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娜·瓦尔科娃38岁,是斯摩棱斯克市的一名检察官,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俄罗斯西部相对贫穷。伊莲娜9月份去蒙特利尔的堂兄家休假两周,堂兄帮她负担了大部分旅费,尽管半年前他们两人还互不相识。
伊莲娜是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堂兄的,这种做法很普遍。最近,海外寻亲成为俄罗斯人的最大嗜好,人们不约而同地拥向西方国家网站,向所在城市的档案管理部门查询,还排起长队向家谱专家求助。
谢尔盖·卡捷尔尼科夫是“全俄家谱”项目的领导人。他说,现在他的客户非常多,而且每天仍在增加。大多数客户都在寻找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国的曾祖父母的后代,还有很多人寻找上个世纪末移民海外的亲属。
伊莲娜·瓦尔科娃的堂兄快50岁了,是90年代初离开俄罗斯的,在此之前,他跟伊莲娜并不认识,他们的父母曾有过联系,不过后来这种联系完全中断。今年春天,伊莲娜开始寻找堂兄,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各种社交网站上注册登记。他的堂兄率先写信给她,因为他也在寻找俄罗斯的亲人。
在美国、欧洲、日本甚至新西兰的网站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俄语搜索信息。俄罗斯人如此之多,以至于很多网站都开辟了“俄罗斯人”专栏,其中“失踪亲人”、“寻找”、“你的家族”等网站最受欢迎。
俄罗斯家谱专家把网络寻亲的高涨热情归因于俄罗斯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喜爱,年轻人很少对追根寻源的事感兴趣,而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更喜欢回首往事。叶夫根妮·希吉希娜55岁,住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她的家庭有一个古老传统:全体成员每月聚会一次,看看老照片、翻翻祖辈的信件。叶夫根妮的亲属有贵族也有商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十月革命后移居国外。退休后,叶夫根妮决定寻找这些移民的后代,她雇佣了一位私人家谱专家,自己则坐在档案馆里上网查寻。两个月后,一位法国人前来认亲,现在她们两人已经成为好朋友。
叶夫根妮寻亲的费用是1万卢布。通常,专业的家谱专家制定一份寻亲计划收费5000卢布,客户花3万卢布可以追踪到家谱中某支派的所有成员,搜集某人生平资料的平均花费也是1万卢布。
像叶夫根妮这样的老年人寻亲的目的是为了跟自己的堂兄堂妹们聊聊家常叙叙旧,谈谈除了他们本人之外无人知晓的陈年往事,而年轻人则更加实际。家谱专家说,斯摩棱斯克市的伊莲娜就希望通过寻亲为自己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一位不愿透露姓氏的30岁的莫斯科女子奥莉加承认,她想找到美国的亲属帮她移民,她知道有位堂兄在美国,听家里人说,他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心地善良。奥莉加在俄罗斯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不久前被解雇了,一位在美国居住了7年的同学帮她找到了她的堂兄。
奥莉加第一次给堂兄打电话时,他很高兴,他们聊了很久,讲述了彼此目前的生活,不过当奥莉加说两年前自己跟丈夫离了婚,现住在一所简易房子中、失业在家时,她的堂兄礼貌地挂断了电话。从那时起,他要么不接电话,要么说他很忙。
专家认为,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俄罗斯亲戚”跟“俄罗斯新娘”一样。在西方,人们对“俄罗斯新娘”的印象是:她们想方设法出国,绞尽脑汁搞到钱和房子,几年后就背叛了亲情,带着汽车和大把美元跑到别的城市。
心理学家巴维尔·巴诺马列夫说,事实上,俄罗斯人还真的认为“出国是快速达成所有愿望的最佳途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