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哈哈大笑时,身体会剧烈地颤动,这是你看得见的;在这同时,身体正在产生化学作用,分泌出内啡肽,这是你看不见的。内啡肽就像兴奋剂一样使人感到愉快,它也是天然止痛剂。
这是美国报人诺曼·库森斯从一场病痛中得到的经验。养病期间,他不时观赏幽默影片,常被逗得傻笑、痴笑、狂笑、捧腹大笑……忘了自己是个病人。
他发现,笑是最佳良药。
诺曼·库森斯被誉为现代欢笑疗法之父,其著作《Anatomy Of An Illness》被医学界视为研究欢笑疗法的“圣经”。
影星罗宾·威廉斯在《妙手情真》里饰演小丑医生,他在医院里胡作非为,把尿盆当鞋子,拿听筒当对话机,很久都没有展露过笑容的癌症病童都被他逗得笑了起来。
帕奇·亚当斯医生确有其人,由于提出“欢笑是良药”的前卫概念,其事迹被搬上银幕。它提醒观众:世界上有这么一位有趣的医生,他开给你的药方是欢笑。1998年,在瑞典一个国际研讨会中出现了一份报告称:现代人忘了什么是笑。报告指出,现代人享受进步的成果,但是却不比40年前的人活得快乐。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950年经济风暴期间,人们一天用来笑的时间是18分钟;而在最近的经济风暴中,人们一天的笑不超过6分钟。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指出:“现代人比前人容易沮丧10倍。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和表现,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感到羞耻和失落。”
很多人都认为,有幽默感的人比较容易笑。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不笑,又怎会有幽默感呢?儿童很容易被逗得发笑,难道他们的幽默细胞特别丰富吗?
在“欢笑俱乐部”里,会员们相信欢笑是会传染的,幽默是可以培养的。他们认为欢笑是因,幽默是果。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幽默感,不必担心,只管傻笑,渐渐也可以笑出幽默感。
笑对一些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而言是一件难事。这些人到处寻找使自己笑出来的方法。按经济学的说法,有需求即有供应,因此出现了“欢笑诊疗所”。向外找笑,必须依赖笑料。同样的笑话听久了,就会“免疫”,再也笑不出来。因此,“欢笑俱乐部”强调发自内心的笑,因为有条件的笑是短暂的和有“截止日期”的。
[摘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