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记儿童文学作家詹景芳

时间:2023/11/9 作者: 湛江文学 热度: 14643
谭 芳

  喜欢少儿文学的读者会经常看到一位署名为“芳草”的作者所发表的作品。芳草,原名詹景芳,是坡头区龙头镇人,是一名教育专家和作家。多年来,芳草老师勤耕不辍,为少年儿童奉献了一颗真诚、纯洁的心。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芳草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锲而不舍的犟劲,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

  芳草老师对文学的执着和追求是感人至深的。老师出生在湛江市郊的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50年代初,仅上过半年初中的他开始教书生涯。芳草老师一边教书,一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课程,并获得了大专毕业文凭。为了更好地创作儿童文学,芳草老师节衣缩食,省下钱来把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报刊都基本订齐了。休息时间,他谢绝一切娱乐,把自己关进小房子里,一股劲地读呀,写呀。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又报名参加师专函授班、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北京儿童文学讲习班学习。那些年头可够紧张的了,用芳草老师的话来说:天天都像打仗一样。他当时教初中语文、政治兼班主任,还兼一大堆社会工作。家里分了四亩责任田,最大的孩子还在读小学。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一边耕田,四条担子压在肩上,如牛负重,苦不堪言。每周星期六一下课,他骑上自行车一口气跑十多里路,回到家里立即解衫换裤,直奔田头……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芳草老师对儿童文学的热情有丝毫的减少,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吸取营养,废寝忘食地创作。为使选材和立意更加新颖,他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在读名著时,他注意看人家是如何选择角度出新意,一本书往往反复地看多次,直到看出门道来才肯罢休。如果看到矛盾的发生时,他便停下来掩卷思索:如果让我来写,这矛盾如何展开?继而如何激发和解决?芳草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作品设计了种种方案,并找出一种最理想的,才接着再看下去,看与本文作者的构思是否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中获得启迪。有一次,芳草老师看到两篇小说,都写离异家庭的,立意却不一样,他很感兴趣,便认真研究起来。他想,是否还有新的立意呢?于是便翻箱倒柜,找来几十篇同类题材的小说,逐篇地把它们的立意拿来做比较。

  因此,芳草老师的作品,由于题材新颖,立意新颖,故事性强,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读者。广东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王俊康评价芳草老师的作品:几乎都是活生生的现实题材。不少是写校园生活,但每篇内容不重复,好像看万花筒似的没有雷同的感觉。《实心火筒》写众人瞩目的全区公开课上,死心眼“实心火筒”引发出令人难堪的矛盾;《一意孤行》写当老师的父亲遭人冷言冷语,当儿子的学生一意孤行,同在一个班的父子,因误会引起多少感情上的磕磕碰碰,看似平淡的校园生活,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有了起伏波澜!同样是转学的题材,《解林庆转学》写了暴发户的儿子,《进城求学记》写从乡下转到县城重点中学的某学生(他父亲虽然是县委书记,但转学之时没有暴露这样特殊的身份),作者写出两人在学校迥然不同的表现与遭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

  芳草老师的创作思维很活跃,十分注意捕捉事物的新亮点,写得出其不意却又顺理成章。让我们看看《刘聪明写检讨》吧:文学小组到东站去开展“为您服务”,无非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于老师让文学组去“体验生活”,目的是“回来每人写一篇反映当前社会新风尚的文章”,“发表在文学小组办的《春花》报上”。按理说,这样的文章还不好写吗?写扶老人、抱小孩、提行李,不就OK了?这难不倒《春花》报的主编刘聪明。但偏偏这一回他“不聪明”了,竟然写了一篇唱反调的文章——《雷锋叔叔在抗议》。这下可惹祸了,主编的官也当不成了,还被开除出文学小组。这能怪他吗?他不是有心唱反调的。那天在车站两个青年男女,把提包往他怀里一塞,让他给提着走,而他们腾出手来搂腰搭肩,你说怎不令人气愤?他直话直说的文章,《春花》报当然不能登了。好个刘聪明,办起手抄报的《冬笋》报来,自己的文章登在自己的报纸上,大家“你拥我挤地争着看”。这样一来,祸惹得更大了,《冬笋》报被查封了,还要限期写出深刻的检讨来。文章不落俗套,构思新颖独特,矛盾冲突迭起,人物性格有棱有角。

