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219
张璐璐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

  张璐璐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不仅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给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研究,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够长期坚守岗位的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非常必要。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对策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概述

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这一概念目前学界还存在多种不同的界定。因此将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来对待,就必须使之具有作为一项职业所必备的条件和特点。第一,有作为终身职业的发展前景。第二,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即社会化。第三,有专门的职业技能。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是高校辅导员群体从业的基本依据。第四,有科学严格的职业标准。同时,需要区别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专业化是侧重于专业素质、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方面。职业化包涵的范围更广,不仅将专业化包括在内,还涵盖了高校辅导员社会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工作的科学化等。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选用机制不够完善。就实际操作层面而言,目前各地各高校在选拔聘用学生辅导员时,都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操作办法,但总体而言,标准还不够明确、选用办法还比较随意。从根本性的选聘工作机制上看,存在问题有:第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制度亟需建立。第二,选聘标准不合理。第三,选聘模式不够科学。

  2.2 角色定位不准、岗位职责不明。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定位,从最初“双肩挑”政治辅导员模式,主要负责学生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到现在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制度层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规定得较为全面和完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则存在一些差距。

  2.3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辅导员工作呈现着明显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这就要求他们自身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专业水平、一定的知识储备。从工作需要来看,辅导员首先应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和把握时事政策的能力;其次,应熟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伦理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此外,还应对所负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便于沟通和对其管理。

3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辅导员机制建设。建立利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培养发展机制,就是通过制度设计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同时为这些优秀人才的后续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第一、建立辅导员“三级”培训制度建立辅导员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制度:初级培训主要是指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中级培训对初级培训合格的辅导员进行提高和发展性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高级培训则以培养专家型辅导员为目标,造就一支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第二、指导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当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乏的现状,学校应突出辅导员专长,指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拓宽辅导员分流渠道辅导员职业化并不意味着一旦进入辅导员岗位就只能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合理的流动和相对的稳定符合辅导员的职业特点。高校必须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合理流动,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3.2 准确定位,明确职责。要建立高校的组织机构。第一、明确管理分工,高校辅导员实行院(系)直接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的队伍规划、培养,并通过院(系)共同实施。学校教务、组织、保卫、后勤等职能部门,不可直接领导和使用辅导员。第二、成立辅导员协会。有有的高校已经成立了辅导员协会,对辅导员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业务、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为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为辅导员提供一些外围服务。通过辅导员协会的建立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为辅导员的培训、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3.3 建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体系。建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体系,使辅导员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这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这支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体系和模式要满足广大辅导员内在学习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发展,既关注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又要促进辅导员的个性化发展,让辅导员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升。以此达到实效性、针对性的要求。要尽快建立起辅导员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尤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原有辅导员队伍结构特点,加强与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学习辅导、生活服务相关的专业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1] 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 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3] 周倩,李莉,张亚琼.伦理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道德之维[J].化工高等教育,2010(2):4-6,10.

  [4] 徐 涌 金 , 章 珺 . 关 于 有 效 推 进 高 校 辅 导 员 职 业 化 的 思 考[J]. 思 想 教 育 研究,2010(3):95-97.

  [5] 纳学梅,王芬,余红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与保障体系[J].高校教育工程,2010(6):87-88.

  [6] 蔡 亚 敏 . 高 校 辅 导 员 职 业 倦 怠 影 响 因 素 及 对 策 研 究[J].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报,2010(2):98-101.

  [7] 周鲲鹏.浅议高校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新途径[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报,2010(7):15.

  [8] 张 效 英 . 美 国 高 校 新 任 辅 导 员 入 职 指 导 及 其 启 示[J]. 国 家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报,2010(7):87-90.

  [9] 曹科岩.高校辅导员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职业倦怠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7):116-118.

  [10] 李静.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发端、现状与展望[J].科教文汇,2010(8):14-15.

  张璐璐(1990-),女,汉,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硕士,就读于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G451

  A

  1672-5832(2016)08-005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