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0)
?
环境税
——一种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叶武威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0)
在环境日益恶劣破坏的今天,治理环境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一大课题。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环境的破坏也伴随产生,不过牺牲了环境带来的发展终究需要花大代价来弥补。而其中经济行为是造成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控制好市场的两大主体能够很好的缓解经济行为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税的征收有着替代效应、公平效应、“双重红利”效应,从而对环保起着重大的贡献。
环境管理;环境税
1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掌握的工具日益先进,生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自然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和文化观念问题。环境税又称为生态税(Ecological Taxation)、绿色税(Green Tax),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兴起的概念。它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2013年12月2日,环境税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正在按程序审核中。
2 经济手段中的环境税
2.1 环境税的相关概念环境税的思想最早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在他的外部性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投资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征收环境税的目标在于通过对环境各种用途的定价来改善环境。
2.2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
(1)外部性理论:外部性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
(2)公共物品理论:自然环境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的首要原因在于大家对环境资源都有使用权,而个人对环境资源的损耗、枯竭不必承担相应的成本。只能由政府通过对所有使用环境公共物品的人收取价格的方式来实现,这也就是形成环境税的最初的公共物品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需要又满足后代需要的发展,是一种长久、稳定的发展,是整个历史过程对发展提出的要求。作为一个对后代负责任的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的方式对当代人有可能向后代人传递的负外部性进行调节,并利用筹集起来的税收收入对污染进行治理,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使后代人拥有和当代人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3 环境税的效应分析
(1)绿色替代效应。绿色替代效应分为消费替代效应和生产替代效应,环境税的消费替代效应是指通过环境税将促进人类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家庭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税实施过程中,将提高商品的消费税,降低劳务的消费税,使两者的价格优势发生转移。生产替代效应,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企业产品结构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课税会改变企业产品、产量结构。环境税通过对不同污染品征税,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行为。
(2)公平效应:第一,实施环境税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中的代内公平。富裕阶层消耗资源的多数,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他们必须支付费用,这笔费用不仅要能弥补资源的消费,还要用来弥补因为他们对资源的占用而使其他人丧失对该资源的使用所造成的损失。贫困阶层消耗的资源少,因此应该付出较少的代价。通过征收环境税,使税收负担在贫富之间发生转移。第二,实施环境税有助于实现资源利用中的代际公平。每一代人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讲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可以使政府实现双重目标,一是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改进现行税制效率的目的,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即环境目标;二是降低扭曲性税收的超额税收负担,即非环境目标。“双重红利”效应主要会带来以下影响:首先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由于环境税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刺激劳动者提高自身的技能,以便在税负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再次,不仅劳动者而且非劳动者也要负担环境税,政府把从非劳动者中征收的所得向全体劳动者做了再分配。最后,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来源,提高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
3 环境税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环境经济政策,而环境税费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环境税费政策种类几乎占到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总量的一半。我国目前的环境税费政策分为两类:一是排污收费制度,1982 年,国务院颁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91 年,国家环保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下发《超标污水排放排污费征收标准》和《超标噪音排污费征收标准》,2003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并据此特制定《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二是与环境相关的税制,包括消费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其他促进环保的税收措施等。总体上看,环境税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环境税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的资源税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源税的性质定位不合理、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上。因此我国想在环境税上来谋求环保的道路仍要任重道远。
[1] 董小林,孙建美,张宇.环境管理手段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3:1-6.
[2] 徐波,邹东涛,白永秀,尤华.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类型与选择[J].人文杂 志,2003,01:122-126.
[3] 王梅,杜典初.浅谈中国环境管理的手段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1:17-19+65.
[4] 刘烨,周志波.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6):60-65.
[5] 苏明,许文.中国环境税改革研究[J].财政研究,2011,2:2-12
叶武威(1991-),男,汉,江西人,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F2
A
1672-5832(2015)12-027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