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何处可采莲

时间:2023/11/9 作者: 美文 热度: 11359
孙婷

  入伏时节,酷暑难熬,树叶间除了夏蝉时不时疲乏地短短叫一阵子外,再听不见大自然的任何声音,马路上的汽车来往声和商场卖力聒噪的音响声,徒然在人心里增加了一份燥热和烦闷。

  临近大暑,心情因连日来的烦恼之事的羁绊,显得更加焦躁。每每想到心烦却无可解处时,总会心生人生无望的莫名惆怅。想到生命中有很多人还要我去照顾,生活里的鸡零狗碎还要我来打理,只得给自己鼓劲打气,将目光投至更远的地方,试图从外界的一丝一迹里,找到宽容自己的勇气。

  开到荼靡花事了。六月暑天里,桃李不言,秋菊隐逸,冬梅无迹,偏只有莲,迎着盛夏热烈火辣的阳光,欣欣向荣。我在烦闷中寻到一处千亩荷塘,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跑去赏花。

  大暑前后,莲花已经开过了最繁华的时日,寻得王莽乡的千亩荷塘,正值中午。因是周内过来赏花,又逢烈日骄阳、花期已衰之故,四下几无游人。我将车停在池塘边的窄道上,然后便一头扎进接天的莲叶间,走在细小的田埂小路上,漫无目的地看起风景来。

  王莽乡地处长安区东南秦岭北麓的南清水头村,此处春有艳桃,夏有清莲,花季繁茂之时,娇花拂面,风飘幽香,越发衬托出青雾缭绕的远山缥缈如神山一般。我曾在春季桃花开得最浓烈时来过此地,真真是感受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醉人美景。那种美,就像是喝了一口醇厚的陈年黄酒,酒入肝肠,化作眉眼间的明眸善睐,似乎可与桃花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想往世,亦不念来生,只要当下与它相爱着,便是一个人此生最好的季节。今日来看莲花,却有着“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惆怅,倒是带着一丝忧郁的面容来看这“花之君子”了。

  我喜欢称此花为“莲”,特别是在这烈日酷暑下,“莲”的发音带着那么一丝清凉和愉悦之气。“an”这个音节从人的嘴里蹦出来,带着活泼的跳跃感,在夏日的炎炎天气里,颇能振奋人心。“荷”也好听,但总觉得与月色更相配。千亩池塘里,蓄着浅浅的水,枝干挺拔向上,托举着宛如小伞的莲叶。极目望去,高高低低的莲叶挨挨挤挤,一片浓绿仿佛蔓延到了山脚下。莲叶挨着莲叶,在天空和大地的中央,零星的白莲一枝离着一枝,各自傲然绽放,偶有一两朵粉荷夹杂其中,却被几枝白莲抢尽风头,只好开得低一些,再低一些。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中的隐逸君子者,白莲也。烈日暴晒下,几枝白莲摇曳枝头,花瓣清奇,与那粉荷相比,虽然少了妩媚风情,却如日饮甘露的仙子一般,不会被这扰攘风尘牵绊丝毫。我想起《神雕侠侣》里小龙女来。红尘滚滚,这世间既有诱惑,便生烦恼。烦恼既不可释怀,人便总是心随境迁,自己做不得一点儿主。“赤子之心”是多少历经世事与沧桑的人渴望再次拥有的能力,然而身心已然在红尘里来回煎熬了一番,如何能做到用“赤子”的纯真之眼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与事? 小龙女若一辈子都生活在终南山的活死人墓里,没有历经这花花世界的恶之花,“高处不胜寒”的冰清玉洁的仙气与骨气便也没有任何褪去浮华,重回质朴的赤子之心之美。我喜欢小龙女,正是喜欢她在江湖摸爬滚打后,依然不改初心,心心念念的仍旧是终南山的那座活死人墓。她愿意生于斯,老于斯,逝于斯,也就说明她愿意终其一生,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在这世上走一遭,无惧他人闲言碎语。

  可小龙女终究是小说里的人物,我们也做不到在“活死人墓”里待一辈子。

  近日,我时常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座“活死人墓”。我们在生活的温水里被蒸煮得烂熟,成功也罢,失意也好,都跳不出“名”“利”二字的束縛。司马迁的生命总结一针见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为了给他人说句公道话而遭受宫刑的史官真的是看透了世事的无常与人性的荒诞。原来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给自己掘一座“活死人墓”,然后安然地躺在里面,以为世界不会再伤害自己。小龙女的“活死人墓”是世外桃源,我们的生活,才是“活死人墓”。

  终南自古有隐士。顺着眼前这片荷塘的延伸线一直走下去,就是终南山。听说,如今的终南山里,依然有人隐居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素朴生活。对隐居的人而言,生命只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物质不是约束心灵自由的绳索。生命的本质是在追名逐利中超越自然,还是与自然休戚与共,物我同一,决定了人生的最终走向。若生命里始终有花香、有鸟语,即使在繁忙劳碌的日子里,偶一闭眼,亦可在心底感受到竹林穿风,雨打芭蕉,那么,再坚固的“活死人墓”,也终会消弭于无形了。

  只是,我们终究看不破这滚滚红尘,抑或看破了,却不肯抽身离去。生活看透了人性的弱点,它躲在黑暗中,狡猾地等待人们自投罗网。

  这茫茫人世,何处可采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