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庄稼一样长在地里的庄稼人(散文)

时间:2023/11/9 作者: 飞天 热度: 13428
习习

  1

   “柏杨村,地处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海拔2600米,属二阴冷凉半干旱地区,主产豌豆、油菜籽、胡麻、小麦、中药材、羊肚菌、马铃薯等,有明朝洪武年间烽火台遗址,保留少量原始天然林。”

   动笔时,我再次查阅了柏杨村的相关资料。和西北千山万壑中的每个村子一样,它们平凡到你找不到更多记载,它们模样相似,接近大地的色调,看上去质朴沉静。但其实,当你进入,便发现从外到内,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样貌。当你置身于农民中、靠近他们内心,村子一下子会鲜活起来。

   柏杨村是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点,和同事们每次从兰州出发,几乎都是在天色昏昧的清晨,车在山中盘旋,快到中午,一看到远处山头的烽燧,我们便知柏杨村不远了。沿途有这样古老的烽燧,因为永登县位处丝绸古道,是历代的军属边塞。第一次到柏杨村时,一位农民说先人们曾在山坳里发现过古代有钱人家的棺椁,他指着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说,就在那里。那片不大的林子是原始天然林,生长的是西北常见的白杨树,白杨树身形挺拔,村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那块葱郁之地。在历史上长期靠天吃饭的干涸的西部农村,能远眺到一片原始林木,很是稀贵,也因为这样的历史,在我心中,柏杨村有了与别的村得天独厚的不同。事实上,正如农人所说,柏杨村所以得名,因为这里曾经满是柏树和杨树。这不,就在一个自然村蜿蜒的土路边,两旁立着高大的白杨,都是有年成的树了,清早,树影铺满干净的土路、爬上农人家的屋墙。生活富裕的农民家,院落正墙贴着彩色琉璃砖,屋门两旁列队似的站着清脆蓬勃的柏树。

   驻村的一个黄昏,我曾爬到矗立了电信塔塔架的柏杨村最高的一座山的山巅,柏杨村尽收眼底。黄土院落簇拥成一个个自然村,屋前屋后绿树点缀,最醒目的是飘着红旗的四四方方的村小,还有学校隔壁一样四四方方的村委会。它们像村子的心脏,处于柏杨村的中心。在这八九年间,我们亲眼目睹到的村子的变化,最先就是从村小和村委会开始的。学校越来越完善齐整,校门口坡底下的厕所被修葺一新。村委会外面有了平整的文化广场,那条蜿蜒出村子的公路油黑发亮。农人的屋舍旁是大片庄稼地、还有村外拓展出的药材生产基地。我总想起一个农民的话:农民的日子好不好,看看院子房子和乡里的风景就知道了。我时常揣摩这句话,想到“风景”这个词是他置换了视角而有的眼光,这眼光越过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庄稼,与农民的精神相关。我想,这个细微的细节,不正表达了农村和农民与时俱进的生长?

   那天,站在山巅,在昏黄的暮色里,我看到一个人从半山腰的院落里出来,悠闲地下坡,进入另一家农户。我和同事打赌,他一定是钱崇辉,他的家就在半山腰,这个时间段是他一天里最悠闲自在的时候,我们双手做喇叭大声朝着那个身影喊:“老钱!老钱!”太远了,他听不见,但我能看出他脚步的轻快,甚至想象他正哼着小曲儿哩。

   我要讲的就是这位农民。

  2

   他叫钱崇辉。

   我们第一次驻村,端阳刚过。雨后初霁的清晨,登上学校身后的土地庙,放眼远望,群山逶迤,羊肠山路蜿蜿蜒蜒连接着村社和农户。土地庙前,各色彩旗扑啦啦翻飞。

   在这个重要的节令上,农作物正在地里拔节生长,洋芋、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豌豆、胡麻、油菜籽、党参、黄芪……地里的青苗是村民一年的指望。土地庙前,我第一次见到钱崇辉,他认真给我讲端阳时节的重要,讲身边的土地庙和农人的期盼。端阳时,家家户户到土地庙,为的是祈求村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先前的农民世代靠天吃饭,这样的祭祀非常安慰人心。他望着远处,喜悦地说:“端阳遇雨丰收哩,你看,端阳前后,雨一直没断过。”

