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贵阳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品文选刊 热度: 1464
苗雨姣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

  贵阳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苗雨姣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记,是生产活动和人际交流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研究对象。贵阳市是一个五方杂处、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贵阳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族都居住于此,所以贵阳市的地名也有他独特之处。

  贵阳市;地名;文化语言学

1 贵阳简介

贵阳,贵州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贵阳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贵阳地貌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5]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2 贵阳地名概括

地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承载着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物质生活、价值观念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地名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极具意义的重要课题。贵阳的地名是传承南昌这个历史名城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贵阳这个城市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摆起贵阳老地名来,可以说是五彩纷呈,娓娓动听。一段以从一到十的数字联句地名,朗朗上口,使人易熟易记:如一品坊(中华中路上)二府巷(大公巷)、三块田(龙泉巷)四川巷(化龙桥南侧)、五显庙(通衢街至中山西路)、六座碑(蔡家街与弯弓街接壤处)、七家巷(齐家巷)、八角岩(八鸽岩路)、九道坎(忠烈街上)十字口。其实以数字起头的地名还有一浪坡、一品泉;二浪坡、二桥路、二桥、二戈案;三浪坡、三板桥、三才巷、三官殿、三道坎、三牌坊、三教寺、三桥、三民巷、三民东、西路、三桥路。

3 以音节为例概括贵阳地名

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当然会随着语言的逐渐演变而发生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随着语言的演变,双音节词汇已经成为现代语文的主流。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地名中,现代滕州地名中,单音节地名只占极少数,双音节地名成为绝对的主流,三音节地名也很,只是其中参杂有通名的成分,四音节、五音节所占比例不大,没有五音节以上的村名例如:单音节:任、董、巩、唐、单、党、周、康、魏、邱、宋、邵、等。双音节:鸦关 小岗、于岗、俞寨、兴隆、头桥、明王、李王、等。三音节:、十字口、威清门,棺材井、黄土坡、金沙坡、八角岩,文昌街、幸福坝、文笔街、贵山街。后洪绪、前洪绪、东桥头、等。还有四音节及五音节六音节等等。

4 通过构词方式为例概括贵阳地名

地名属于专有名词的一部分,构成方式与普通名词构成方式基本相同。贵阳部分地名都是由合成词构成的,不存在单纯词地名,合成词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附加式合成词。贵阳地名中复合式地名构成方式主要有主谓式、并列式、偏正式和动宾式四种构式。例如:偏正式:遵义、韩桥、曹庄、张街、新营、雷山、瑞金、杏园。动宾式:贵山、富水、黔陵、临薛、望凫、向阳、满园。主谓式:康留、掌大。并列式:张刘、朱李、光明、和福。与此同时,贵阳还存在着大量的附加式合成词构成的村名,我们根据附加成分所处位置的不同,把附加式村名分为前附加式村名和后附加式村名。比如:前附加式:东孙庄、西小宫、南刘岗、北陈楼、中迭湖、大颜楼、小宫山。后附加式:奎子东、奎子西、高庙南、高庙北、庄里东、庄里西、北门里、龙瑞院。其中的三桥,是贵阳历史悠久的老地名。昔日贵阳咽喉之地,今日商机聚汇之地。三桥的故事,有的感人肺腑。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掀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5 以语言不同为例概括贵阳地名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东经106°07′~107°17′,北纬26°11′~27°22′之间)。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米,最低506米,市区中心海拔1071米。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因地域问题,地区的语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所以便形成了地方性方言。与丘陵有关的村名通名有:岗、岭、峪、山、堆、坡等。如:任山、西土山、金马山、石羊山、高岭、牛皮岭、黑石岭、新安岭、粮峪、关山峪、瓦峪、陈岗、于岗、南岗、西岗、罗岗。与水有关的村名通名有:河、湾、泉、井、塘、洼等。如:荆河、双河、小龙河、白龙湾、东十湾、西十湾、于泉、龙泉、玉泉、柳泉、两水泉、西双井。小车河发源于花溪区麦坪乡的红岩,全长26.8公里,与金钟河在阿哈水库汇合后,流经地下公园,穿过太慈桥,到五眼桥那儿汇入南明河,是南明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当年曾慕名前来考察,在游记里写道:“晨饭于吴,遂出司南门,渡溪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桥下水涌流两崖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遂不及也”。可见小车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早已为世人瞩目。头桥也是其中一大景观,清乾隆年间,在西出当时的贵阳城数里之遥的川滇大道要冲头桥,建有一亭。[10]这种亭是礼仪性建筑,许多地方的城郊都有。有的地方称叫“接官亭”。确切地说应叫“迎送亭”。是专门为了迎来送往之用。一般建在离城约十华里之处。故在民间也叫“十里长亭”。

