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印太战略”:一步昏招?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3302
范·杰克逊 何琪/编译

  

  编者按:本文作者范·杰克逊系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兼职高级研究员、新西兰战略研究中心国防与战略研究员。

  美国总统拜登宣誓就职后,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第一次通话中表示,“维持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自由开放”是他的首要任务。他对印度总理莫迪也说过类似的话,承诺将促进该地区的“自由和开放”。拜登对韩国总统文在寅说,美韩联盟是“印太地区安全和繁荣的关键”。同时,白宫的记录显示,在拜登与日本首相菅义伟的通话中,双方都确认美日联盟非常重要,是“维持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

  十年前,“印度洋—太平洋”这个概念可能还会让很多外交政策专家摸不着头脑。而今天,它不仅是华盛顿的常用语,更是一种广为接受的对亚洲的再概念化,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执政初期,拜登任命库尔特·坎贝尔——奥巴马在任时“重返亚洲”战略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为“印太协调员”,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一个新设的岗位。紧接着,美军印太司令部(原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尔·戴维森上将宣布,美国国防部的重点将不再是东北亚和关岛,而是要“重新调整印太地区的力量布局……将中国的快速现代化考虑在内”。“四国联盟”是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松散联盟,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在“四方峰会”期间告诉记者,拜登在就职初期便选择参加此次多边会议,表示“美国十分重视与印太盟友及伙伴的密切合作”。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不仅仅是印太地区的一部分,更是美国在亚洲权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所在。


  “印太”一词从鲜为人知到外交政策中的常客,并非是严谨辩论和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个特朗普执政时期的措辞背后,充斥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未经审查的假设,却被新一届政府不加思考地采纳了。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或许听起来很崇高,但這一目标很可能会让美国误入歧途。

  “印太”概念扩大了亚洲的含义,将印度洋地区包括在内,但该地区对美国有多重要仍不甚明朗,只不过很多人认为,这一地区对制衡中国很重要。这样的视角还可能导致军事过度扩张,让美国面对难以承担的义务,并分散决策者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关注。而几十年来,那些地区的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一言一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不仅仅是印太地区的一部分,更是美国在亚洲权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所在。使其让位于地缘政治热词将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错误。

抹杀亚洲和平?



  将自1979年以来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争的东亚纳入“印太”范畴,是其中最大的问题。这种“和平”得益于多种因素,包括: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联盟、中美关系的缓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区域规范和多边关系的建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及其成因应该是美国关注的焦点。能有什么比避免战争在世界上最富有、军事部署最密集、人口最多的地区爆发更重要呢?

  “印太”将南亚和东亚混为一谈,这会模糊亚洲的和平局势。过去半个世纪,印度和巴基斯坦频繁陷入冲突,这说明南亚政局和东亚是截然不同的情况。若美国政府以“印太”视角看问题,则可能丧失对这种差别的洞察力,以及根据不同局势调整政策的能力。看不见的东西又怎能应对?“印太构想”会使亚洲和平成为美国的视觉盲点。位于夏威夷的美军印太司令部

  并且,这还可能导致美军在印度洋地区过度扩张。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拥有很多优势和重要利益:美国在该地区的五个盟友、设在夏威夷的美军印太司令部,以及属于美国的关岛。通过签署《自由联系条约》,美国负责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的安全防务,作为交换,美国可以在这三地驻军,并使用其港口。这些盟约由8万多名美军士兵和在东亚的几十个军事基地维持,让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影响力大增。但在印度洋地区,美国并没有类似的盟友或利益。

  因此在印度洋地区,如果美国想要挑起战争或是推行强制外交,可能会面临信任危机。美国在该地区既没有盟友也没有领土,可使用的军事基地和港口也少得多,在此部署兵力的难度和风险要远高于别处。因此,美国针对印度洋地区作出的承诺和威胁,就没什么分量了。

  通常,美国国防部会通过增加军事部署和拨款来扭转这种劣势,而不是进行更好的战略部署。但美国在印度洋地区军事力量的薄弱,并非需要弥合的缺口。因为同亚洲其他地方一样,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力量与它在该地的利益成正比。如果美国需要为突发的战争作准备,那么增加该地区的海军还能说得过去。但中国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在喜马拉雅地区和印度的争端,是在陆地上,并不涉及美国的利益。而且,对于美军的围堵,中国也不会坐视不理。避免战争在该地区爆发的唯一方法是保持克制,而不是出于莫须有的原因增加兵力。增加兵力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花费不菲。

  此外,如果美国想借此使中国分心而处于劣势,可能反会让自己陷入不利。如果拜登政府面对的是健康的盟友关系和平稳的亚洲秩序,那么向外扩张寻求新的落脚点可能还有点用。但经历了上一任政府,美国的诸多盟友已经开始质疑美国的可靠性,亟待解决的地区问题不减反增,如台海问题的升级,还有朝核问题的失控。最新的民调显示,东南亚国家更多关心的是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疫情后的社会复苏,而非大国角力,这正好和美国近期的外交政策重点相悖。也就是说,在操心扩大美国的利益范围之前,拜登政府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有大量的补救工作需要完成。

使用“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以上这些并不是说要无视印度洋地区。考虑到该地区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且美国在其他地区的优势更大,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案效果会更好。只要期望值不是那么不切实际,“四国联盟”勉强可以担此重任。比如,在近期的中印冲突中,美国决定为印度提供情报就是明智的做法。美国也可以邀请加拿大、法国和英国参与该地区事务,这样美国不用花一分钱,却可以扩大影响力,并通过多边机制协调局势。

  这些方案的共同点是“性价比”很高,而且可以鼓励其他国家为地区安全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在印度洋地区应该寻求互补方案,而不是一味许诺——直接指挥或替某些国家承担责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说:“我们在外交政策和国防安全上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以其对工薪家庭的影响来衡量。”在印度洋地区增加兵力、分散亚洲的关注点都不符合这条标准。

  印太地区有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分析架构。有些问题的确是涉及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且印度洋对美国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确实很重要。但盟友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美国的地理位置。美国政府不能因为狂妄、恐惧和集体思维而扭曲了自己对威胁、利益和能力的判断。人们把一样事物叫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待它。在“印太地区”问题上,想象美国在印度洋拥有和东亚一样的利益范围可能会让美国误入歧途。

  [编译自美国《外交》]

  编辑:马果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