   驻村之前,我就有个想法,多走近农民,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钱崇辉性格开朗、健谈,我于是常去他家、他的农田。

   钱崇辉说;“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柏杨沟,我们熟悉这里的沟沟坎坎。这几年柏杨村的雨水糊涂儿好,地里的洋芋长得那个欢呀,去年我家地里的洋芋都长到尕羊头那么大了。”(糊涂儿:非常。)他用双手比划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田间地头几乎看不见年轻人操持农事了,越往山上走,杂草丛生的荒地越多。和各处的农村一样,农民与土地越来越疏离。长在庄稼地上的故乡,于很多农村人而言,已不是一个生活原点。很多年轻村民,匆匆结束了几年基础文化学习后,就开始盲目地裹挟于外出打工潮中。对农民、故乡、土地和未来的生活,他们很少有过思考。处于这样一场农业大变革中,对这些身份难以定论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历史和经验供他们参照,大家都处于奔波和漂流中。“故乡”,对很多农民、特别是那些老年农民——感受过传统意义的“故乡”的人,变成了一个五味杂陈充满怀旧色彩的词语。

   所以,当我看到钱崇辉这样的农民,看到他像庄稼一样牢牢地长在地里,看到他尽己所能整合收集租种那些乡村里业已荒废的土地,让乡村依然农田青绿豆麦飘香时,非常感慨。我觉得,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今天,钱崇辉这样的农民其实在尽己所能地顽强积极地推进着土地的科学流转,尽管这位尚未读完小学的质朴憨厚的农民懵然无觉。

   乡关何处?这个时下令很多人感喟的反诘,看上去与钱崇辉无关,他是那样热爱他生活耕耘的这片土地。

  3

   钱崇辉有洋芋地110亩,胡麻地10亩,燕麥地15亩,小麦地10亩,还种了些小菜籽。之外,他家养了2头猪、3头骡子、2头牛。他说,洋芋是挣钱的,猪杀了过年,骡子帮人在地里干活。牛买的是中外杂交的西蒙塔尔肉牛仔,这种牛长肉快,养大了能卖个好价。

   很多年前,留下老婆在家务农带孩子,钱崇辉一个人出外做贩卖驴骡的营生。他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闲不住,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过上个好光阴。我在外面忙乱的时候,眼睁睁看着村里的壮劳力也一个一个出外打工去了,村里的很多土地撂荒了。这样的话,乡里对驴骡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少,我就回来了。

   农民们成批外出,钱崇辉却打道回府。他和别的村民相向而行,他说,我打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主意。

   “土地的价格现在很贱,一年的租金才50块,只要往地里务劳上些东西,地的价格可就不是这个了。现在政府什么税都不收,种地真是个干挣钱的美事儿。你说,我还跑到外面干啥去。不过前提是,要下苦、下茬地跌办。”(下茬:使劲儿的。跌办:做事。)

   几年间,钱崇辉的地越来越多。最先,钱崇辉种10亩洋芋,后来25亩、50亩,现在增加到了110亩。

   我问他,有这么多地,能叫你地主吗?他笑笑,对这个称呼似乎很首肯。他说,以前的地主是有钱有势的人,今天的地主是能下苦会跌办的人。

   作为柏杨村的“地主”之一,相对来说,年过半百的钱崇辉年岁最大,他了解国家一路过来的土地政策,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都心里有数。他说,他最珍惜也最感谢的是国家给农民的各种惠利。

   在我看来,今天的农村,钱崇辉这样的农民正在无意间做着一些承前启后的事情。

   和年轻的洋芋大户比拼,钱崇辉有哪些本钱?他说他有多年出外营生的人脉、他肯动脑子,他每天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他还特别擅长边做事边积累经验。

   但作为一个老农民,他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种植方法,为了尽可能减少成本,他和妻子还有三头骡子,起早贪黑强力劳作。每年,他要亲自去外地采购洋芋种子。

