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坐落在村中心一个大院内的戏台平时大铁门紧闭,只有到了正月十四,村戏班子管事的人才会拿着闲置了差不多一年的钥匙,费劲捅开已有铁锈的大铁锁,在“咔嚓嚓”的声响中,推开门轴已被尘土掩埋的大铁门。那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们早已守候在门前,等门推开一条缝,便像一群鱼一样挤挤挨挨从门缝中敏捷地游进去,然后变得像一群小鹿,飞跑到戏台前抢占最佳位置。
演大戏(秦腔)是我们村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四,在咚咚咚,锵锵锵,嚓嚓嚓的锣鼓声中,大戏彩排如期进行,在缺乏娱乐活动的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对此翘首以盼,即便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们也纷纷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地来到戏院子,把一小片羊皮,或一块破毡铺到地上,条件好点的人家,或抬条长木凳,四平八稳地坐下,从夕阳西下一直等到华灯初上,在听到锣鼓声后嘈杂声会像被一股劲风吹走了一般,整个大院变得静悄悄的,偶尔有小孩的哭叫声也会在大人的恐吓声中变成抽泣,此时台上浓妆艳抹或青衣、或花旦、或武生、或老旦、或丑角吸引着几百双或浑浊、或清澈、或温柔、或深沉眼神,那些眼神随着剧情的变化起伏变得或悲戚、或激昂、或愤怒、或愉悦,最后在一片激越的锣鼓声中曲终人散,空留下尘土飞扬的大院在寂静中伫立。
村戏班子虽然看起来演员不多,可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排练的剧目不少,很多秦腔传统本戏如《抱火斗》《炮烙柱》《辕门斩子》《铡美案》《孟姜女》《周仁回府》等全本和一些折子戏的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被他们排练得驾轻就熟,那粗犷、细腻、朴实的表演手法让好多观戏人身临其境、如醉如痴。“好多”中包括我的父亲和我的邻居唐叔。
我的父亲和唐叔当时是村里仅有几个识字断文的人,对于那些传统剧目,他们能从发生年代说到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如果在看戏时听到他们的讲解,很多时候能使坐他们旁边的人产生很强的代入感,继而对戏中人物的命运生出一种感悟。
我也是坐在他们旁边观戏的一员。那时我上小学,除了去看戏,平时也没什么机会参与到大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村里演大戏或放电影,才会跟大人一起去图个热闹。对于绝大多数剧目,我只看个开头便兴趣索然地缩到穿着厚皮袄的父亲温暖的怀里,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和演员们的表演声中沉入梦乡,直到剧终后被父亲背着在挤挤挨挨的人群中挪出戏院大门,然后在全村的狗叫声中,和家人及邻居们在薄纱般的月光下,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最后在跟邻居们的道别声中才从梦中醒来。当然,还是有那么两部剧让我睡意全无看完了,那便是《铡美案》和《抱火斗》。
在众多的秦腔传统本戏中,《铡美案》无疑是一部被广大观众耳熟能详并津津乐道的剧目,它讲述北宋年间发生在河南一个叫陈家庄的故事。陈家庄有个叫陈世美的读书人,他自小聪明伶俐,饱读诗书一心想赶考做官。他的妻子秦香莲非常贤惠,为了丈夫实现梦想,便上奉公婆,下抚两个儿女,还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公婆还是乡邻,都夸赞陈世美娶了个好媳妇。到了大考之年,陈世美便辞别家人,到京城应考,他这一去就是三年没一点音讯,期间河南连遭旱灾,可怜秦香莲在家苦苦支撑,可公婆最终饿死。