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术》与《美文》

时间:2023/11/9 作者: 美文 热度: 16947
张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人文学术:东方与西方》《东学西传:国学与汉学》《文化与全球化》《国际中文教育散论》等著作。

  在以往的评论文章中,曾不止一次提到本来是专门研究文学的理论为何称作“文艺理论”,本来是文学院设置的学科为何称作“文艺学”,本来审美对象是文学作品的美学为何称作“文艺美学”。实际上,这不只是涉及到称呼上的习惯,而且还反映了学科从笼统到细化的分合关系,反映了对相关问题认识上的提升与进步,也反映了学科发展的脉络。如今,艺术学早已与传统的“哲、法、文、教、理、工、农、医”等并列为我国现有 14 个学科门类当中,其下更是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和书法、戏剧和影视、戏曲和曲艺以及设计等等一级和二级艺术学科。

  之所以再次谈论这一话题,是因为今年暑期参加了一个专家考察研讨活动,成员主要由美术和设计学科的学者组成,主题是“中国艺术的世界传播”,与本栏目的主题完美重合。考察和研讨过程中,自然会谈到中国艺术作品和非遗产品的世界传播和国际交流情况,也会涉及相关刊物或杂志世界传播和国际交流的情况。显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中国艺术作品和非遗产品因其直观性、感官性特征,传播和交流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过需要翻译才能实现传播和交流的文学作品。然而,在谈及相关刊物或杂志世界传播和国际交流的情况时,有学者以《美术》为例,列举了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作为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唯一一位文学学科的研究者,我也以《美文》为例与《美术》对比谈了一些看法。《美术》是视觉艺术理论的载体而不是艺术作品本身的载体,所以它在进行世界传播和国际交流时会遇到很多局限;《美文》则不同,它既是文学作品载体,又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载体,特别是它所倡导的“大散文”理念,更可使其达至所有文字作品之“融媒体”的高度。与此同时,它亦可少量刊载一些视觉艺术作品。

  研讨还涉及到影视艺术作品。关于这一点,大家都认为影视艺术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以文字作品为基础和依据。而且,针对世界传播和国际交流导向,应该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寻找东西方文化品质的共通性,同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性,这样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和互鉴。比如,西方电影作品中曾有多个版本的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西方人如此热衷于改编和拍摄花木兰?其实,如果从西方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深层文化积淀中去找寻,则不难得到答案。这一点,就如西方人在莫言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从欧洲拉伯雷时代经南美洲马尔克斯时代至今延续的叙事传统一样,是相同的道理。实际上,西方对东方的发现恰恰是为了寻找原来的自己。正如楼宇烈先生所讲,十六世纪之前,西方本是想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能够破除人们对造物主、神的绝对服从的观念,但他们发现这种文化传统在西方已经断裂。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重新把这些文化找回来,结果大部分是从阿拉伯地区找回的,后来才寻找到了中国。

  为使大家对《美文》杂志的艺术性印象深刻,我在最后为参与活动的老师、同学和专家们讲述了那个坊间口口相传成美谈但并无文字记载的《美文》的故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安有一个名字叫《女友》的杂志一度停刊,随后《美文》杂志于 1992 年创刊,由著名作家贾平凹任主编并亲笔题写了刊名。因为贾老师手书刊名中的“文”字很像“女”,加上对《女友》的联想,所以不少西安读者都争相奔走相告说“《女友》改刊名为《美女》了”;又因为刊名中的“美”字像“姜”,加上当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男主角姜文很受观众热捧,所以又有不少读者纷纷纠正说“那不是《美女》,是以著名演员姜文命名的杂志,叫《姜文》”。

  (責任编辑:庞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