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372
林 勍 雷盯函

  (1.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0000;2.天津师范大学档案馆 天津 300000)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林 勍1雷盯函2

  (1.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0000;2.天津师范大学档案馆 天津 300000)

  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心,研究生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其创新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速度。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我国教育创新体系的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发展水平,也是衡量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标志。国民素质的增长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更是我国培养核心人才的主要来源。高校要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只有研究生教育不断改革,才能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遇到的问题很多,不改变现状,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心的教育改革模式迫在眉睫。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则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是反映一个高校是否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目前,很多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质疑的声音,诸多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在工作中,很难把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的用人需要。只有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把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学有所用,逐步适应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创新能力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培养高层次知识结构人才的标志。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如何保证研究生科研水平,怎样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习、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如何让研究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全面、均衡地发展,已成为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难题。

1 要改进招生计划管理,完善招生选拔机制

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只注重生源量,对生源的素质重视不够,这是导致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是应试教育国家,学生读研多数为了拿高学历文凭,找份好工作,很少有人为了继续学习、研究科研成果,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精神较差。我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而没有侧重对研究生能力的考察。因此,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就要对考试方式做一些调整,强化复试环节,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以及创新能力等各类素质进行全面考察。

2 鼓励特色发展,注重内涵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因此,高校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使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以推进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培养特色,鼓励学校参与试点改革。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实施淘汰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各高校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放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研究生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其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创新。这就需要各高校实施有效的淘汰机制,同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研究生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毕业论文是否合格,因此,各高校要加强论文的淘汰机制。论文查重不达标的需要学生修改后二次查重,如果还是不达标,只能延期毕业。有些学生的论文引用文献层面过低,没有创新点,借鉴引用过多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也要加大审查力度,不合格的学生不能顺利答辩或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只有这样约束学生,让他们有压力,有危机感,才能让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为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完善三助制度,为研究生创新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同时,可以设立科研、创业、学术交流等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的研究或有机会参与学术会议等,营造创新研究学术氛围,直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增强动手能力,加大实践的力度

实践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知识牢靠的基础下,研究生要通过实践去更好地完成科研成果。一方面,部分高校经费紧张,不能满足各专业研究生发挥自己特长、动手实践的科研平台,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很多实验室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一些实验室除了上课以外,其他时间都是未开放状态,不能供研究生随意使用,很大程度地浪费了资源。应该成立研究生科研小组,向老师进行申请,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内,学校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做科研实验使用。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要推进各院校之间还有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大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选择高、精、尖的企业或科研机构作为合作对象,让研究生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拓展自身能力的训练。通过跨学科、跨院校、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培养人才。

5 提升导师的素质,增加导师人格魅力

提高导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和人格魅力,对于研究生来说攸关重要。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密切,学生多数是以自己的导师为楷模和榜样,导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以及严谨的学术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钻研的科研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如果导师缺少这种责任感,对工作应付了事,不思进取,责任心差,只是完成自己的课时量,则很难让学生受到正面的影响和教育。长期下来,学生的自觉性也会变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懒得动脑,马虎完成学位论文,抄袭别人成果稍加修改的现象就会呈现出来。

6 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开阔学生视野

学生在学期间,参与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很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因此,学校应与境外高水准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共同开展合作项目。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时刻走在学术前沿的尖端,与境外的研究生们相互分享经验。这对研究生来说,是开拓自己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作为高校中的应用型人才,应全面、均衡地发展,做到学有所用,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1] 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

  [2] 范冬梅,等.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研究生实验教育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

  [3] 彭妙.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3).

  [4] 杨际军.关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因素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6).

  [5] 郑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现状浅析[J].成功(教育),2011(10).

  天津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52WT1307;52WT1301)。

  G643

  A

  1672-5832(2016)07-0231-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