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文献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430
尤 玲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文献综述

  尤 玲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理论界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已日趋成熟,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现存理论以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为切入点探讨股权结构是否会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如何作用于盈余管理活动。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既可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提高企业盈余信息可信度也具有指导意义。

  股权结构;盈余管理;盈余信息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

  Shleifel and Vishny(1989)发现若某些大股东集中拥有股权,会激励他们去监督管理者的行为;与此同时,当这些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达到某个临界值后,会做出某些内部交易,对小股东利益造成损害。Hart(1995)研究表明,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大股东会根据自身利益是否会受到影响,做出是否进行盈余管理的决策。Warfield et al.(1995)采用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La porta et al.(1998)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信息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股权越集中,企业盈余信息质量越差。Peasnel(2000)通过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越高,即二者呈正相关,且显著。Ming et al.(2003)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越高,控股股东掠夺财富的动机越强,大股东会粉饰盈余信息,致使其他相关投资者决策失误,损害其他股东利益。Park and Shin(2004)认为,由于控股股东与外部投资者获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他们会粉饰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使潜在投资者错误判断企业成长能力和投资机会,做出错误决策。

  李常青和管连云(2004)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呈U型关系。王俊秋(2005)认为,假设企业被某个大股东控制,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形成的冲突成为主要的代理问题。此时大股东拥有盈余管理的动机(控制权的私人利益)。顾振伟,欧阳令南和秦默(2008)实证检验了2002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3年的数据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秦学斌(2009)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简玉峰和刘长生(2013)认为,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程度越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王广乾(2013)认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水平呈倒 U 型关系,与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水平负相关。

  1.2 股权性质对盈余管理影响

  Fan et al.(2002)把受国家控制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政府做出的很多决策会影响公司控制链的方式。国家控股的公司会承担较大的政治负担,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和会计盈余质量。Kato and Long(2006)认为,与在国家控股企业就职的经理人相比,民营企业的经理人承受的市场压力更大,他们操纵企业的会计报告信息的动机更大。Blanchard and Shleifer认为,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国家所有制可以减少政府干预和政府攫取。

  王化成和佟岩(2006)发现,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股的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比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更低。陆宇建和张继袖(2007)研究表明,企业盈余信息在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东的情况下质量更高。许雯娜(2013)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如何作用于盈余管理,发现股改后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大小正相关。刘胜(2014)以企业最终控制方特征为出发点,检验最终控制方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随着两全分离程度的加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

  1.3 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

  Admati et al.(1994)认为,若上市公司的主要决策是由多个大股东而不是唯一控股方做出时,股东之间的制衡状态能监督各方,从而对公司内部人粉饰盈余信息为,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Pagano and Roell(1998)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起到双重监督作用。首先是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其次是股东之间的监督。双重监督能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也能削弱最终控制人对企业的控制程度。La Porta et al.(1999)认为,假如企业存在能制约第一大控股股东行为的第二大股东,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能在削弱中小股东财富被控股股东侵害的程度。Gomes and Novaes(2001)研究发现,数量众多的大股东之间若形成制衡状态,这种制衡状态有利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保护其他股东的财富。李静(2012)以我国沪深两所2006-2008在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表明: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赵曰飞(2013)以上、深两所2007-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度对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控股股东控股程度越高,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越差,民营企业在这一结论上更具代表性;对比国有和非国有样本数据发现,控股股东特性与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呈正相关,且显著;研究相对控股股东(第二到第五大股东)之间形成的制衡状态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的左侧,股权制衡度与盈余信息质量呈负相关,拐点的右侧则呈正相关。即二者之间关系是U型非线性关系。

  王广乾(2013)把股权结构的代理变量选定为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相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绝对控股股东特性。研究股权结构如何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得出结论如下:首先,绝对控股股东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二者呈倒U型关系;其次,相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最后,国家作为最终控制人的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高。

2 文献述评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成果已很丰富。现有文献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情况不同,加上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股权结构要素如和影响盈余管理盈余的结论差异较大。比如对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现有研究或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呈负相关、不相关、U型、倒U型相关等。对比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晚于国外。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内对于股权性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多,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可能是我国后续研究的着力点。

  [1] Morck R.A.Shleifer and R.Vishny.Alternative Mechanisms for Corporate Contro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

  [2] La Porta.,R.F.Loprz-de-Silanes.A.Shleifer.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8

  [3] Peasnel K V.P.F.Pope and S.Young.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Cross —SectionaI Abnormal Accruals Models[J].Accounting & Business Research,2000,3O

  [4] Ming et al.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aggressive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n Australia[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3

  [5] Park,Y.,and H.Shin.Board Composition and Earning Management in Canad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4

  [6] Fan J.,Wong T.J.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7] Kooyul Jung,Soo Young Kwo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earnings informativeness Evidence from Kore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2,37

  [8] Admati,Pfleiderer Paul,Zechner,Josef.Large Shareholder Activism,Risk Sharing,and Financial Market Equilibriu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2)

  [9] Pagano.M.,Roell,A.,The choice of stock ownership structure:agency costs,monitoring,and the decision to go public[J].The Quarter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

  [10] 李静.市场化进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1] 王广乾.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12] 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09)

  [13]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19)

  [14] 王俊秋.大股东:控制权收益与盈余管理[J].商业研究,2005(16)

  [15] 顾振伟,欧阳令南,秦默.”一股独大”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8

  [16] 秦学斌.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6年的证据[J].财会通讯,2009

  [11] 简玉峰,刘长生.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实证数据[J]会计之友,2013

  [18] 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J].会计研究,2006

  [19] 刘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

  [20] 王琨,肖星.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

  尤玲(1993-),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研究生学历,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

  F275

  A

  1672-5832(2016)09-0263-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