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汪国真
暑期,于北京结识了通今博古又幽默亲切的王老师,不久,便在朋友圈见到英文绝佳的他满面笑容地站在卢浮宫前,身边是一群如我一样年轻的少年。历经题海奋战,刚考入衡水中学的少年们,脸上有一种别样的青春光芒,那其中流露着到达梦想中的远方的喜悦和自信。
我一直欣赏那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追寻梦想的人,如自称“世上流浪者”的三毛,她曾不辞辛劳地奔赴撒哈拉沙漠,只为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这个与世俗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说:“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看一群飞奔的羚羊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她的远方是美好而圣洁的,她的远方是心之希望的美好寄托。
王洛宾的远方定格在青藏高原日色的红艳里。美丽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打他一下,含羞策马而去,便有了那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这位老人历经磨难,遍尝坎坷,但他心中依旧存着美丽的远方,依旧坚守着内心的净土,《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人生起伏间,王洛宾把心中的远方唱成一曲曲歌,也寻找到了远方的真谛。
远方的世界拥有着不平凡的景色,等待我们努力探寻,用炽热的少年之心去求索。
当我们憧憬内心的远方时,远方也许并不尽如人意,那路途崎岖、坎坷,道阻且长,如雪山,寒冷巍峨,冰封万里,那我们是否要慨叹一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继而放下行囊,转身离去呢?
不,内心的远方啊!天涯海角也没有它广阔,珠穆朗玛也没有它高远!它承载的是少年的心愿。
远方的路如《远方的家》纪录片一般,艰难险阻,历经磨难,方见秘境。我们追寻着美的脚步:远方是卢浮宫,是三毛的撒哈拉,是王洛宾的卓玛,是木心的乌镇,是沈从文的凤凰古城……远方在柳永的三秋桂子中,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它是王维的清泉石上流,是太白的白鹿青崖间,是王勃的落霞秋水,是简·爱的追寻,是安妮的绿山墙,是爱丽丝的奇景。
“老年人常思过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少年心中的远方值得用一生追寻。像考琳·麥卡洛的《荆棘鸟》所写,“当我们把棘刺插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们仍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插进胸膛。”美好的事物需要追寻,需要付出努力获得,如衡水的学子,寒窗数年,也是为了那有着绚烂朝霞,承载着年轻人希望的远方啊!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暴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我的思想在远方,我的心向往着远方,那里有光明的火种,那里是理想长成参天大树的地方。
(指导老师:孙俊霞)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