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唇音乐在台湾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0558
周凡夫

  前人名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用在音乐上,自然可解释为“用丝弦乐器来拉奏的音乐,不及用竹管来吹奏的动人,而用竹管吹奏的又不及由人声唱的歌曲”,这张以“唇音乐”为题所收录的音乐,全用口唇来吹奏,“肉”感觉比人声更强烈了。

  其实,所谓“唇音乐”是台湾一位名为李贞吉搞出来的独特音乐,可说极为另类。当然,说“吹口哨”是普通之事,似乎人人都懂吹口哨,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能够将口哨吹得出神入化,表达力能够和其他乐器比较高下的,却怎么可能呢?

  台湾的李贞吉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发明了“腹振法”、“吞吐法”、“气流法”,才将简单的“口哨”提升为能够吹奏表达力丰富优美的“唇音乐”,被人忽视的口哨不仅能够在音乐厅开正式音乐会,李贞吉还将之带到美、加14个城市巡迥表演,在立陶宛的国际音乐节大出风头,创出“唇的传奇”。

  其实,原籍台湾屏东的李贞吉,只是一位业余的音乐家,他的本业是在大学中担任总务长、学务长,现时则是一位主任秘书,业余时从事艺文研究。他还致力书法艺术的研究,现时是台湾书法教育学会理事长。“唇音乐”要运用丹田之气和唇间共鸣来吹奏,书法同样和丹田用气有关,看来这两样艺术在李贞吉身上正好能够互补呢。

  这张堪称为既奇特,又“肉感”乐曲,全是耳熟能详、旋律优美的音乐,包括著名电影歌曲《桂河桥进行曲》、《巨人》、意大利名曲,啊!我的太阳》、《欢乐的心》,《白鸽,、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古诺的《圣母颂》、泰雷加的《阿尔汉布拉的回忆》等西方古典名曲。这些乐曲经由李贞吉的双唇吹奏出来,不仅保留有口哨的清脆特色,既能响亮高亢,又能轻柔细腻.轻快之外,更可悠扬自如,确是令人大感惊讶。录音传真度之高,同样使人惊讶,音色层次丰富,听来无比动人,还可感觉自双唇吹出来的音乐那种“肉”的感觉。李贞吉在“唇音乐”方面发明的“气流法”够吹奏快节奏的音乐,为此,像中国音乐中使用梆笛与胡琴来演奏的乐曲,如“河北花梆子”等作品,都能成为“唇音乐”的曲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