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育是什么——由卢梭的话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6651
王 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教育是什么
——由卢梭的话引发的思考

  王 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卢梭曾说,“植物由栽培而生,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又说,“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的帮助;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们生而缺失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审视和思考卢梭的这段话,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关于教育本身的思路和启示。本文通过对卢梭这段话的分析,更加深入地体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以此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自然教育;卢梭;生活;价值

  关于教育是什么这样的命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一直存在着这种争论和不尽相同的阐释和界定。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儿童从这种外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按照儿童的年龄去对待他,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因此,对于教育的内涵,卢梭曾说,“植物由栽培而生,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又说,“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的帮助;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们生而缺失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卢梭的话引发了笔者关于教育定义的一些思考,从中体会到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说,“植物由栽培而生,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是自始至终都是拿植物与人作类比来阐释教育的定义。首先,植物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自然有植物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如果硬要把植物放在人为的环境中,比如经过外在手段改造过的温室中,有时反而会让其枯萎。人也是一样,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完全变坏了。”①也就是说,人也只有在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才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其次,“植物由栽培而生,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卢梭认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对植物进行栽培,才能使植物自然发展。与此相类比,人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人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在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中,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自然教育就是指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按照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去教育他,从而使其成长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2 教育培养人的自然适应能力

“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我认为,卢梭这句话想表达的是,教育通过对人的后天的培养,使生而软弱无力的人成长为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并和谐发展的人。为什么说人是软弱的呢?从生物和自然的角度来讲,人和植物是不同的,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固定和简单的,而人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十分复杂的,除了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并没有一种特定的规律,毕竟每个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差异更大,所以人先天就没有一种固定的生存模式和环境适应能力,这就使得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更加艰难,因此,人也更加脆弱。由于这样的原因,人需要教育,因为教育是可以帮助人们弥补先天不足的,因此,教育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卢梭所强调的“人生而软弱”就是说人先天具有许多缺陷,“因而需要力量”就是说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力量”可以弥补人先天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即是人所缺乏的自然适应能力,教育通过帮助人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而给予人以生存下去的力量。因此,教育就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使人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3 教育是培养人生活能力的途径

“人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的帮助”,也就是说,卢梭认为人生来并不具备生活的能力,教育可以帮助人提高自身的能力,学会生活。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也就是说人不可避免地生存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而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之中要想生存,就不可避免地要从事劳动,人要具备的不仅仅是劳动能力,还有许许多多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有的能力不仅表现在行为之中,而且表现在思维、想象等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地方。卢梭曾经说过,假如在儿童时期没有帮孩子养成思想的习惯, 这将使得孩子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因为男孩需要谋生能力,女孩需要持家能力。因此,教育就是通过在对学生提供帮助,使得他们具备生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能够使得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那么,要具备这种能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而是应该在他们的具体生活实践之中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要将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并且教育的没有外在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它本身,教育是引导人的生长和发展的途径。我们需要的是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会认识世界、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

4 教育是培养理性的过程

卢梭认为,12岁以前的儿童处在“理性睡眠”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只能接受形象,不能形成观念。如果这时候教给儿童超越他们理解范围的观念, 那么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就得不到发展,反而遭到破坏。卢梭谈到,“同一的本能推动着人的各种能力, 在寻求精力出路的身体活动之后, 寻求知识的心意活动继之而起, 儿童起初只是好动, 现在( 少年期) 则有好奇心, 对这种好奇心若能善加诱导, 它将成为这个时期人的发展的推动力。”②也就是说,随着儿童好奇心和兴趣的萌发,智育得以开启。卢梭说“人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这句话也就是说,卢梭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理性。理性就是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的能力,人并非生而知之者,在生活中,如果没有教育者加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可能会学会走路,学会跑步,但我们认为他们很难学会理性地思考。因为智育的实施是在体育和德育之后的更为高级的阶段。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也就是说,人是脆弱的,好比一株芦苇;同时人又是强大的,人之为人,最闪光之处在于思考,人类思考能力的获得使弱小的人变得强大了。如果人不会思考、缺乏理性,那么也就与芦苇这类的植物没有什么区别。而理性的培养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的,教育不是仅仅对人进行灌输,而是帮助人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如果没有这种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精神,人就没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和社会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5 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教育在社会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对人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反作用,特别是在对个体的功能上来说,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使人超越天赋和与生俱来的现状而获得更好更远的发展。就如同卢梭所说的,“所有我们生而缺失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人天生是不完美的,是存在缺陷的,而要想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就必须有赖于教育。教育对个体的功能就在于一方面促进个体的社会化,通过教育可以将历史的、文化的和道德的等观念和经验传授给人,将“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个性化,通过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提供可能性,这也是教育功能与价值的体现。

  综上所述,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个体不断完善自身和提升自身的过程。通过教育,人首先能更好地适应自然、适应生活,其次可以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人接受教育后,提升了身体素质、学习了道德观念、获得了理性,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个体的理想与价值,并且通过人所特有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更新生活着的世界。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不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1]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 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C].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98.

  [4] 尹艳秋.论教育理想生成的基础:适应与超越[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5] 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

  注解:

  ①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②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王颖(1991-),女,汉族,山东东营市人,在读教育硕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G40

  A

  1672-5832(2017)11-0205-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