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专学生语文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7009
游英乔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中专学生语文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游英乔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1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困境及成因

1.1 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

  要探究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了解其背景很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我国中专教育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解放前的中专教育是一种“实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是很少一部分优秀青年学子,以实业报国为导向的“精英教育”。新中国建立后,中专教育对象是经过严格考试筛选、品学兼优初高中毕业生,是典型的“专业教育”。改革开放后教育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后上不了优质高中、无望上大学或是家境比较困难急需就业的初中毕业生,中专教育成为一种“普及化教育”。中专教育在转变过程中,中专语文教学在所难免要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2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

  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归纳了中专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闫华(2007)分别从“教的现状”和“学的现状”两方面加以阐述。

  对于教师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时在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仍沿袭着过去的传统,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重现成答案,轻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鲜明体现。吴毅中的《摭谈中专语文教学》提到了部分中专语文教师的厌教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中专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阻碍。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时对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在中专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偏低、学习动机不明、学习能力低、学习习惯差等问题。

  王晓云在《中专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实践研究》提到了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问题,中专语文教材频繁更换,与中专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得不紧密,且有些课文超出了中专生的学习能力。同样,许月(2007)也提出了语文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

  综上,中专学学校的语文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学生缺失语文教育的营养,势必导致健全人格的缺失,影响他们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最终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2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反思

2.1 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

  综合闫华、朱昌强、林义英等人的研究,可总结出中专学生的共同特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差,自卑心理严重;学习没有兴趣,厌学情绪强烈;怕吃苦,毅力不强;对语文有错误认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王晓云强调了中专学生“实用主义”特点,他们更在乎专业课,偏爱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内容,排斥需要动脑记忆和动笔书写的语文课程。

  2.2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理念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的提出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两项重要任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同老师对大纲有不同解读。邹志红的《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中专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了职业中专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王晓云针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从语文教育的地位出发,坚持对语文知识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的协调统一,既发挥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功能,又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优秀技能型人才;闫华在强调中专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语文素质是中专生发展的关键,中专学校要适应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王明哲在《中专语文教学人文性之探幽》中提出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发展探究》的作者杨笑宇强调了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周宁在分析了语文技能训练重要性的同时,提出赏识教育,着重提倡职业中专“五段式”教学模式与激励式考核。

  综上,众多教育教学专家全方位解读中专语文教学理念,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以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3 走出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赏识、鼓励的教学原则。

  (2)注重中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中专语文教学要以“职”字为中心,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专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

  (3)注重学生实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实际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4)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组织诵读比赛、影片赏析等回归语文教育的本源,通过语文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真善美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中专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应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学能力,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

  (6)完善中专语文教材。针对中专学生自身特点以及专业要求,中专语文教材应降低其难度和要求,建立中专语文知识技能结构体。

  [1] 杨笑宇.《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发展探究》[A],辽宁省孤儿学校,(2015)

  [2] 曹培东.《谈职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第 31 期

  [3] 朱昌强.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 闫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

  [5] 吴毅中.《摭谈中专语文教学》[A],《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6] 许亦周.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及调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

  [7] 林义英.《中学语文应加强文学教育》,福建师范大学,(2003)

  [8] 邹志红.《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4)

  [9] 许月.《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求知导刊》,(2015)

  [10] 王明哲.《中专语文教学人文性之探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

  游英乔(1994.02-),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G423

  A

  1672-5832(2016)07-009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