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童年,故乡,还有诗人
——浅析舒婷诗歌创作
王 霞
(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对于每位文学创作者而言,童年与故乡都是他们创作的一种源泉,一种情怀,他们的文字总是与之息息相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舒婷的一首《致橡树》轰动文坛,感动整整一代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直到今天,木棉与橡树共同承担、共同分享、并肩前行的形象依旧感动着我们,而诗人舒婷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鼓浪屿,过着平淡朴素的生活。童年、故乡对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意义,对于舒婷,童年时期的温馨与酸楚,鼓浪屿的古朴与典雅,滋养着她,也滋养着她的诗。
童年;故乡;诗歌;舒婷
1 温馨与酸楚相交织的童年时光
舒婷的诗,温文尔雅,又透着一种深沉,这种柔情与深刻有一部分便来自她那温馨与酸楚相交织的童年时光。舒婷出生在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父亲儒雅,母亲端庄,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可是这种平静生活被时代风暴打破,父亲被派到偏远的煤矿区劳作,他自此脱下西装,辛苦劳动,母亲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养育子女,在这段艰难时光中,舒婷最幸福的应当是寄居在外公家,外公家有许多藏书,舒婷读到了许多古典名著,又看了很多西方名著,外婆外公的细心呵护,让舒婷重新感受到爱。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舒婷插队到偏远农村,返城后做过各种工作,历尽艰辛。这段温馨与酸楚相交织的人生经历,特别童年时期亲人的呵护,书籍的熏陶,在舒婷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她的文字中,我们似乎隐约可以看到那时舒婷的身影。童年是人生的底色,童年时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是我们走向成人的基石,短暂的童年时光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舒婷的童年是温馨与酸楚相交织的,生活总是给予她风浪,可是亲人又弥补给她呵护。舒婷的诗歌是平静温和的,不似北岛的反叛决绝,不似顾城的空灵轻巧,总是让人感到暖意。在这平静温和之下,又不乏一种对生活的深沉体悟。这种诗歌的风格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父母的关怀,外公外婆的呵护,兄妹的互爱,加上女性天生的柔情,让舒婷的诗总有一种温和典雅,生活的波折也让舒婷对人生有了别样的体验,这又让舒婷的诗显示出一种深沉。
2 古朴而典雅的鼓浪屿风情
正如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所说,“我想起舒婷,就会想到鼓浪屿;我想起鼓浪屿,自然也会想到舒婷……”,的确,鼓浪屿对舒婷而言,是故乡,更是心灵的栖居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故乡情结在文人心中有格外的明显。作为诗人的舒婷,与鼓浪屿有难解之缘。舒婷从小在鼓浪屿长大,从青涩女子到嫁为人妇为人母,直到现在舒婷和丈夫一直居住在鼓浪屿丈夫的祖宅中,是鼓浪屿的山水风情滋养着诗人舒婷。鼓浪屿隶属厦门市,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不大的岛,小岛的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有洞穴的礁石,风浪冲击时发出的声音酷似鼓声,人们将石头称为“鼓浪石”,小岛也因此得名“鼓浪屿”。到了近代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成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所以鼓浪屿又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岛,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是浸染,西方文化漂洗,中国文化留下的是文化底蕴,西方文化留下的是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鼓浪屿是古朴而典雅的,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它拥有和善朴实的岛屿子女,它拥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舒婷的诗歌同样受到鼓浪屿风情的浸染,显得古朴而典雅,诗歌情感是温和细腻,语言是质朴清新的,没有过多雕饰,却让人感动不已。
3 诗意栖居的诗人
童年,故乡,诗,这三者在舒婷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的诗,诗情总是情真意切,诗风总是端庄典雅。3.1 诗情:情真意切
童年在舒婷的诗歌创作中,更多的是亲情的影响。母亲给予舒婷的影响是巨大的,母亲过早的离世,成为舒婷心中永远的伤痛,母亲是不幸的,时代给予母亲太多磨难,母亲却只能在磨难中坚守,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女性承受苦难的韧性吧。舒婷有许多诗歌是直接歌颂母亲的,还有一些诗,是舒婷透过自己的母亲看到更多背负苦难的女性,表达对她们命运的悲叹。
惠安女子,单听这个名字,充满柔情,似乎是美的代名词,当我们看到图画上的惠安女子,也只是欣赏她的美,可是舒婷却告诉我们,那“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优美的站在海天之间”的女子,却是裸足站在碱滩和礁石上,为生活操劳。这些惠安女子,生活是凄凉孤独的,他们的丈夫大多下南洋谋生活,女人守在家里侍奉老人照顾子女,男人多数在外重新娶妻,她们却孤独的支撑着家,“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可是又有多数人能懂得她们的苦难呢。
还有那永远矗立的神女峰,千百年来受到多少人的敬仰,为她的痴情歌颂,被她的坚贞感动,于是这个美丽的女性连同她的坚贞“人间天上,代代相传”,当舒婷看到神女峰却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舒婷诗歌情感真切一方面是温和深沉的“柔”情,另一方面是柔中带刚的“烈”情,舒婷通过诗歌也在传达一代人的呼号。舒婷小时候便目睹反右运动,父亲成为右派,以至于五年级的舒婷在巷口看见衣衫破旧的父亲时没有认出,随后她又作为知识青年下乡,艰难返城后做过各种工作,那个时代年青人经历的一切生活与思想的波动,她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当历史开始从混乱走向新生时,她也通过诗歌进行呼号。
3.2 诗风:端庄典雅
舒婷的诗歌总有一种端庄典雅,不似北岛的反叛决绝,不似顾城的空灵轻巧,她生长在鼓浪屿,她的诗风似乎也受到鼓浪屿风情的浸染,朦胧而不晦涩,她常常以女性的来关照生活,描写人的情感世界,充满女性的温情,具有宋代婉约词的风格。
舒婷诗歌的端庄典雅首先体现在她所表达的感情上,温情而不绝望,忧伤而不悲哀,是充满希望的,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那种橡树与木棉共同承担共同分享,携手同进的情感曾经感染过多少年轻人。其次体现在意象的设置上,她总会选择南方风物,如木棉、鸢尾花、珠贝、大海等,这些意象仿佛沾染了南方温润的空气,显得柔软。当然这种端庄典雅的风格还体现在语言上,舒婷诗歌的语言清新朴实,极具表现力,平实的文字读来很温暖。
温馨而酸楚的童年时光,古朴而典雅的鼓浪屿风情,与诗人舒婷一起行走在通往诗意栖居的路上,她的诗歌会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不同人。
王霞,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I247
A
1672-5832(2017)08-0013-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