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唱歌这一“高雅享受”,我还真有很多感触。虽然我们的音乐造诣不深,我们的乐理知识不广,可得利于当年帅老师的引导,当时对于“整节课的乐理知识和学习视唱”真的很不理解,巴不得多学几首流行歌曲才过瘾,可就是那些乐理知识和视唱练习使我们受益很大。
最起码的乐理知识我们懂,普通的歌曲也可自己学个差不多,不是骄傲,我们当时的师范生真的不赖,什么都涉猎一点,真到了实际工作中还真凸显出其优势,这的确令许多专业太专的同事羡慕不已。我自学过不少喜欢的歌曲,如:《青藏高原》、《天路》、《每年总有这一天》、《脚印》、《天女散花》、《长江》、《深圳——香港》、《江河万古流》等等。的确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
许多时候我还喜欢和学生分享我所喜欢的歌曲,有时穿插巧用在教学中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很喜欢听我讲故事、也喜欢地理课上穿插几首歌,如《黄土高坡》、《脚印》、《深圳—香港》、《每年总有这一天》、《长江》等都曾为我的教学服务。
《长江》这首我珍藏多年的地理教学歌曲,几乎与我的教龄相当,85年刚毕业时从初中音乐课本上得到,至今还用作教学资料,我的每一级学生都会唱。我太佩服作词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歌词写得太美了:天连水,水连天,碧落玉带载千帆,啊,长江,你发源于唐古拉山,飞流涌进青藏川滇,九曲十八弯,穿绕鄂湘赣,水深江宽过苏皖,经沪入东海,全长六千三,江水流域一百八十万,啊,长江,世界第三条大河,我国第一条大川。短短几句话就把长江的源流概况和水文特征历数清楚,这比单纯讲长江效果好多了,而且终身难忘。作为教师能把这种美传达给学生也是一种享受。
我从不单纯的去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我很享受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注重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时刻不忘将“传道”融汇于“授业、解惑”。也许这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地理课唱什么歌,甚至难脱卖弄之嫌,可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就坚持做了,而且多年来一贯如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近偶尔的一次听课中得到《江河万古流》这首歌,我太喜欢歌曲所表达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及情怀,课后抓紧学会,接着便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毕业班整日复习有时够乏味的,加之今年原定初三的三科毕业考试取消,市统考推迟调整到初四毕业考试时一块考,这样今学期初三的复习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结果恰逢周二这天六节课,结合国情“河湖众多”部分的复习,将其活用进课堂,效果不错。结果六个班一轮课下来,嗓子疼了好几天,这也许有点可笑,也许是自讨苦吃,可内心很高兴。
我常常告诉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人应多追求点高雅享受,留心处处皆学问,另外也促使学生明白: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唱歌之意不在歌”,而是服务于我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及思想引导。好在我的学生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我很欣慰。
每年冬季若恰逢雪天有课,我都会借题发挥适时引导孩子们学唱或重温《脚印》这首歌: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慢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了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引导学生在漫天飞舞的情景中思考人生之路该何去何从,帮助学生走好关键的人生之路,留下一串坚实无悔的脚印。哪怕每次有几位学生受益,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首歌每唱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每唱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触,每唱一次都会有新的启示,每唱一次都会有新的内涵。
《江河万古流》,是央视《九州方圆》栏目的主题歌,以前从没留意,一接触就感觉:很好听,很抒情,很振奋。仿佛遇到一位投缘的知己,一下就彼此吸引、恋恋不舍:长江流,黄河流,滔滔岁月无尽头,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情悠悠,思悠悠,炎黄子孙志未酬,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单单品味歌词之美就非常令人陶醉,更何况那荡气回肠、深情婉转的曲子,更是令人欲罢不能、挥之不去。
上学期,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葫芦丝乐队,葫芦丝很好听,也不难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今也能吹奏几首民族乐曲了,如《月光下的凤尾竹》、《瑶族舞曲》、《美丽的金孔雀》等,闲来听听民族的东西,也很享受。
学生时代我读课外书并不算多,工作后感觉很需要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为此爱人不惜重金购置《唐诗宋词元曲》、《张爱玲全集》、《余秋雨文集》等精装书目,供家人课余时间学习。我对张爱玲的作品尚未读多少,其它两部分正在认真学习中,感觉受益很大。早晚抱一本书静静品味作者的思想内涵及情怀,仿佛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种很高雅的享受。
人生在世应多做些有意义的事,诸如:多学唱几首唱歌、多读几本好书等高雅兴趣不失为有意义的事,既可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素养,甚至可惠及他人,这样也许会使人生更多姿多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