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素春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间文学 热度: 15652
张吉强

  清朝乾隆年间,玉山县有个年轻后生叫郑华。郑华从小就师从当地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加上师傅的精心传授,他年纪轻轻就成了书画圈内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天,风和日丽、天气晴好,郑华独自一人去玉山游玩,本打算中午就下山,谁知却被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竟一時流连忘返。等他游兴淡去准备返程时,却见黑压压的阴云从山那边翻滚过来,一场狂风暴雨不期而至。郑华心中暗叫不好,赶紧顶风冒雨往山下跑去。

  开始的时候,郑华还能看清下山的路。但雨越下越大,如同瓢泼一般,加上夜幕降临,他无法分清东西南北。这时,远处山谷传来隆隆巨响,犹如万马奔腾一般。他心想这下完了,山洪暴发,我这条小命休矣!

  正当郑华手足无措之际,突然,一双大手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往上一拉,把他拽到了一个平台上。郑华惊魂未定,再看刚才站立的地方,一股巨大的洪流呼啸着奔涌而过。

  缓了好一会儿,郑华这才明白过来刚才是有人救了他,于是赶紧向救命恩人道谢。

  救他的是位老者,老者对郑华说:“看这架势,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这会儿冒雨下山十分凶险,我看公子不如就在寒舍将就一晚,明天一早雨停之后再下山,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郑华听后感激地说:“多谢老伯厚意,如此就多多叨扰了!”

  郑华跟在老者身后来到一个山洞里。洞中陈设比较简单,正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燃着一根蜡烛,摆着一把茶壶和几只茶碗。借着烛光看去,郑华发现老者有六十多岁,脸庞瘦削,须发皆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老者笑眯眯地看着郑华,问他:“请问公子尊姓大名?”

  “小生免贵姓郑,单名一个华字。敢问老伯尊姓大名?”郑华谦卑地问。

  “小老儿免贵姓胡,单名一个泉字。”胡泉报了自己的姓名后,又对郑华说,“郑公子请稍候片刻,小老儿去去就来!”

  胡泉说完不等郑华回答,就健步走进一个偏洞中。郑华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山洞是洞中有洞。

  不一会儿,胡泉拿着几件衣服回来了,他把衣服递给郑华,说道:“郑公子,快把身上的湿衣换下,雨水湿凉,容易使人生病!”

  郑华接过衣服,刚要道谢,胡泉又说:“郑公子肚子也饿了吧?我去给你弄点吃的,稍后就来。”

  郑华赶忙说:“多谢老伯!”

  郑华换好衣服,就在山洞中走动一下舒展舒展自己被冷雨冻僵的四肢。突然,他看到在左边的洞壁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灵狐戏蝶图》,画的是一只小狐狸在花丛中和几只花蝴蝶嬉戏的场景;另一幅是《素人观景图》,画的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安静地坐在一株垂柳下观赏远处的美景。这两幅画尽管在运笔上都存在一定瑕疵,但画得惟妙惟肖,也算得上是佳作。看了画作的落款,郑华得知这两幅画都是一个叫素春的人所作。

  郑华正在那里看得带劲,这时胡泉端着一个托盘从偏洞里走出来。他把一碗粥、一盘肉、一碟素菜和几个馒头放到桌上,然后请郑华过去用餐。

  郑华一边吃饭一边和胡泉聊起了家常。

  胡泉告诉他,他家祖上原本住在山下一个村庄,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到山上住进了山洞,这一住就是上百年。

  郑华对胡泉说,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世间再无战乱,他们可以搬下山了,山上环境虽好,但毕竟生活不便。

  胡泉则摇了摇头,说他们在山上住惯了,搬下山去反而不适应。

  吃过饭,胡泉把碗碟收拾下去,又回来陪郑华聊天。郑华出于好奇,问他:“胡老伯,请问洞壁上那两幅画的作者素春,是哪里人士?”