   一说起洋芋,他满脸是笑。他亲热地把洋芋叫“土面包”,逢年过节,给亲戚朋友送的礼物都是他亲手种的带着泥土的土面包。自打他把洋芋地扩种到了110多亩,他对洋芋的感情更深了。他说:“柏杨沟农民都是吃着土面包长大的,沟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种洋芋,柏杨沟世世代代的土地就是给洋芋留下的。”

   钱崇辉对他的土面包充满希望。去年,洋芋有些跌价,但他靠四处的朋友,把洋芋全卖了,挣了五万多,今年地里的洋芋约摸能产25万斤。“25万斤洋芋是个啥概念?那就是说,今年又是个大翻身呀。”钱崇辉的眼睛仁儿都在笑。

   那天下雨,我又去了钱崇辉家。

   钱崇辉家的四合小院,在半山腰。他说这里风水好得很,你往四处瞅瞅。雨水把四面的庄稼地下得湿漉漉的,视野开阔,一条羊肠小道直通到山底的公路。

   钱崇辉新盖的堂屋,迎门墙上挂着一个书法横幅,上书“天道酬勤”四个字。他说,我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文化。去年过年的时候,书法家们到我们村里写春联,我们家精准扶贫的对口干部给我悄悄捎来这个书法,说我们家和“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最配,把我高兴坏了。每天,我一看见这四个字,身上就特别有劲儿。

   钱崇辉的妻子沏来糖茶,端上两盘油饼。他把着他的小茶壶,一边说话一边一口一口意味深长地呷着。

   “我现在还有个新想法,你看到我家院门口的两个牛了吗?再种上两年洋芋,我还要开始慢慢地养牛,发展养殖,在我家门口那块场上,盖上一溜儿牛棚。你想想看,地里洋芋种着,门口的牛哞哞地叫着,你说我的日子歹不歹?”(歹:很好很厉害)

   “村里人也说我越来越歹了,我心想,等我到了60岁上才歹呢。‘脱贫致富’就是脱了旧衣服,穿上新衣服。国家对农民的政策这么好,多好的机会呀。你看我们柏杨村这几年的變化有多大,那么长的公路修到了大门口,娃娃们的教室盖得新崭崭的,农民家的破泥房大部分都变成了砖瓦房,光阴真是越过越好呀。”

   每次听钱崇辉讲他的日子,我都能感觉到他满身的精气神来。他的妻子把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她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手里不断忙着零活儿。她说,对农人来说,下雨天就是星期天,好不容易才能碰到这么长的一个星期天呢。这天,雨一直淅淅沥沥,门帘儿被风一掀一掀,他家院门口的各色花儿被雨水洗得亮晶晶的。

  4

   第二天,说好一早去看钱崇辉用骡子犁地,等赶过去,他和妻子已经在地里干了一个多小时了。一半已经犁开的地,散出新鲜潮湿的土腥味儿。钱崇辉说,昨天的雨下得好,今天犁地真是美得很。

   我所以专门要去看看钱崇辉用骡子犁地,是因为他说他使骡子在全村第一,我不是不信他的话,就是要看看他的骡子是怎么样“乖乖儿听话”的。

   先前家家都有骡子。骡子吃苦耐劳,又不发驴脾气,在西北农村,很受欢迎。近些年,有骡子的人家越来越少了。不过,钱崇辉家的骡子增加到了三头,三头骡子都是他亲自从牲畜市场选的。个个毛色发亮,身体矫捷。三头骡子三班倒,轮流帮他犁地。骡子苦性好,但也不能没命地使唤,像人一样,骡子也需要疼爱。每天天还没亮,他家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骡子拉到山上,让它们香香地吃上一天里最新鲜的青草。骡子吃饱,才能为人卖命。等骡子、猪、牛都开吃了,他和妻子才抓紧吃早饭。别人家起床时,他们已经和骡子在地里干了好多活儿了。

