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韩 晓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兴旺的主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实践者。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些尚未被实现和证实的客观状态或者价值观念持有坚信不移的态度的确立。它是价值观的核心,是支撑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关于信仰问题的讨论近年来层出不穷,这是理论界对社会转型期信仰变化的一种理性思考。能否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大计,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尤其是全球化和我国大变革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背景极其信仰现状、知道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着重对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之路的探寻。
大学生;信仰;危机
1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背景
1.1 全球原因。我国自1978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开始和国外的接触越来越多,在国际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尤其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越来越多,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大学生,正在不断的接受着外国文化包括美国电影、电视的熏陶,间接地接受了国外的文化,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这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1.2 国内原因。目前我国变革了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引入,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各种非主导价值观、支流文化与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共处、共荣的局面,很多人包括大学生在内有时难以分清谁是主流,谁是支流,价值观出现多向混杂、取舍难辨的迷乱状况。随着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博弈,必然会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对党的共同富裕这个大原则和大目标产生怀疑,造成信仰危机。
2 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概述
2.1 信仰自由性。有的大学生出现了反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有的大学生持反感态度,认为太过枯燥、虚假、不可实现;针对国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辩证地看待,而是片面地埋怨中国共产党腐败,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失去信心。2.2 信仰多元性。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不仅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而且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走向也是复杂多样,五花八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
2.3 信仰不稳定性。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大学生信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政治思想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经济意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信仰走向世俗化。信仰的迷乱与部分大学生没信仰相比,部分年轻人乱信仰如崇拜的多元性。
2.4 信仰功利性。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繁荣,在激活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催生出人们的信仰功利,以市场价值取向取代人生信念取向。当代大学生受其影响,信仰出现了扭曲。只信物质价值,不信精神价值;只信个人价值,不信社会价值;只信当下价值,不信远大价值”,几乎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残酷,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折射。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功利性增强,实用性成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3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挑战
3.1 外来文化渗透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国门洞开,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元素的同时,难免泥沙俱下,不健康的西方文化也乘虚而入。面对良莠纷杂的西方文化,大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信仰受到直接的挑战。3.2 我国信仰教育工作的不完善。我国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缺失,没有尽最大可能的去挽救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或者是做到对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防患于未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4 探寻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实路径
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新形势下所有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切实有效地抓好大学生信仰教育,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1 从我国古代文明出发,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明古国,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历史沉淀和提炼,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华夏文明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动力作用。要面向未来,立足根本,发挥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问题。
4.2 建立一支高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支高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离不开高校的辅导员老师们。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政治信仰坚定、业务能力强、热爱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打铁先要本身硬”,教书关键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伴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与学生接触密切,交流频繁,随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信仰教育。要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困,做学生的贴心人。
4.3 信仰的加强重在实践。信仰虽然是一种精神活动,但是它却有强烈的实践性。对大学生信仰的树立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情,更多的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只有把理论实化为各种具体的实物和行为,才能让学生感到真实性和亲切性,才能最终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有信仰不败,才能使大学生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群体和思想支撑。
[1] 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韩晓,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
G641
A
1672-5832(2015)12-0257-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