  “铺”,原指古时候在驿道上设立的驿站,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滕州还留有用“铺”作村名的有15个,如:五里铺、前十里铺、后十里铺、北王铺、南王铺、陡铺、金沙坡等。其中的金沙坡,是由公园路中山公园而得名,以飞山街口为界,以北的历史地名叫金沙坡,从飞山街斜插今云岩三中这段,历史地名叫万宝街。“寨”,是指四周有高大围墙的村子。滕州用“寨”的地名有17处,如:鲁寨、朱寨、俞寨、孙寨、大寨、小寨等。

6 以人文景观建筑物命名的村名来概括贵阳地名

人文建筑有时作为当地的重要标志物,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在贵阳就有很多以人文景观建筑命名的村镇。其中因“庙”而形成村名的有23个,如:马庙、杜庙、卜庙、大峪庙等。因“寺”形成的村名有11个,如:塔寺、白了寺、魏寺等。因“院”形成的村名有6个,如东寺院、西寺院、老君院、小万院等。“桥”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建筑,因此“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贵阳的村镇中以“桥”字命名的村庄达28个,如:官桥、黄山桥、田桥、赵桥、黄桥、甘桥、后坝桥等。如葫芦坡:戴安澜将军陵墓位于花溪公园葫芦坡,乃贵阳遐迩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墓地。三层台基陵墓宏阔壮观,碑正面有其简介,背面乃美国总统罗斯福于一九四二年的总统嘉奖令。中英两国文字皆烫金体。再递步上梯,安澜将军半身石像巍然耸立,基座高约六尺,正面刻有一代伟人周恩来“民族之英,民族之雄”题词。老贵阳的城门,除了上面说的四个之外,还有次南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新东门,这几个名字现在都还在使用。次南门、新东门是以方位来取名,其余三个是以通往的地方来命名。威清门通往威清卫,所谓“卫”,就是明朝设置的“农垦部队”,平时可以种地、训练,保卫一方,打仗的时候调出来就可以用,类似于建国初期的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卫”,相当于一个营级单位,当时在清镇设得有两个“卫”,一个威清卫,一个叫镇西卫,威清卫就在今天的清镇市,镇西卫就是今天的卫城。后来取“威清卫”的“清”,取“镇西卫”的“镇”定名“清镇”。六广门通往六广镇,在现在的修文县,那里有出名的六广河。洪(红)边门通往现在的开阳县,过去开阳县称为洪边十二马头。说到十二马头,还是离不开明皇帝朱元璋,当时他封了一个姓宋的人做开阳的“土皇帝”,宋家把其所管辖的土地分为12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称为一个“马头”,有点像现在的“乡”,每个“马头”管辖十几个村寨。在开阳县的禾丰乡,现在还有保存得比较完好的马头寨,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7 以姓氏命名的村名来概括贵阳地名

