美的一个村庄,面对它的宁静和祥和,让我有一种时间静止,岁月停滞,时光凝滞,烦恼和痛苦顷刻间无影无踪的感觉,雾里村位于云南怒江州丙中洛乡那恰洛峡谷中一个缓坡上,36户村民在一小块山地上造就了一副天然图画。钟灵秀俊,世人不见,藏与深山,它藏在浓雾下,秀美而神秘,村民傍水而居,悠然自得。
雾里村的居民,以怒族为主还有少量傈僳族,他们大多信仰藏传佛教。至今,这条险峻的马道仍是村里进出外界的唯一道路。“雾里”是怒族语,具体含义不详,它还有“务里”、“五里”等译名,但旅人们多认为只有“雾里”这个名字才形神兼备,尤其是每天上午,整个村庄笼罩在云雾里,宛如仙境。
我们一行人来到雾里的时候,我没有和大伙同往一个地方拍照观赏,而是一个人先静静地凝视了它几分钟。这个时候的怒江水已经蓝绿,变得如碧玉一般纯粹,我看见江对岸,一片碧色漫坡斜挂在崖间,犹如镶嵌了一块翠玉,黑色的石板木屋,鳞次栉比地散落在这块翠玉上,面江背山,它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和怒江的臂弯之中,半山腰的雪花、白云、雾气缥缈如烟,时不时地露出一点微光,云雾又像被激活了似的往山下的村庄涌来,而当太阳光不出现,云雾又马上变脸,从洁白变成黑压压的一片,我从不同的方向观望,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雪景和云雾都不一样,我惊叹这如此变幻莫测的云里雾里景致,也感慨雾里的无动于衷,无论我怎样看它、拍它,它对我的遥望和凝视也不闻不问,静若处子,和奔腾流淌的怒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就那么安然地遗世独立,我第一次被这个小村庄的静美打动,被震撼得呆若木鸡,难以想象,世间居然会有如此奇特的仙境所在。
于我而言,雾里村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只能雾里看花地远望很多眼,我和它的距离,虽只是一江之隔,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如果想要亲自体验雾里村居民的生活,近距离地与村民交谈,我们需要走很久的路才能到达,其遥远程度,是我们的行程和时间都无法允许的,也是这样的天气不允许的。只能雾里看景,不能亲临其境,颇为遗憾,但雾里村的美景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底,让我觉得,雾里的村庄、木屋、炊烟、树木、菜地、梯田、云雾和雪,都沾染了许多仙气,多了几分圣洁秀美,让我的灵魂也多了一丝丝干净和澄明。
十一、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悲壮而沧桑
茶马古道是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滇藏这条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全长70公里。站在桥边遥望,看着废弃的古桥,细长的茶马古道,听着滚滚的水声,我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的盛世辉煌,猜想着无数马帮驮着物资如何晃悠悠地走在这条小道上,感谢他们带着珍贵的物资,走过风雨岁月,把多元的茶马古道文化传扬,并使之灿烂了整个华夏文明。伴随丝丝小雨滴洒落在眉间心上,在一阵阵清风的吹拂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吊桥上,去亲自感受一番茶马古道的悠长历史,仿佛那些富有蕴涵的往事匆匆闪过,仿佛我头脑里还能闪现偶尔看见隐隐约约的人和马,艰难的走上那条细长的小路,让我不得不为在悬崖边,艰辛谋生的人们捏一把汗。岁月的风雨,把那些石头和路面磨得光滑整洁,我只能远远地注视着远处人们轻盈的脚步,惊叹他们身轻如燕的敏捷,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毅力和坚持让他们习惯了走这条陡峭的小道?
怀着崇敬的心瞻仰这条古道,这条悠长的茶马古道既是岁月的见证,也是田壮壮纪录片《德拉姆》中的“茶马古道”。据说,早年贩运滇茶入藏的马帮,就曾在这条小路上来往。古道宽仅1米多点,全由人工在石崖上开凿,我不得不由衷地惊叹前人的毅力与决心。古道内侧紧贴山崖,外侧就是水流湍急的怒江,悬空于绝壁之上。在这样的悬空小路上行走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千古之憾。我悲戚地看着早已荒弃的朝红桥横跨江面,惊讶地发现,过桥之后的小路,就是通往山脚下雾里村的茶马古道,这也是目前仅存的几段仍在使用的古道之一。
据说,早在数百年前,怒江州贡山县的丙中洛就是滇藏交通上的交通要隘,中国西藏以及印度的物资,在这条滇藏茶马古道上集散。那些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的道路,曾经记录了多少故事、多少辛酸、多少骄傲!随着丙察公路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本已日暮西山的马帮在丙中洛基本绝迹。如今,过往的人们只有亲自走在那一段段荒凉险峻的古道时,才能略微体会一下昔日马帮们的艰辛。
当我的视线越过怒江江面,锁定在崖壁上开凿出的羊肠小道时,我的心中再次涌起对古人的由衷赞叹。惬意地欣赏着山顶的层林尽染,白雪皑皑,看桥边的曲径通幽,喜欢江水的蔚蓝清澈,感慨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古道是如此的美丽迷人,让我对这古道更添了几分向往和敬仰。虽然,如今,古道以及古道边生存的人们的艰辛都成为红尘往事,只留下朝红桥破朽的木板在风中吱吱作响,古道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烟云,但是,无论是古道所遗留的美好,还是悲凉和沧桑,它带给我的震撼依然是我心间最真实的血的潮汐和涌动,让我知晓,岁月静好,明天会更好,生活在怒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一定会更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