   钱崇辉说:“多的人把骡子使成了肺心病,就是让骡子往死里吃,吃饱了往死里苦。多数人不知道牲口的寒苦,牲口不说话,要靠人懂、靠人掌握。脾气越好的牲口越容易使出病。所以,要疼骡子,你疼骡子,骡子就乖,骡子聪明得很。”

   说到犁地,钱崇辉的老话一套一套。“地耕七遍睡着吃呢”,“犁得细、耱得光,磙子一打不走墒”。只有精耕细作,才有好收成。关于夏天的这次耕地,钱崇辉很有讲究。他说种洋芋是个技术活,洋芋苗子的深浅宽窄都是个艺术。夏天的这次犁地,很多人家都忽略了。但他家不,妻子端着盆子在前面撒化肥,他在后面让骡子拉着犁铧在洋芋苗中间翻土,撒在地面上的化肥翻进了土,犁铧翻起的土又刚好拱在两旁的洋芋苗上。这样洋芋在土里长得特别好,而且化肥的肥效也用到最强。另外,土松了,将来挖洋芋的时候也格外松快。

   那么骡子何以那么听话,像我看到的,模特儿一样走路一条线呢。钱崇辉说因为他懂骡子会使骡子。

   山谷里,只几家农人。钱崇辉使唤骡子的声音发出悠长的回音,“驾驾驾驾”“嘚——嘚”“嗷嗷”“丢丢丢”,骡子停住、转身、开走。骡子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悦耳的脆响。间或有几句钱崇辉说给骡子的人话;“要是把苗子踩下,你看我把你咋收拾。”钱崇辉的青骡真是乖巧得很,他说:“驴骡有状元之才,它不听话,那个鞭子就是拿它的,它嘴里的嚼子也是拿它的。”

   鞭子和嚼子,是人类驯化家畜的武器,但哪个农人不心疼自己的牲畜呢?钱崇辉说,都心疼,但很多人不会心疼,因为他们不懂牲口。钱崇辉从不打牲口,他说,有时鞭子在空气里甩得啪啪响,就是个警醒而已。“嘚——嘚——”这个话就是夸奖犒赏骡子的,骡子犁地犁得好,钱崇辉就说“嘚——嘚——”,意思就是娃真乖,干得真好。

   而实际上,钱崇辉跟着犁铧跑,骡子走多少路,他走多少路。那天他穿着洗净的白衬衫,他说他对日子很讲究,地里干活也要穿得整整齐齐。但日头大起来了,不一会儿,他大汗淋漓、衣服湿透了。他说:“这块儿地上午就犁完了,下午就转到别的地里去,一块儿一块儿来,我们的地还得犁十几天。”

  5

   那天傍晚,钱崇辉到我们驻村点,提来一兜“土面包”。按照钱崇辉的生活规律,这会儿也正是他休闲串门的时候。只是外面开始落雨,天一下子就黑了,四周很寂静,偶尔传来山鸡的叫声,“嘎——嘎——”,满沟的回声,又大又脆。

   走近钱崇辉,大致知道了他的生活规律。他说,日子要是没个程序,啥都就乱套了,活也干不完了。

   一般情况是,鸡刚一打鸣,大致清晨5点左右,他就和妻子起床。第一件事是喂骡子喂猪喂牛。骡子拉到山上吃草,猪呀鸡呀牛呀吃他妻子给准备的饭食。做完这些活儿基本就5点半了。然后他俩口子开始吃早饭,多少年了,钱崇辉说他家对早饭特别重视,这一顿吃得扎扎实实的,就能踏踏实实地干多半天活儿。喝几壶热茶,吃一个软馍,还要吃尖尖的一碗干拌长面(尖尖:满满的)。面肉菜都有,肚子里吃得热乎乎的。这时候,骡子也吃饱了,最迟8点左右他们和骡子就开始在地里干活了。出门时提上暖壶、馍,中午多的就在地里吃饭。再干到下午5点多,收拾回家。晚饭吃过,每天还有个重要环节,就是看电视上的新闻,新闻看完,再串门转个邻居,最迟10点上炕睡觉,一天的日子就这么过了。