根据统计分析,我们把村名中的姓氏村名分为以下几类(一)单纯以姓氏为村名如:张孔、曹王、侯王等。(二)以姓氏和通名为村名。如:单庄、狄庄、牟庄、峄庄、郭楼、徐楼、胡楼、黄桥、韩桥、苏桥等。(三)以姓氏和方位词为村名如:西侯庄、南苗庄、北陈楼、东魏、上王、下徐、前王晁、后牛集等。(四)以姓氏和地形地貌为村名。如:赵坡、王坡、刘坡、苏坡、鲍沟、郭沟、柳沟、徐岭等。有些村镇名中的专名部分是由福瑞美好的词语组成的,这类村镇名表达了人们吉祥的祝愿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比如:安居、新兴、安乐、振兴、新生、万年庄、千年庄、光明、团结、幸福坝、福兴、万福楼、兴隆等。

8 以历史传承和民间故事传说概括贵阳地名

贵阳历史悠久,故事、传说、历史典故丰富多彩。包含传说故事的地名也非常多。紫林庵:清朝初期,来贵阳经商、工作、避难的人逐渐增多,他们大都会自发成立“同乡组织”,一般叫某某会馆。那时,从大西门到紫林庵都是良田、土地,这一大片全是湖南人成立的“湖南会馆”的资产,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现在省计委会的侧后面,修建了一个“多功能建筑”,一是供文人游玩,二是供奉观音菩萨,三是祭祀屈原,旁边还有一个花神祠,一个法云寺,总命名为“紫林(灵)庵”。这里是湖南人的世外桃源,也是他们的文化宫、俱乐部、殡仪馆,诸如游艺活动、公共祭祀、家庭丧事等都会在这里举行。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修路、造房,使幽静的紫林庵建筑群,逐渐消失在贵阳人的眼中。有些村镇地名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发生音变,这些音变中以发生谐音的方式为主,而谐音多是朝着更文雅更能表现吉祥美好的方向变化,使变化后的名字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所用词语更加文明高雅,体现了人们求吉求雅的心态。例如:奎子,原为郁郎国的兵器库名库子,后因村前的奎星河转音为奎子;望庄,原名为望塚,后转音为望庄;千年庄原是接待上级官员的驿馆,名为参驾庄,后转音为千家;庄又转为千年庄;白龙湾原名为白腊湾,后谐音雅化为白龙湾。用带有神灵或宗教色彩的“龙”“寺”“庙”等字命村镇名,体现了民众敬畏鬼神、崇拜神灵的心理。“庙”原来是存放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汉朝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儒家思想的兴起,“庙”逐渐变为供奉祖先、神佛和圣贤的场所,并逐渐带上了神秘的面纱。那时民众普遍认为神灵无所不能,法力无边,能够赐福降瑞保佑一方平安。“龙”作为汉族人崇拜的图腾,自古就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汉族人自视为龙的后裔,把龙当作先祖来崇拜,而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内涵。千百年来龙的形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文化的各个层面,即使在地名中也有所体现,贵阳现在就有很多以“龙”命名的村名。在贵阳周边等村落中,以“庙”命名的有23个,“寺”字村名11个,“龙”字村名更是多达15个,这些村名正是民众敬畏鬼神、崇拜神灵心理的外在表现。

9 结语

地名不但是一个地方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和见证,还是本土文化发展的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读着它,不仅可以窥视到本地历史的一斑,还可从许多地名趣谈中领略到风土人情,了解山川地貌,甚至吸取本土历史文化养分及得到美的享受,有些地名传说所折射出来的哲理,更可以淘冶情操及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称呼,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保留下来,让后人从中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与传说。

  [1] 王福升.地名与文化[J].兰台世界,2001,(9).

  [2]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J].中国测绘,2001,(6).

  [3] 贵州地名网有关贵阳市部分.

  [4]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5] 贵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M].中华书局,1990.

  [6] 安宏.试谈人日迁移对贵州地名命名的影响[J].中国地名,2001(1).

  (孙彦博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

  [7] 王子,戏说贵阳老地名,[J]

  [8] 赵文两,贵阳老地名,百度文档[J]2008(9)

  [9] 张磊、彭惠,贵阳脚下,贵阳情杂志[J]2011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地里云贵统计报告[R],2010(7)

  苗雨姣(1990-),女,山东,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学术研究领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0.05

  A

  1672-5832(2015)12-0271-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