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5984
马 莹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121)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马 莹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121)

  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中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方法。

  双师型;培养;途径;方法

1 什么是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职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是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能有机融合的教师。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既能教学生学,又能指导学生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二是“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凸现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要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欠佳等。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培养机制不健全。第二,教师培训经费短缺。第三,“双师”教师待遇与非双师型相比优势不明显。第四,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双师”教师正是彰显高职特色的一个方面。第五,专任教师课时量普遍多多,没有时间参与实践。第六,师资来源单一,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实践能力不强。第七,产教结合不紧,教师实践不足。企业的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整个生产过程不愿对教师开放。

3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确定培养的方向和模式

  组织教师对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规定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进行解读、加深理解,进一步明确要求。根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确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向,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特性,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3.2 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院领导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应该专门拨出经费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专项开支。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和知道学校,以便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另外,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要求教师一定要忠于教育事业、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同时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将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3.3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除了依靠常规管理措施外,还应通过激励机制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可以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使“双师型”标准成为专业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调动教师提升的内在潜力。其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优先享受外出培训、进修、参观交流等机会,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如条件成熟之后,在评定职称、晋升等方面,对双师资格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对教师获取双师资格有了一定的要求,可以反过来达到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作用。

  3.4 加强校内培训和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快速发展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积极开展校内培训。有针对性的安排职称高、资历深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安排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与未达到双师资格的教师结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和实习及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在校内举行培训或讲座,提高教师对当前企业情况的了解,开拓视野,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应该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如:可以与企业联合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坚持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学院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请教,提高专业开发的能力。增加广大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指导实习设计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利用企业推荐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来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而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工作,要依靠各方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采取多种渠道,才能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真正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鲜明特色。

  [1] 姜振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6号.

  [3] 李荣枢.浅析我院“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4] 黎璞琛,田伟军.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J].考试周刊,2009,(33).

  马莹(1985—),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G640

  A

  1672-5832(2016)07-0245-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