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诗意中的江南
——《有一种生活叫江南》阅读述要
※朱艳婷
江南是诗意的,是厚重的。自古以来,写江南的文字和人物都是数不胜数。我曾经读过有关描写江南的诗歌和散文,但并没有像这次阅读陈华清的这本旅游散文那样感触和感受这么多。
《有一种生活叫江南》这本写江南的旅行散文集,深深地把我给吸引住了,我跟着作者走在江南的步伐,去看看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园林,朱家角的古桥;去寻找金陵的味蕾诱惑,古镇的飘香,无锡的唇齿间的醉;我还想跟着她的步伐去寻访,戴望舒的“雨巷”,梁祝爱情结缘的万松书院,民国才女张爱玲的故居。我还想跟着她的步伐去遍寻江南的角角落落,去感受江南独特的生活气息。
阅读陈华清的《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发现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的文字,它虽没有激情飞扬,但,细细品味,却是那么的精致而富有灵性。文章里的标题文字总是那么容易地勾住我的心,每当目光触及,便再也移不开。它总是轻易地引着我继续往下读。如“一树桃红,一树繁梦”,“春风沉醉杭州夜”,“一湖春柳一湖诗”,“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等,这些文字是多么的有诗意呀!还没深入阅读就已经被满是诗意的意境包围了。另外,她的语言又是那么的细腻而富有韵味。在她的文字里到处可见各种描写手段。她写杨柳,“细细长长的柳条,柔柔软软地垂挂着。如同西子姑娘的披肩秀发,披着一湖的春光;恍如绿色的帘幕,拢着一帘春梦;又似一条条绿色的鱼杆,垂钓一春的希望。”典型的描写,有比喻,也有比拟。再如,她最爱的江南烟雨“丝丝缕缕,密密斜斜,朦朦胧胧,袅袅娜娜,娉娉婷婷,缠缠绵绵,粘粘稠稠。如烟似雾,如梦似幻,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恍若一曲如梦令,更是一首婉约词。吸一口气,清清凉凉,透心透肺,似乎还有一丝清甜味。”这也是典型的描写,有比喻,有通感,这两处的描写形象而动人,温柔而细腻,显示出她语言魅力和韵味,且富有美感。
在散文的作品里,语言虽是很重要,像桥梁般把景与情衔接起来。但,内容比语言更重要,它能够赋予散文新的生命。在陈华清女士的这本旅游散文集里,我发现了几个很新鲜的特点。
第一,她不仅仅对江南的自然风光的描绘,而且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人文景观。在杭州篇目中,她写了杭州凄美的爱情故事,“杭州山水是秀丽的,也是多情的。”,“你来杭州,一不小心,一转身,就会跟那些古老的爱情撞个满怀。” 陈华清女士笔下描写的四大爱情桥“断桥、西泠桥、残桥和跨虹桥”,都有着凄美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她在叙述这些爱情故事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使白娘子、祝英台、苏小小、琴操这些千百年来让世人惦记着的痴情女子在她的笔下更添一层妩媚。
第二,在她的散文里,不像过往的文人骚客描写江南那样,热衷于风景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她更倾向于赋予这些人文景观一些动人心魄的故事。写苏小小和琴操,先是简单概括了她们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接着用故事性的情节再现传奇事迹,如苏小小与书生鲍仁之间的对话,在临行前,小小对鲍仁说“我就在这西泠桥等你。你要记得我的名字啊,如果你真的高中了,一定要记得回来,记得这个地方;如果没高中,你也要回来,我仍在这里等你。”“我记得你的名字,我记得这个地方,我回来找你了,你却没有等我!”这样的两句话,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惋惜和敬佩。若不是心中对小小的早逝留有惋惜,若不是心中对小小的侠义怀有敬佩,又怎么会写出这两句令人感触的话呢?作者感情的细腻可见一斑。
第三,我一边惊叹于江南历史文化的浓厚,一边佩服于陈华清女士对于江南的痴迷。在她的笔下,西湖的龙井茶不只是单纯的名茶,秦淮河、莫愁湖、中山陵、朱家角、古镇、狮子林、拙政园等都不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在它们的身上全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陈华清女士在描绘它们的同时,总喜欢用历史故事去包裹它们,在介绍景观的同时,也穿插和讲解历史知识。如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成为“御茶”,秦淮河两岸文化如何不同,莫愁湖的由来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不但丰富了景观本身,更添了一层令人敬重的历史感
第四,在这些散文中,除了一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故事之外,还有一部分篇章中富含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惊喜。这些话语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西湖松鼠》中“松鼠的叫声原来也如此地动人!也许它的叫声本来就动人,只是我们没注意到。正如很多美好的东西本来就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忽视而错过。”“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人类必然收获惊喜。”再如《我在放生桥上等你》中“放生桥,放生桥给爱放生。放爱一条生路。”等等具有深刻性。
就个人而言,阅读陈华清女士的散文实实在在是一种身心间的享受。跟着她的步伐,既让我领略到了江南迷人的自然风光,搜罗到了江南的特色美食,又让我重拾历史,了解历史,并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平时难以了解到的知识,确实是如徐广华先生所说的那样“具有很强的阅读性,适合青少年阅读”。尽管只阅读过她的这本散文,但是我已经反复读了再读。今后仍会找来她的作品继续阅读,同时希望陈华清女士在写作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不断有作品问世,让我及一众读者能够一饱眼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