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柏利“玩火”风波 |
2018年,博柏利在年报中宣布,公司在一年间焚毁了价值2800万英镑的商品,这里面既有博柏利的经典款风衣,也有化妆品。根据当时《纽约时报》的报道,博柏利销毁商品这种事,已经连续干了五年。看来,这家英国奢侈品巨头预测市场需求的能力似乎大不如前,总会积压商品。
年报公布后,博柏利便成了众矢之的,环保主义者更是痛斥博柏利的浪费行为。柯尔斯滕·布罗德是绿色和平组织“为时尚去毒”运动的发起人,她认为博柏利这样做,既不尊重自己的作品,也不尊重劳动和自然资源。
面对舆论的指控,博柏利的发言人辩解道:“我们对过剩商品的处理有严密的流程。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才会销毁商品,并且我们也会以负责任的企业的方式去做。接下来,我们会探索用更合理的方式来更好地评估库存商品的价值,并尽可能地避免生产过剩。”他还说,公司下一步会致力于研究如何将焚烧商品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以减少浪费。博柏利的做法还引起了股东的不满,在股东大会上,就有股东质问决策层,为何不将商品赠予股东?
博柏利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品牌的声誉,因为这些库存商品一旦流入黑市,以低价销售,博柏利官方店的生意就没法做了。正如金融分析师克里斯托夫·拉博德所说:“奢侈品牌无法容忍这样的事。这就跟奢侈品牌拒绝大减价是一个道理,它们要维护品牌的高端形象。”
“品牌推出新商品,经销商自然也想多卖,但需求不足,卖不动也没办法,这时库存就会越积越多。商品卖不出去,品牌也赚不到钱,大家都是输家。”拉博德说。并且,時间越久,损失越大,因为时尚界的风向一直在变,一种风格的流行时间很有限。被毁掉的背包、童装、手套和运动鞋。销毁库存商品并非奢侈品行业的“ 专利”,一些服装零售商也会将崭新的衣物撕毁后扔掉。
奢侈品牌如果不能处理好库存商品,就会陷入泥沼,而且越陷越深。“奢侈品价格高昂,主要就是靠其所谓的稀缺性。”市场顾问奥利维尔·穆勒说,“但这其实只是一个泡泡,消费者一旦知道他们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泡泡自然会被戳破。奢侈品牌的形象也会一落千丈。”不过,销毁商品在奢侈品行业是绝对的禁忌,没有哪个品牌敢把这件事放到明面上讲。博柏利此次敢在年报中公开提及此事,自然是捅破了天。“不知是犯了蠢,还是说想提升公司的透明度?”穆勒说,“总之,这件事很古怪,毕竟销毁商品在奢侈品行业是很敏感的话题。”
| 行业惯例 |
博柏利的做法并非孤例,这样的去库存方式在奢侈品行业称得上“公开的秘密”。历峰集团是著名的奢侈品公司,万宝龙和卡地亚都是该公司旗下的品牌。历峰集团就曾在2016年至2018年内销毁过价值4亿英镑的钟表。博柏利之所以被推上风口浪尖,主要是因为很少有奢侈品牌被抓个正着。
销毁库存商品并非奢侈品行业的“专利”。2018年,法国男装零售商Celio就卷入了丑闻,有人抓拍到Celio将自家品牌的衣物撕毁后扔进垃圾桶。那会儿还是大冬天,而Celio扔的却是防寒的羽绒服和羊毛衫。谈到烧毁衣物,在博柏利之前,瑞典的快时尚零售商H&M就因此被送上过热搜。2017年,H&M在丹麦烧毁了整整12吨衣物。
这些公司给出的官方解释大同小异:质量不过关,有破损、污渍、瑕疵……Celio的发言人就曾宣称销毁的衣服都是品质不过关的,没法穿,并且同时还强调其公司向来有捐赠衣物的传统。实际上,大多数商品被判死刑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卖不出去。大众品牌和奢侈品牌不同,并不忌讳降价和清仓大甩卖,它们促销可以有多种途径:进驻奥特莱斯,参加打折季、促销、大甩卖、黑色星期五等。但尽管可以打折出售,还是会有四成无人问津的商品。为了避免商品被丢弃后流入黑市,影响自己的生意,品牌商会在处理商品前将其先行损毁,让它们无法使用。
| 发展循环经济,反对浪费 |
不论理由如何,销毁商品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并且,商品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制造过程要消耗原材料,要出人工、用能源,制造出的商品还要通过各种运输环节,从产地运往所需地区,再之后还要放在仓库储存,光是仓库的照明和供暖,就要消耗掉不少能源。然而,折腾这么一大圈,生产的商品居然被丢进了垃圾桶,甚至被烧成灰烬。更荒谬的是,这样的做法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了行业常态。商家为了盈利,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保护环境,这样的势头必须予以制止。法国卡斯特里的一个服装垃圾场。2022年1月 , 在 法国,《反浪费法》将正式生效。法国的相关企业将不得再销毁未售出的非食品类新商品,这对服装业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
2019年以来,为更好地推动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型,减少浪费,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反浪费法》的实施。如今,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已经通过了该项法案。2022年1月,该法案将正式生效,届时企业将不得再销毁未售出的非食品类新商品。对奢侈品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在下一步处理库存积压商品时,只能选择捐赠、再利用和回收的方式。服装行业销毁服装,早已见怪不怪,这项法案的出台,对服装业而言自然是一记重拳。
各大品牌也是时候反思了,生产过剩是各行各业的通病,但现在也不是没有办法,旧商品回收再利用,进入二手市场,定制商品等,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缓解生产过剩问题。找到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自然比找借口和回避问题难得多,但这是我们走出当下经济和生态困境的唯一途径。
生产过剩与消费主义盛行不无关系,不论是商家的上新速度,还是消费者购买新品的速度,都越来越快,而与此同时,商品的质量和创造性却一年不如一年。相比20年前,人均购衣件数已上涨了60%,但一件衣服的使用时间只有过去的1/3。再这样下去,人类不仅害了自己,还会将整个地球拖下水。
[编译自瑞士《时报》、法国The Good Goods网站]
编辑:侯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