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经学理学,朴学实学,玄学佛学,兵学医学,如同一个庞大的超市,百货俱全,这些东西可以光耀世界,直通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资料。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们要护好根基,开出新花,而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最基础,也是最扎根于基层的文化传播站,就显得尤为重要。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服务农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对于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和谐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影响广泛深远。有效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提供最基础,也最广泛的文化传播,意义深远。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须紧紧抓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这个“龙头”,强化乡镇的责任感,强化对乡镇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乡镇文化站的使用。建立考核体系,将文化站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县、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提拔任用、工资、奖励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做到“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村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进一步把文化站使用“活”,使用“实”。
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文化站从功能上讲是从“缺位”走向了“到位”,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不满足“四菜一汤”,吹拉弹唱和读报,而是希望文化活动多样化,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有效利用文化站文化活动设备、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范围。在大力发挥乡镇文化站功能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思想要进行科学的定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纵向发展,横向拓展,利用“农家书屋”推动各村党支部、团支部、妇代会等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和妇女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广大农民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达到用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的目的。发挥文化站的资源,挖掘本地文化优势,充实文化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为本乡镇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搭建平台,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文化站打造成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教育理论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文化科技培训等,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大党的方针政策、文化教育、农技科普、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文化站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以文化站为基地,大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使农民自办文化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开展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提高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活跃农村文化市场,逐步把农村文化由“软文化”发展成“硬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所以应该有效地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有效发挥其作用。加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应以优化人才结构为基础,同时又要以健全制度为根本,做到活而不乱,规范而不死板。建立专职文化员与业余文艺骨干相结合的人才结构体系。吸纳文艺骨干和文艺积极分子进文化站,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一批“文化辅导员”,从热心文化事业的村民中招募一批“文化志愿者”,列为文化站的志愿服务人员,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使文化站成为乡镇党委政府聚集人才的智囊库、人才库。

读者意见反馈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