  芳草老师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专家,他的作品既注重给人正面的教育,又重视对现实的思考;既有回味悠长的五彩斑斓的童话故事,如《老狼夜闯东郭府》《红狐珠》《“人”口逃生》等,又有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章,如《黑鹰山传奇》《智捕断尾蛇》等。难能可贵的是,芳草老师既写金色年华的明媚阳光,又不回避阳光下的阴影。芳草老师写少年儿童的生活的一些作品,通过儿童的视觉反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走投无路》中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姚代坤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也促使人们去反省和思考怎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培养孩子,杜绝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圣洁的校园的侵蚀;《捅马蜂窝的孩子》中有善良倔强的吴阳阳,更有所谓的好学生余梦娜,从余梦娜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心灵的损害,读出作者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忧虑,呼唤着人们去“救救孩子”;同时,作者写得比较多的还有教师及教师眼中的社会。芳草老师的作品,有对教师的歌颂,也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对社会上不正之风的揭露,还有对教师“挤出来的是奶,吃的却是草”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如善良、敬业的沙老师,在世俗、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前显得那么的弱小和无奈(《沙老师走后门》);于老师关心学生,却遭到校长的责难,同事的排挤(《捅马蜂窝的孩子》);中学校长老则头,正直无私一心为公却阻力重重(《老则头上任琐记》)……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体现了芳草老师思想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帮助他们正视生活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

  芳草老师认为:儿童文学首先要让少年儿童看得懂,喜欢看。所以他绝不会写那种淡化主题与情节,只写一种情绪的朦胧晦涩的东西。他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如《怪事连篇》,学困生马非非和胡大江调皮捣蛋,无心向学,但在新来的班主任桂天龙老师巧妙和耐心的教育下,他们以及全班的学生都充满欢声笑语,积极向上,桂老师像个高超的魔法师,令人佩服。孩子们的纯真与可爱表露无遗,真实又有童趣。又如《补鞋之谜》,为了帮助已故班主任的女儿潘丽虹,裘大宝他们把自己好端端的皮鞋划破,然后让小弟妹们拿到潘丽虹那里去补。这就是孩子们献爱心的“英雄义举”,也是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才能做得出来的助人方式。此外,《画大海的孩子》《老钻》等都童趣盎然,很有儿童文学的特色。

  芳草老师性格豪爽耿直,热心助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芳草老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芳草老师悉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老师,让他们成为教学的骨干。特别是对年轻作者的扶持和帮助,更是不厌其烦,从构思、立意、情节……创作的方方面面,他都倾其所学,毫不保留,为他们传技授艺。当后辈取得荣誉时,他比获奖者还高兴,但从来没有称功念劳,甘愿为人梯,把最耀眼的光环留给了后辈。有人说:湛江小戏小品的半壁江山在坡头,坡头的小戏小品半壁江山在龙头。龙头青年作者群的不断扩大、成长,凝结了芳草老师多年来巨大的心血。

  芳草老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省优秀教师,小学特级教师,还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省读书自学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是坡头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作家协会、戏剧协会会员。芳草老师是文学创作的“丰产田”,先后在30多家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少儿小说、故事、散文、童话300多篇。由国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儿童文学集《捅马蜂窝的孩子》《黑鹰山传奇》《怪事连篇》,深受孩子的欢迎。故事《小阿聪要看大熊猫》获浙江少儿出版社和《少儿儿童故事报》1991年举办的全国13家少儿报刊联合举办的“新世纪公民”征文大赛佳作奖。少儿小说《一支圆珠笔》获全国第二届“世纪杯”校园文学征文二等奖。故事《老钻》获全国13家少儿报刊联合举办的“新世纪公民”征文大赛佳作奖,并获得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一等奖。此外还有三个故事、四个儿童剧分别获得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二、三等奖。小说《两瓶“金牌马爹利”》、散文《我和黑牯》入选“作家与少年”丛书(钟无云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少儿小说《一道选择题》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故事《老钻》《补鞋之谜》入选《新中国50年儿童文学精品库·故事卷》(宗介华主编,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芳草老师的儿童文学创作历程及成果在《广东当代儿童文学概论》一书的第三章中有较为详细的评价。芳草老师的小戏小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他先后写了30多个小戏小品,在省、市获奖的共有28个。在这28个中就有18个是儿童剧或童话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与儿童结下不解之缘。

  面对数不清的荣誉,芳草老师总是淡然处之,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踏踏实实做人,平平淡淡生活,“寂寞无怨、清贫无悔、默默为孩子创作”。一个业余的乡村作者,不为名,不为利,长年累月地坚守文学阵地、弘扬文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