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台北新故乡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1576
邱贵芬

  听过一首当前流行的歌《台北新故乡》吗?歌词有这么几句:“老树换树枝\枝枝向上天合手打造新城市\四边是山好景致街道清气溪全鱼逐工出门不咽气(厌弃)台北好倚起\快乐念歌诗\台湾的门窗\歌诗满街巷\打开灯火揣希望啊

   希望原来是咱……”

  很少见到台北如此被诗歌咏颂吧?歌里的台北如此让人向往:“歌诗满街巷”,台北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台北人天天“快乐念歌诗”。当然,这不是台北的现状,也因此歌词里说,要“合手打造新城市”。不过这首歌所透露的书写台北姿态显然已和传统台北的写照大不相同。“书写台北”可算是台湾文化传承的重要一脉。记得白先勇的《台北人》吗?欧阳子在她脍炙人口的评论里点出,“台北人》充满今昔强烈对比,过去代表美丽理想,对照现在的混乱与绝望。而“现在”的空间场景即是台北。

  除了白先勇的《台北人》,想到台北,大概也会想到罗大佑当年歌里人人朗诵的名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陈映真在他乡土文学时期作品里所呈现的台北是跨国公司宰制的异化城市;同时期黄春明、王桢和笔下的台北也是一片物欲横流、混乱腐败的景象。直到朱天心在《古都》里重拾台北印象,黄春明、陈映真和王桢和笔下的腐败都会却是朱天心记忆里铭刻着美好青春时光的都市,用来映照现今台北的混乱和绝望。这一路写来,台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台北这个符号代表一切。我们可以想到的负面意义:混乱、绝望、麻木消费、丑陋堕落……。如果从时间流动的轴线来切入台北印象,现时的台北往往只见其脏乱丑陋,映照消逝的美好过去;从空间地图来呈现台北印象,则台北往往是作家笔下堕落的都会,衬托城乡差距里台北以外地区的纯净和理想性。

  像《台北新故乡》这样充满希望期许地写照台北,还真不多见。如果有的作家开始对台北有所期许,而不再绝望放弃,那代表什么样的讯息?我想起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笔下的伦敦。19世纪的伦敦几乎是狄更斯小说世界里罪恶的渊薮,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小说直书侧写伦敦的丑恶,小说主角在伦敦或迷失或堕落或被剥削。

  像台湾作家所书写的台北一样,伦敦代表腐败、丧失理想的都会。不过,今日的伦敦却是“文化”的代表词。到伦敦,文化不仅在博物馆和艺廊,更在街头巷尾流动的步旅和鲜活的街头艺术表演当中。当初狄更斯写伦敦不知是否看到今日伦敦的这一面?

  怎么让台北变成“台湾的门窗歌诗满街巷”?说容易不容易,说难好像也不是太难。在一个场合里,一位县长无意中透露,县府办得有声有色的一个文学奖,所用的经费不过是铺一公里AC路面工程的花费。文学不值钱。正因为如此,多拨一些工程费的零头,就足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市民呼吸多一点文化气息。

  [摘自台湾《联合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