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一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张 琴 陈 容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大一学生。本咨询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采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对来访者进行6次咨询。通过6次咨询,让来访者的寝室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1 案例简述:
1.1 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者,男性,19岁,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某高校大一在读学生,独生子,家庭经济情况中等。1.2 成长发育情况:出生在一农村家庭,出生及发育正常。自小随父母生活。父母主要以务农为生,农闲时父亲在家附近打点小工。家庭经济情况中等。父亲不善言谈,老实木讷。母亲性格外向,个性很要强,家中的大小事主要由母亲决定。父母为了生计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关注他,只是经常叮嘱他要努力读书、靠自己的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优秀了别人才认可你。自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异,到了高中开始,成绩开始下降。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运动,没有什么爱好,家附近没多少同龄的小孩,同学都住得比较分散,几乎没有玩伴。到初中阶段有了手机,开始迷恋手机游戏,但是父母不让玩手机,认为会影响学习,初二的时候暗暗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忍了很久终于向其表白,但是被那个女生狠狠的骂了一顿,从那时候开始,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少跟人有交往。到了高中阶段,除了喜欢玩手机游戏,开始喜欢打篮球,因为打篮球和班上几个有同样爱好的男生成为了朋友,无话不说,很是痛快。因为自己在学习上放松了,高中成绩一直都是中下等,后来经过高中老师建议报考了高职院校,觉得学门技术,以后就业会比较好。
半年前来访者考上大学,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朋友,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面对新同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都是走读,住在家里。到了大学才开始住集体宿舍,和其他同学住在寝室里面,觉得不适应。晚上有的同学睡得晚打游戏、讲话,一旦睡觉时有声音,自己就难以入眠。不知道该如何与室友相处。除了他一个人,其他人都喜欢打游戏,跟寝室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他们经常一回寝室就结伴打游戏,而自己回去了既看不了书,又什么都做不了。自己上大学之前一直畅想着自己能够有个充实的大学生活,有一帮合得来的寝室室友,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又能结伴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一回到寝室就烦闷,自己又不愿结识寝室以外的朋友,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相处,现在学习也受到影响。
2 来访者的主诉及主要问题:
情绪低落、睡眠不好两周。2周前,突然发现寝室的其他五位同学不约而同的都开始打游戏,自己跟他们讲话都没有人回应,感觉自己好孤单,心情沮丧。觉得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试图改变自己,跟寝室某同学说能不能以后打游戏的时候带着自己,但是他们还是自顾自的打游戏,从来就没有请他一起打,觉得自己是因为不够好,所以不被接纳,认为寝室这几个室友上大学就是为了耍,没有自己的理想,想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有抱负,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回想起自己入学时美好的设想,感到很是失望,对于以后如何与同学相处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找谁倾诉,心情烦闷。最近两周逐渐感到情绪低落,睡眠不好,食欲也有下降,上课的时候总想起寝室的事情,没法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这样下去影响到学业,自己做什么事都不能静下心来,寝室的事情挥之不去,也不愿意与寝室以外的同学交往。3 心理咨询师的发现及家属反映的情况:
3.1 一般印象:年貌相符,中等身材,衣着简朴。说话语速较慢,总是斜着眼,不睁眼看咨询师,由其他同学建议来做心理咨询。3.2 精神状态:情绪抑郁,自卑,兴趣有所下降。交谈中与咨询师几乎没有目光接触,大部分时间眉头紧皱,少有笑容,神情凝重。强调人际关系交往困难,和寝室同学关系不太好。
3.3 社会功能:除了睡觉不想在寝室里面长时间的呆,学习有所影响。生活能自理,身边没有谈得来的朋友。
3.4 躯体情况:睡眠不好,缺乏食欲,体重有所下降。
4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4.1 心理评估: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显示: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4分, 属轻度抑郁范围,反映抑郁状态的四组特异性症状均分分别为:抑郁的心理障碍2.625,精神性情感症状2.5,精神运动性障碍2.0,躯体性障碍1.875。4.2 心理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是由于现实问题(人际关系)而产生内心冲突,导致情绪低落、敏感、孤僻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且只局限在人际关系范围内,无回避和泛化。该症状对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影响,基本能维持日常生活、学习,但效率有所下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不到两个月,结合心理评估的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 明显减轻;性欲减退。同时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该来访者也以情绪低落为主,但症状轻,除社交外其他学校生活未受明显影响,没有达到上述的四项症状,因此可以排除轻性抑郁症。
与社交恐惧症相鉴别:社交恐惧症要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即患者表现出对某些场所或事件不明原因的强烈的恐惧,患者经常完全回避这些场景。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该来访者对自我评价低,但并不对人际接触有恐惧心理,只是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好,也没有出现回避行为,能正常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因此可以排除社交恐惧症。