  胡泉捋了捋下巴上的白胡须,微笑着回答道:“不瞒郑公子说,素春乃是小女,年方十八,近来迷上了绘画,闲着没事儿就把自己关在洞里画画。小老儿不懂绘画,也不知她画得好还是坏。怎么,郑公子对绘画也有研究?”

  郑华谦恭地回答:“谈不上有研究,只是略懂一二。”说完,他走到那两幅画跟前,指着画作上的几处线条又对胡泉说,“胡老伯,令媛的这两幅画已是上乘之作,但稍有瑕疵,如果这几处地方换一种画法,效果会更好!”

  郑华话音刚落,突然一个女子的声音从偏洞中传来:“好一个效果会更好,真是大言不惭。既然公子如此自信,何不现场作画,和奴家比较一番,看看到底谁的画更胜一筹?”

  郑华愕然,赶紧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瞧去,看到一个年轻女子从偏洞中袅袅婷婷地走出来。

  年轻女子走到近前,郑华仔细一打量,发现她和《素人观景图》中的那个女子模样很像。他顿时明白过来,《素人观景图》应该就是胡泉的女儿素春画的她自己。

  这时,胡泉看出了郑华脸上的尴尬,赶紧打圆场说:“郑公子,这位就是小女素春。”说完,又板起脸对素春说:“春儿,郑公子乃是贵客,不许在此胡闹,快快回内室去!”

  素春站在那里没动。郑华弯腰给她施了个礼,刚想开口赔罪,素春却摆摆玉手制止了他。

  这时,一个侍女已经在桌子上摆下了纸笔和颜料。素春柳眉倒竖地看着郑华,不客气地说:“公子请吧!”

  郑华看了看身旁的胡泉,无奈地说:“既然如此,胡老伯,小生就献丑了!”

  说完,郑华走到桌前,稍一沉思,调色、铺纸、绘画,一气呵成,不到两袋烟工夫就把两幅画画好了。胡泉和素春走过去一看,只见《灵狐戏蝶图》中的那只狐狸,眼睛里明显充满了灵气;而《素人观景图》中的那位女子,更加超凡脱俗,楚楚动人。

  见自己的绘画水平确实不如对方,素春对郑华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给郑华施了一礼,双眸含笑地看着他,柔声说道:“请问公子高姓大名?奴家刚才多有失礼,还请公子勿怪!”

  郑华未及回答,胡泉接过话茬儿说道:“这位公子姓郑名华,没想到郑公子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高的绘画技艺,小老儿实在是佩服,佩服啊!”

  “郑华?”素春突然表情惊诧,急切地问郑华,“郑公子莫不是玉山县那位鼎鼎有名的画家郑华,你曾到山下的玉山画院来讲过课?”

  郑华听罢微笑着点了点头。

  素春疾步走回偏洞,然后又摆手把老爹叫了过去。

  不大一会儿,爷儿俩又回来了,胡泉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三盏酒杯和几样下酒菜,素春则抱着一个酒坛。俩人把酒菜摆放妥当,然后请郑华坐了上座。胡泉对郑华说:“郑公子,刚才多有慢待,还请恕罪!”

  郑华有些不解:“胡老伯,刚才小生已经用过饭了啊,为何又置办酒菜?”

  “都怪小老儿有眼无珠,不知郑公子竟然是小女的救……”说到这里,胡泉看到女儿两眉微蹙向他使眼色,赶紧又改口道,“是小女的旧相识,来来来,为这次重逢,咱们先干一杯!”

