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甫一手创立的台湾和信集团,最初以水泥起家,其后扩展到生产制造、金融保险、地产、传播、电讯、旅游等行业。
目前,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其中各支柱业务的上市旗舰,包括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台湾水泥及和信超媒体等,市值合共达90.9万美元。而由辜氏家族私人持有的辜氏集团,总资产更达360亿美元。
两岸特使 地位超然
现年已届85高龄的辜振甫因年事已高,早将打理家族生意的重任交由其长子辜启允、次子辜成允及侄儿辜濂松分工掌舵。
辜氏的少壮派、近年为迎合新经,均致力向资讯科技转型,并往岛外发展。
辜振甫在两岸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港亦为港、台事务周旋,于1997年就以海基会董事长身分应邀来港,出席7月1日举行的政权移交仪式,更与当时刚上任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作非官方式会面。
政经强人之后
在辜振甫访港后,辜氏家族便高调登陆,来港大展拳脚。1997年9月,辜振甫二子辜成允,成功将台湾水泥旗下的香港水泥分拆上市。
不过,香港水泥(将改名为台湾水泥国际)董事长辜成允说:“我们家族一直都在香港做生意,到1994年就决定积极来香港投资。”
过去,香港水泥一直集中在水泥生产及销售,并与大陆企业台资水泥厂。
但近年眼见人人都在凑高科技和电讯的热闹,于是斥资15亿港元,收购辜氏家族在电讯业的旗舰——和信电讯10%权益。
短期内,还会收购台湾另一家电讯及网络互动多媒体技术供应公司,借此增加实力。
辜成允承认,要发展科技及通讯产业,不能单留在台湾,而是要将台、港、大陆及新加坡连成一体发展。
利用香港跨国发展
不过,碍于目前大陆开放电讯业的政策尚未清晰,所以只视之为下一个发展目标。会多利用香港完善完整的金融体制及服务,拓展亚太区市场。
辜成允明确地说:“有意将香港水泥转型为一家基础性的电讯、卫星电视及互联网集团。”
“而注入和信电讯,是先利用高成长且成熟的项目,增加盈利基础,让它有自行投资非和信项目的能力。”
家族科技新星
另一边厢,辜氏家族旗下的KGNV亦在港借壳上市,斥资2.16亿,收购老牌建筑公司冯祥记75%股权。
借股上市后,冯祥记将正名为KGN。
辜氏选中冯祥记作借壳对象,是因为近年地产市道不景令冯祥记业务出现亏蚀,去年奋力扭转势,一掷700万,推出网上预约家居维修及保养服务。
由于在软件及人才培训方面有了雏型,在一股买壳转型为科技 股的热潮中,增添了不少卖点。
主攻B2B电贸
KGNV是由辜振甫侄儿辜濂松及辜振甫长子辜启允共同拥有,买壳行动则由辜仲谅(辜濂松二子挂帅)。
KGNV入主冯祥记后,辜仲谅会出任行政总裁,而辜濂松及辜启允则分别担任董事长及执行董事。
他们将以冯祥记作为该公司在港的上市旗舰,日后将重点发展亚洲区内B2B(企业对企业)及B2C (企业对客户)的电子商贸业务。
同一家族双线强攻
不过,辜仲谅进军高科技项目,此举是否与辜成允的香港水泥打对台?
辜仲谅说:“不会,KGNV将会集中发展电子商贸,港泥则做电子基建,没有冲突或竞争。”
“互联网发展空间很大,足够两家公司去各自发展。其实,我们家族每个星期都会见面,大家对彼此情况都很了解,都会协调。”
强人新一代 闯新领域
辜仲谅现年34岁,除贵为KGNV行政总裁外,亦是辜氏台湾上市旗舰、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中国信商)总经理。
中国信商是台湾首家投资银行,目前在台湾市值约30.3亿美元。在辜仲谅掌舵下,银行已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
无可否认,辜氏集团近年致力拓展电子通讯、互联网、电子传媒及有线电视。当中,辜仲谅居功至伟。
他还成功将旗下的宽频互联网及内容供应商和信超媒体安排到美国科技板上市。
网上金融家
事实上,除辜仲谅外,辜濂松另一儿子辜仲莹亦早于1997年来港发展。
当时投资的仍是与旧经济息息相关的海外金融证券业务。
当年,辜氏旗下的和信集团连同亚太区多家知名的金融机构,在港成立凯基证券,由辜濂松出任主席,他扬言要将凯基发展为泛亚区投资银行。
其后,凯基以5300万美元收购泰国最大证券行——永冠金融证券51%的股权,又以1.5亿元收购海裕金融旗下的证券及期货公司。
虽然在港已有一段日子,但成绩一直平平。近年,锐意大力拓展网上金融业务。凯基证券更有意将业务范围,从亚洲拓展至欧洲。
[摘自香港《东周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