5 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论解释
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它并不总是与一个人的自己的经验或肌体的真实的自我相一致的,由大量的自我经验和体验堆积而成。本案例中求助者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并不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坚持把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有以下三种: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在建立咨访关系的过程当中,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他遇到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通过共情使来访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
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的尊重和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然而孩子得到的这种条件的满足常常与他自身的体验相矛盾。久而久之,他就会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内化,作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来访者将父母的观念“要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只有自己优秀了别人才会喜欢你”的观念内化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了。这种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产生了心理失调,失去了对自己个人的认同。这个过程当中,他获得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对他的关注比较少,这使他一直很少关注自己内心,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获得别人的认同、接纳上。来访者进入大学,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就建立了防御机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改变的动机6.2 确定问题认知,探讨不合理的认知结构的性质、形成及维持的因素,确定以求助者中心疗法作为此次咨询的主要方法。
6.3 咨询目标的建立及咨询过程
(1)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共情和倾听的技术,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来访者。
(2)改善来访者情绪低落、轻微抑郁情绪状态。
(3)增加来访者与人交往的频率,减少交往中的拘束感。
(4)促进取得的进步,使新的认知、新的行为得以巩固,帮助建立个人发展目标。
(5)咨询结束
6.4 评估、巩固、结束
7 咨询设置
双方共同讨论心理咨询的设置,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若有缓解,可调整为每两周一次。最后告知来访者付费的义务。8 咨询过程
8.1 诊断评估,建立信任关系阶段 第1-2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后面纠正其不合理认知作准备。
告知关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向来访者说明什么是心理咨询,咨询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特别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帮助和自我改变。咨询师只能够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而不能替他解决所有的问题。咨询师有职责、时间、感情和目标的限制。
收集资料、评估、诊断,商讨咨询目标。完整的收集来访者的相关资料,用摄入法会谈结合心理测量,对来访者做出评估和诊断。将结果反馈给来访者,采取放松训练和求助者中心疗法来进行咨询工作,经协商同意后,工作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近期目标:来访者来求助时表现为情绪低落,有轻微抑郁情绪。因此咨访商定最初几次咨询的目标是改善他的情绪状态。在来访者情绪有所改善后,咨询目标是逐渐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远期目标:使来访者对自己和别人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提升其自信心,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特别看重和自己缺乏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是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关键,帮助其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采用共情、倾听和积极关注的技术,无条件的接纳来访者,强调尊重、理解、鼓励,通过言语鼓励和非言语线索等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针对来访者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音乐放松训练,让其身心得到放松,使其能够有机会将近段时间的内心感受和以往过程中的部分经历表现出来,负性情绪能够得到一定地宣泄。通过来访者的言行,理解到他因为过分地要求被寝室每个室友接纳再加上沟通不善导致他心情不好,自信心降低,思维也陷入偏激的状态。针对这一情况,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寝室的同学,情景为来访者自述当中提到的那次冲突事件,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寝室同学沟通交流的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他寝室的同学,咨询师扮演来访者本人),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角色扮演,让其认识到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作业:尝试运用咨询过程中所学到的沟通技巧主动和室友沟通。
8.2 咨询阶段 第3-5次咨询
