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词缀化三音词成词的独特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767
冯 聪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浅析词缀化三音词成词的独特性

  冯 聪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三音节研究者普遍认为三音节词的结构分析跟董秀芳所提出的双音节的词汇化基本一致,即认为三音词的形成过程和双音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基本雷同,这样的观点是值得质疑的。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含有词缀的三音节词,证明它们并没有经过严格意义的词汇化过程,极大多数的情况他们应该属于类词缀或者新词族。是一种泛化现象并不是所谓的词汇化。

  三音词;词汇化;仿词(词族化);词缀式

引言

汉语中双音词的研究备受关注,三音词的研究也逐渐升温。某些学者还认为汉语将进入一个以三音词为主的发展阶段。随着人们认识的复杂化精细化,这也会要求语言的基本单位与之相适应。词缀化三音词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和修辞特点(鲜明的形象性、丰富的表情性、通俗的口语性、浓郁的民俗性、流畅的韵律性)成词的独特性、较弱的再度能产性、通俗的口语性。

  具体从三音词的语素构成、结构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典》)(5版)进行分类讨论,从而认识词缀化三音词的特性。

1 名词性词缀化三音词

(1)“A+(B+C词缀)”的偏正式

  其中C词缀多为“子”少数为“头”并且“A”多为名词性语素或者形容词性语素。

  例如:金嗓子 八辈子 空架子 烂摊子 贱骨头 大舌头

  急性子 滥套子 冷脸子 金点子

  (2)“(A+B词缀)+C”的偏正式

  例如:梆子腔 锄头雨 骨子里 蒿子秆 编者按 或然率

  (3)(A词缀+B)+C型的偏正式

  老虎凳 可怜虫 反潜机 可见光

  以上是内结构的词缀化,该词缀一是偏正式三音词中心词的词缀;一是偏正式里面的修饰语的词缀。下面讨论的词缀是针对整个三音词而言的,这些词缀多为类词缀。可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统称加缀式。

  (1)前加式,这样的前缀如“超、半、反、次”等

  超声波 超音速 超固态 半导体 半流体 半劳力

  反粒子 反比例 反物质 次大路 次生林 次声波

  (2)后加式,这样的后缀有“性、度、家、手”等。

  艺术家 活动家 观察家

  多面手 刽子手 二传手 爆炸性 创造性 二重性

  以上的这些三音词,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专业词汇,其使用的专业化比较强。

2 动词性词缀化三音词

这类三音词比较多,词缀多为后加“化”,少数为前加“反”。

  荒漠化 脸谱化 企业化 职业化 反批评 反推销

  这些词口语性比较强,它们往往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表示的是人们日常熟悉的生活概念,为一般群众所掌握及运用,多用于口语交际。

3 形容词性的词缀化三音词

形容词性的词缀化三音词比较多,并且这些三音词多为两个语素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音词根和叠音的双音词组合,一类是加缀式。

  首先单音词和叠音的双音词组合分为两小类,一个是“A+叠音后缀”,一个是“叠音后缀+A”

  (1)“A+叠音后缀”,A多为形容词性语素

  白皑皑 碧油油 病怏怏 沉甸甸 病恹恹 矮墩墩

  (2)“叠音后缀+A”,A大部分为形容词性语素,少数为动词性语素。

  例如:蒙蒙亮 飘飘然 麻麻黑 麻麻亮

  其次加缀式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

  (1)前加式:超自然 半自动 反革命 反季节 超一流

  (2)后加式:孩子气 够可爱 够瞧的 地毯式 便携式

  以上这类加缀式形容词多为表人、物的属性特征。

  以上主要讨论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的词缀化三音节。当然,为了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顺应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现代汉语三音节词有了新的发展,也就是三音节词族的出现。比如“~族、~客、~奴、~友、~门、~吧、~日”等词族化新词。

  “词族”一词由国外学者提出,词族这个术语是随瑞典学家高本汉的《Word Famllies in China》一书进入我国的。目前,语言学界对词族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同源词;一是指由同一词素构成的一系列词的聚合。本文所说的词族是指后者。类词缀是三音节新词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族”为例:

  吊瓶族 陪拼族 飞鱼族 急婚族 慢活族 望风族

  此时“族”不再是表其本义,而是表示“某一同类事件”,其语素意义己经被抽象化、概念化、虚化了。此时的“族”作为类词缀的用法,与“家”、“者”、“员”作为后缀表示“某一类人”。“族”之前的词根可以是体词性的,如:“吊瓶族”中的“吊瓶”,它还可是谓词,如“啃老族”中“啃老”,“ 装嫩族”中的“ 装嫩”。不管词根是体词性或是谓词性,三音节结构“xx族”整体上仍然是体词。所以像“族、客、奴、友、吧、日、令、症”等等这种类后缀,与别的双音节词整合而成的三音节组合,都是三音节派生词词性都为名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认为,由很多概念元素连接而成的知识网络就是一个框架,框架里面有一个中心概念。任何表示这一中心概念的词都可以激活整个框架。这就是这一结构槽的泛化现象,并非词汇化过程。

结语

类推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由单音词到双音词的词汇化,但我们在推论到三音节复合词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特殊情况。

  语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产生等原因而大量产生,如:“翔飞人,这个对运动员刘翔的称呼,肯定产生于刘翔这个运动员出现之后,而不是一直存在词汇系统中的。并没有词汇化过程。

  如“月光”与“族”是两个原本都存在的词汇,两者整合成的三音节“月光族”和“月光”、“族”几乎没有任何语义联系。所以,类后缀的大量使用,是三音节词产生的强大动力,也证明了词汇的产生并非都具有词汇化过程,不能笼统概括。

  [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 卞成林.《汉语工程词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冯聪(1991-),女,河南安阳人,广西师范学院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学。

  H146

  A

  1672-5832(2016)07-0271-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