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2.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联合校中心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基于“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互动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路笃光1金玉娇2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2.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联合校中心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但是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中小学生;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遗传素质、环境和后天教育共同其作用的结果,既依赖于学校教育,又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存在着不相一致甚至脱节的现象。
1 “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1999年,国家教育部就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1.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家庭气氛、父亲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都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共同承担者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此外,社会因素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当前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污染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灵,导致学生一系列人格问题的出现。
1.3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行为矫正、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学校家庭的结合还不够。
2 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2.1 强化合作意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2 引导教育观念
家庭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与言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时时刻刻都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
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会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如果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父母美图对孩子说的最多话语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就会很容易让孩子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会让孩子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
2.3 构建协调机构
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
2.4 构建联动活动机制
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
其实,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1] 阴国恩,曹瑞,徐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6)
[2] 任云婷.构建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
[3] 李亚君.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9)
[4] 佟荣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1)
路笃光(1991.2-),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汶上县,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金玉娇(1992.12-),女,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联合校中心小学,汉族,山东省桓台县。
G636
A
1672-5832(2016)01-025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