第3次:通过会谈,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加强咨访关系。采用求助者中心疗法,使来访者能够从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到有所动到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增强对自己的认识,提升其自信心。通过咨询师对他的尊重、真诚和同情,使他在心理上觉得被人接纳。运用倾听、对质和影响性概述等技术,与来访者探讨引发其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自己有很大的关系:来访者自幼缺少自信,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看做是由于自己不够优秀引起的,缺少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自小缺少同龄人的交往经验,缺少对别人的了解以及解决交往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来访者自己比较内向,不擅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长期以往,容易出现压抑、痛苦等负性情绪而使应付问题的手段越来越无效,同时来访者追求完美的个性倾向,也是他看待事情容易多疑。
来访者反馈上次咨询的家庭作业,运用上次咨询中所学的沟通技巧和寝室同学在他们没有打游戏的时候聊天,发现他们并不是不理自己,也表达了自己想和他们一起打游戏的想法,同学还建议他自己先熟悉熟悉,到时候再传授他“真经”。后来他和室友们一起打了两次游戏,发现一打游戏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了,认识到之前并不是别人觉得他不够优秀不理他了。
家庭作业:建议来访者主动邀请寝室同学打篮球、一起去上课等。
第4次:来访者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阶段使来访者放松自我防御能对问题有一些自我责任感,对经验与自我之间不一致的地方有所认识。能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责任。使来访者完全自由的表达现在自己的处境、心里面不愉快的情绪。让所有的负性情绪都发泄出来。意识到人际交往是双方面的,自己有责任主动去和同学们维护和睦关系,同学的交往中不是因为自己优秀了才会被喜欢;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从认知和情感上接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来访者反馈上次咨询以后主动邀请室友一起打篮球,开始同学们还是不愿意出去,想打游戏,但是经过自己委婉的建议,真心邀请后,寝室六个人一起到操场打了一次篮球。
家庭作业:尝试主动约室友一起出去玩;让来访者列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寻求事例证明,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第5次:求助者反馈刚好上周周末跟室友一起出去聚了餐,大家一起聊了进入大学以后各自的感受和困惑,听完其他同学的讲述后,发现确实自己之前对他们的认识只是自己主观的猜想而并非是真实的。通过求助者作业的反馈得知其已能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但是只有他对自己更充满信心,这样更有利于他将所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本次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来访者对自己的认识,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就来访者上次完成的作业,运用会谈法,讨论他自己寻找到的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清理和深刻的反思,使来访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让其明白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寝室同学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自己可以独立主动地去完成。求助者能够比较充分的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自我内部的沟通越来越多,能够有效的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比较准确地做出对现实的反应,做正确的决策。开始重塑大学生活的理想,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8.3 咨询结束及疗效评估阶段 第6次咨询
经过前5次的咨询,已基本解决来访者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状态。来访者开始自我肯定、自信心增加。情绪得到明显改善,重建理性思维。最后一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咨询效果,增强来访者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来访者以后遇到问题能够不回避、不消极,采取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从而建立真正的自尊、自信。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意识到以前的生活圈子太窄,造成思维偏激,不再钻牛角尖。和室友好好沟通以后,发现其实并不难相处。呆在寝室的时间多了,经常和室友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玩耍、吃饭,主动找他们聊天。自信心也增加了,开始关注他人,不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自己的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寝室了。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抑郁情绪已缓解,在后几次咨询中,情绪明显改善,与咨询师目光接触增多,眉头舒展,常见笑容,坐姿变得轻松。睡眠有所改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并能和室友和睦相处。能客观现实的评估自己,也能客观现实的评价别人,对别人不再要求严格,他变得越来越是他真正的自己了。
心理测验复查:再测SDS(标准分):45分,没有达到抑郁的分界值,提示情绪得到一定的改善。
家属评估:与其母亲电话联系时,得知其话语比以前多了,生动活泼的描述在大学里面的生活,也会关心体谅父母的工作、生活了。
[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5] 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张琴(1979-),女,汉族,四川彭州人,硕士研究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陈容(1990—),女,汉,四川巴中人,助教,硕士,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G645
A
1672-5832(2016)06-005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