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00500)
论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制度
刘蒋萍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005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夫妻财产从数量和种类都发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夫妻财产的分割制度成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从家电,住房和工资收入到无形资产,股权,知识产权等进入平常百姓家中,为更好的寻求法律依据,为伸张公平正义,更有利于平衡法理中人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适当结合中国的国情阐述离婚财产分割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原则,合理的监督和立法的完善做一些深人细致的探讨,合理而公正地进行夫妻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的理论;分割原则;存在问题;制度完善
1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概述及研究意义
1.1 夫妻共同财产的概述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又称“夫妻财产分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之时财产所有权归属的分割方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规范夫妻相互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关系的制度,即规范夫妻之间在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义务的关系。
1.2 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婚姻服务情况统计,近十年我国的离婚率与离婚案件不断攀升,经济发达地区离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关于幸福也有了不同的定义,现代社会的夫妻观念:“合则留,不合则去。”取代了夫妻间的白头偕老,相儒以沫,不离不弃的誓言。因此,牢固的婚姻受到巨大挑战。离婚案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虽然作为一个共同体成为社会最小共同财产在分割上呈现了复杂的特征。在财产分割制度中,除了传统的分割物品。如房屋,家电,存款外,还有新型的财产。
2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在我国的现状及定义
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我国现行的财产分割制度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即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2001年新婚姻修改后,在继承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夫妻之间的合法权益,体现夫妻之间的平等地位。我国现行《婚姻法》所规定的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主要包括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在传统的婚姻关系理论形成以后,现代的西方国家以婚姻契约论为基础,即婚姻是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随之后又提出婚姻关系盟约论,合伙论,公司论,伙伴论,特许论等不同学。[1]
2.2 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受我国《婚姻法》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在夫妻财产制上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婚姻关系隶属于准契约关系,应当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即夫妻任何一方都有处理财产的权利。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的同意。
3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制度的制定应当坚持的原则
综上所述,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我国现行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采用了法定和约定两种财产制度予以规范。笔者认为,要剖析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首先应当明确制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及应当达到的社会效果。3.1 坚持男女平等原则
在婚姻制度上贯彻男女平等,是我国《婚姻法》的功绩之一。男女平等原则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一般认为,其内容既包含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中权利义务平等,平等享有婚姻自由与离婚自由,亦包括男女双方在家庭关系上地位平等。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性别歧视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制定本条规则有利于弱势群体的保护。
3.2 坚持照顾无过错的原则
婚姻是男女双方意思自治在法律面前承诺的合同。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的离婚标准是确认其双方感情破裂,而感情破裂的认证标准之一是一方主观存在过错,为此夫妻双方都应该承担维护婚姻关系存续的义务。照顾无过错原则是指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应适当的向无过错方倾斜。照顾无过错原则主要是偏向无过错的一方,因此要把适当少的财产分给有过错的一方。
4 共同财产分割制度的缺陷
4.1 妇女、儿童既得利益与预期利益存在的问题我国法律对于弱势群体在财产分割方面的规定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特别保护原非《婚姻法》所能全面承载者,其被确定为《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或许与我国《婚姻法》兼行“家庭法”之责有关。《婚姻法》关于保护婚姻关系女方的特别规定如:a提起离婚的特别限制。《婚姻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终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b离婚财产分割的特别倾斜。《婚姻法》第39条第1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4.2 对于无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对于无独立能力的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我国《婚姻法》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法院只是根据具体情形判决无独立生存能力的一方不承担或适当承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例外情形下无独立生存能力一方也可以获得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同时,对于无独立生存能力来说,我国没有完善的经济制度,应该按照价值说的观点完善经济制度,提供相应的救济制度。
[1] 蒋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04
[2] 王利明.《民商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1
[3] 杨大文.亲属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46
[4] 张蕾.论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及救济制度.暨南大学,2013-05
[5] 毛利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0-22.
[6] 陈苇:《婚内所得知识产权的财产期待权之归属探讨》,《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7] 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刘蒋萍(1991.11-),女,云南保山,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基础。
DF551
A
1672-5832(2016)07-021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