秦香莲安葬公婆后带着两个孩子沿途乞讨到京城找陈世美。让她没想到的是,陈世美考中状元后被皇帝看中,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谎称没成婚,便做了驸马。秦香莲带着孩子找到驸马府,陈世美不想丢了乌纱帽和莽龙袍,便让人把秦香莲母子仨赶走。后来秦香莲遇到宰相王延龄,让秦香莲到开封府府尹包拯那状告陈世美……之后的故事曲折动人,陈世美跟宫中武士韩琦说秦香莲是他的仇人,让他去杀了秦香莲和两个孩子,韩琦从秦香莲处得知真实情况后不但没杀他们,反而自刎而死,最后包拯冲破重重阻力,用虎头铡铡了陈世美;而《抱火斗》不知是因为年代更为久远的原因还是什么,不为更多人熟知。故事出自《史记·殷本纪》,商朝纣王暴虐无道,他沉溺于妲己的美貌,倚重奸佞,残害忠良,上大夫梅伯和钦天监杜辉闯宫进谏,却被纣王所杀,杜辉被斩于宫门,而梅伯死于炮烙之刑。妲己与佞臣费仲设计,让太监姜环进宫暗杀纣王,后污蔑是姜娘娘所使,纣王听后大怒,制作了火斗之刑,挖去姜娘娘的一只眼后让她抱火斗而死。
我之所以着重写出这两个故事,是因为它们留给我的记忆久远而深刻。当秦香莲手拉孩子跪在韩琦跟前哭诉,那凄婉的唱腔一起,便引来一众看戏妇女们的感伤,她们有的悄悄擦泪,有的止不住抽泣,更有不少人大声控诉陈世美的忘恩负义、见异思迁和蛇蝎心肠,至韩琦交给秦香莲银两后自刎而死,却让她们感叹不已,感叹世上竟有如此忠义之士。而秦香莲告状那段对我来说历历在目,本来青衣的特点是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这是我之后学到的知识),而秦香莲一上场锣鼓声却紧密而急促(大约表达秦香莲当时激愤的心情),她拉着一对儿女踩着碎步口喊“冤枉”急急冲到堂上跪下,接着哭着唱道“……天不幸本郡三年旱,饿死黎民有万千。草堂上饿死他双父母,无有棺板好可怜。无奈我把青丝剪,拿到大街换铜钱。买来芦席当棺板,才把二老送坟园……”那哀怨、悲愤的唱腔让人心碎,再加上演员到位的肢体表演,更使秦香莲这个人物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姜娘娘抱火斗中姜娘娘的出场更是让人震撼,只见姜娘娘脸上血迹斑斑,她怀里抱着一个贴了红纸的木升(平时家里装面用的),里面大概放了一些燃烧的煤炭,煤炭上放上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相当于火烧皮肤的声音)跑圆场,之后站定后把木升扔掉,因之前在她手臂和前胸贴了黄裱纸,当扔掉木升后手臂和前胸成了焦黑色,最后倒地惨死。这几分钟的戏演完,小孩吓得钻进大人怀里,略懂剧情的大人们一脸悲愤,而这时,不了解剧情的人听到我父亲或唐叔的讲解,稍瞬即逝的惊讶后引来一片骂声,骂纣王无道,骂妲己狐狸精,他们这时才知道难怪平时骂别的女人“扰乱天下的狐狸精”时会跑到大門口拼命。
饰演秦香莲和姜娘娘的演员是我们小学教师食堂的大师傅,我们都叫他严师。严师身形单薄,气质儒雅斯文,他家在从我家去戏院或去商店的必经之路处,我每次走经他家门口,如果大门恰好开着,便会不由自主地朝院里张望,好奇那么一个文雅的人怎么能演出那样深入人心的角色。有时母亲会带我去食堂,严师看到我便温和地笑着拿起一些好吃的食物给我,我通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想从他脸上看到秦香莲、姜娘娘以及穆桂英等人物角色的影子,但那些影子随着卸妆在他脸上不着一丝痕迹了。
如今,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戏台前,几十年前的喧嚣蜂拥而至:呼爹唤娘的童稚声、呼儿唤女的焦灼声、压抑的抽泣声、咚咚锵锵的锣鼓梆子声、深沉哀怨慷慨激昂的唱腔声,而那些鲜活的人物如秦香莲、包拯、姜娘娘、纣王、穆桂英、韩琦在戏台上唱、念、做、打后悄然隐去,一同隐去的还有我的父亲、唐叔、严师以及在台下看戏的众多父辈们,而这座承载了我童年以及少年时期欢乐的戏台,也会在若干年后逐渐远去。
【作者简介】杨淑贞,青海湟源人,出版小说集《别无选择》,散文集《且行且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