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互联网+”视域下健身产品服务智能化研究
胡友琦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使得传统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于人们,满足人们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概述“互联网+”体育健身产业产品的服务功能智能化的内涵,以及健身产业产品的发展模式阐述,并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健身智能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构建做分析研究,最后对健身产业服务与产品智能化未来构建展望。
“互联网+”;健身产品;服务功能;智能化
1 前言
国内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词是在2012年11月14号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发表了《互联网+》的主题演讲。在2015年3月5号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使得全国各行各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 “互联网+健身产业”产品的模式
“互联网+健身产业”这种营销模式的发展,最主要是通过用户下载、安装和应用在互联网中的移动客户端软件,就是现在广为使用的APP健身软件程序,并且商家通过在O2O的营销模式里,以移动互联网为经营平台,起到链接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从而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软件,在如此大的市场空缺下,健身产业又增添了不一样的模式,这些日趋流行的商业模式正在发展,健身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探索出了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2.1 结合数据的智能硬件健身产品模式。现在人们在健身的同时对自己在运动中自身各项身体指标还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并不是很清楚各项身体数据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身锻炼,这类产品模式为体育消费群体提供了体育类产品服务,这些融入智能名头的硬件产品更加注重于数据的管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健康并投入其中,健身硬件正在全面向着与APP结合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2.2 虚实结合的健身教练模式。传统的健身俱乐部都是健身教练面对面指导,并且效率低,受到场地、时间、设备制约,自从有了移动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想要通过健身教练指导有效的健身就不再必须到达健身中心报道了,“互联网+”与健身产业的结合使实体健身中心正在转向虚拟健身中心,通过应用程序连接会员与教练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一对一定制的私教服务,并且更能贴合健身者的时间安排,让更多的人不在因各种其他原因而没时间投资自己的身体。
3 “互联网+”时代的健身产品服务功能智能化构建
互联网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体育类产品是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跨界结合的产物,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育服务,从而对互联网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消费观念、休闲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1]。健身为广泛人们所接受,可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化社会,体育产业也要与市场所接轨,让健身产品服务智能化可以更为方便的为人们提供服务以达到健身的效果,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与幸福感,因此,构建健身产品服务功能智能化势在必行。3.1 运用大数据细化健身人群的多元需求。在互联网模式下,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突破了到传统健身房的局限,传统意义上,教练指导的体育锻炼,在训练和反馈上可能严重脱节。而互联网便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未来,体育训练将突破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教练、固定的训练内容等,进入全新的模式,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想要的合理的体育运动,来充盈自身的生活,并挑战自身的各项潜能[2]。同时也提高了健身产业整体的运转效率,不再受到局限,新的技术、新的方式的运用将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健身锻炼的效率与健康指数,同时也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2 引进高科技智能健身设备构建特色健身服务场所。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项目呈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态势。然而项目设置以及市场定位随意性、盲目性较强。经营手段除个别商家刻意求新,独出心裁,采用引进别具特色的有效营销手段,收到较好效果外,较原始的一般性通用手段仍占主导地位,而具有健身娱乐业特点的营销手段,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尚未在营销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水平,素质偏低[3]。这一系列问题就严重阻碍了健身产业的发展,提高健身产业的质量,以“互联网+”结合的健身产品智能化发展适应社会整体消费群体的需要而建立,来更大化的促进现阶段体育健身热潮的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量的环境。
3.3 培养高素质专业健身人才发展的建设。在网络上看到消费者在健身房运动过程中发生猝死的信息,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健身人群对健身俱乐部是否科学进行质疑,现在健身房教练的专业知识也值得深思。但是,专业人才的不足,导致健身产业始终在较低的层次徘徊。以健身器材的生产制造来说,在器材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医学、体育和机械设计三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医学人才根据民众需求设计器材的基本功能,体育人才根据人体运动学对这些功能进行合理分配与布置,机械设计人才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器材的机械设计。
4 结论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待健身产业确实是一项朝阳产业,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健身”融合,更加提高了服务产业发展,健身智能化模式为人们带来高效便利的服务,使它的发展越发的迅速。不得不承认,不管是从健身产业的主体还是健身产业的客体来看,中国的健身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产业主体的健身企业在营销与管理、服务与品牌、人员素质、经验和水平上与健身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外围环境发面融资渠道、财税及政策上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4]。随着全民健身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中,社会唯有利用好数据、星系、智能技术等外因,更好地开发出真正具有智能基因的健身产品,才能扭转现阶段智能器材销售不给力的现状,才能创造更长远的品牌价值,与外国品牌相抗衡,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尚待去开发。[1] 孟欣欣.“互联网+”时代体育产品的服务功能创新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4):36-44.
[2] 王朝霞.互联网环境下体育产业服务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5):18-21-29.
[3] 刘次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30):62-64.
[4] 陈江凌.中国健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体育科研,2004(3):32.
胡友琦(1993-),女,湖北宜昌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管理。
F741
A
1672-5832(2017)08-028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