  郑华客随主便,只得把杯里的酒干掉,然后惊愕地问他们爷儿俩:“小生此前從未见过素春小姐,也从未听闻过素春小姐的芳名,旧相识一说,小生实在是如坠五里云雾。”

  素春听罢咯咯一笑,就把来龙去脉跟他讲了一遍。

  原来,玉山县知县酷爱绘画,而且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为了培养绘画人才,他募集资金在玉山脚下修了座画院,起名玉山画院,不定期邀请远近闻名的画家到画院为学生教授绘画知识和技巧。

  有一次,素春到山下游玩,偶然间走进画院,听了绘画名家的讲课后,顿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就隔三岔五前去听课,回家后根据旁听来的知识进行练习,没想到进步迅速。

  这天,她又去画院旁听。由于这次画院请来的是绘画名家郑华,因此前来听课的人特别多。等她赶到画院时,偌大的讲堂里已经挤满了人。为了保证授课效果,画院的画童就把素春和其他几个没能进入讲堂的人全都劝走了。那次虽然没能见到郑华,但也算听说了他的大名,知道了他是绘画界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听素春这么一说,郑华心里顿时释然。几杯酒下肚后,他兴致渐起,乘着酒兴把自己的绘画心得毫无保留地讲给了素春。

  素春两腮泛红,谦恭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酒过三巡,郑华见只讲不过瘾,干脆来了个现场教授。他让胡泉撤去杯盘,铺上纸张,一丝不苟地向素春讲授起绘画技巧来。素春双眸含情地看着他,眼光中满是钦佩和艳羡。

  也不知过了多久,胡泉给郑华端来一杯茶。那茶的茶汤微紫,奇香无比,郑华从来没见过。茶汤入口,郑华只觉得一股难以名状的暖流从口中涌入胃肠,沁人心脾,他的两眼眼皮开始打架。恍惚中,他看到面前摆着一张软床,于是不由自主地走过去,躺到床上,呼呼睡了过去。

  郑华醒过来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周围密林中传来各种鸟儿的叫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山坡厚软的草丛中,什么山洞、软床、胡泉、素春……统统不见了。郑华大惊,一骨碌爬起来,发了疯一样在山坡上寻找。但昨晚的那一切,踪迹全无,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郑华正在那里发愣,这时他听到山下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听出是家人的声音,知道是家人来找他,就一边答应着一边顺着被洪流冲得破烂不堪的山路往下走。

  家人看到郑华毫发无损都很高兴,问他昨晚在哪里避雨。郑华就把事情经过跟他们讲述了一遍。

  一个陪同郑华家人前来找他的老人听罢连连摇头,对郑华说:“你刚才所说可是真的?我就在这山下住,常年在这山上打猎,山上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洞一穴,我都了如指掌,从没听说过哪个山洞里还住着人啊!”

  郑华见那位老人不信,也懒得再解释,就跟在他们身后磕磕绊绊地下了山。

  之后的日子里,素春的身影时时出现在郑华的脑海中,素春的音容笑貌让他茶饭不思、欲罢不能,郑华感觉自己好像喜欢上了她。

  半个月后的一天,郑华应邀再次去玉山画院讲课。讲堂里挤满了人,郑华正眉飞色舞地讲着,突然有人小声说道:“啧啧,那只小白狐又来了!”

  郑华停止讲课,抬起头往窗外看去,只见窗外的墙头上,静静地趴着一只小白狐。小白狐发现郑华在看它,慢悠悠站起身,冲他点了几下头,然后跳下墙头不见了。

  郑华心中一惊,想起了他第一次到画院讲课的情景。那天,他走进讲堂刚准备讲课,这时有人对他说画院的画童刚才在窗外墙头上逮住一只小白狐,装进袋子里打算拿到皮毛店卖钱。郑华心善,顾不上讲课,赶奔后院劝说画童把那只小白狐放生。

  郑华回想起来,那天晚上,胡泉分明是想说他是他女儿素春的救命恩人,看到素春的眼色后才赶紧改了口。难道素春就是自己那天在画童手里救下的那只小白狐?那晚救下自己的是狐仙?

  郑华想印证自己的猜测,于是多次上山找寻。但他跑遍了整座大山的犄角旮旯,也没找到那个山洞,更没见到胡泉一家。而那只小白狐,从此也再没到玉山画院来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