   他说日子过得快得很呀,有时候恨不得把一天分成两天了使。

   廊檐下的雨串成了线,钱崇辉说着话,不时望望窗外,插一句“这个雨可把我的地下好了”。说话间,他的手机响了,说是老伴儿叮嘱他别喝酒,没月亮,怕他摔着。他说,这个我懂,酒有三喝三不喝,我每天晚上确实要喝些酒,一天苦下来,乏得很,喝几口酒,解乏睡得好,也不多喝,喝到刚刚能香香地睡到早上5点为止。

   我爱听他说闲话,他呢,想起啥说啥,我问到啥他说啥。他讲到年轻人的出外打工,他认为现在农村和土地的潜力这么大,国家给农民的政策这么好,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其实是赶时髦,就是想看一下外面的新鲜,但是他们看不见眼皮子底下的好机会,家门口的地上就长钱呢。他还讲到了他下一步的计划,除了慢慢开始养牛,他准备买个四轮子,另外,在洋芋的销路上还要多想些办法,现在,周边县区都有老板和他联系,等10月洋芋一熟,他还要把村里种洋芋多的人都拉上,直接给外地的老板供应。

   我问他什么样的生活算好生活,他说,吃饱穿暖不停地往前跌办,给娃娃们打好基础,这就是好生活,比花儿还好的日子。

   换一杯新茶,钱崇辉又讲到他明年准备再收几家的地种洋芋,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他说,看见地里长野草,就心疼,农村的地是给庄稼留下的,不是让长草的。国家这么大,人人总要吃饭吧?要吃饭就得有人种地吧?地荒了,粮食哪里来?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啊。他讲怎么雇人下种子,怎么到处收地,讲怎么慢慢开始发展机械化,讲呀讲呀,一直讲到他家院门前栽的树。他说,我就喜欢在门口栽树养花儿,我门前的花儿开得糊涂儿地好看,别人都说像公园。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全部脱贫了,眼睛看着村子越来越美,村子美,我们的下一代,闲暇的时候回到村里,就等于到了一个有田有园的别墅,你说歹不歹?(歹:好。)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目光大啊,农民不再是土疙瘩了,农民和城里人一起奔小康呢。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屋外黑漆漆的,雨滴滴答答,钱崇辉不时望望窗外,不时说,真是个好年光啊。

  6

   在柏杨村,在走近钱崇辉的同时,我还走访了另一位30多岁的洋芋种植户,和钱崇辉不同的是,他是大學毕业后回村,他有着更宏大的理想,他已发展出了机械种植,他的种植园区,已经有了现代农业的雏形,他已有十几个员工,脑子里全是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理念,而且他逐渐掌握了更为开阔便利的网络销售渠道。显然,他这样的年轻一代,是更为切实的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但和我一样,他对钱崇辉这样的老一代农民心怀崇敬。他说,钱崇辉这一辈靠苦心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更像地里的庄稼,他们离不开土地,对土地的感情十分深厚,就像他们的祖辈,他们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年轻人非常尊重他们。

   在柏杨村,年轻的种植户和养殖户越来越多,十分令人欣喜。其实,柏杨村除了洋芋个大味美,也十分适宜养殖羊,很多人家靠养羊改善了生活。2018年,拍摄于柏杨村的兰州本土电影《丢羊》就和柏杨村的羊有关,这部电影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也成了柏杨村近年来的一件喜事儿,很多柏杨村的村民在电影里本色出演,看到电影里的自己,开心得像孩子。钱崇辉说,农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有了更多的追求,闲的时间看电影看新闻,识字的农民也爱读书了。家家对娃娃们的学习都抓得很紧,以后柏杨村里的农民可都是有文化的农民了。

   有一次,兰州市召开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我们特意邀请了钱崇辉,没想到的是,他辗转倒车,大包小包带来好多洋芋。会上,我们请他说几句,他说,我是个庄稼人,没有文化,不会说话,我拿了些我在柏杨村种的洋芋,让大家尝尝我们的洋芋味道到底好不好。我思来想去,想不出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不爱吃洋芋。一番话,惹得大家笑。

   那天,钱崇辉给我带了一双绣花鞋垫,说他老婆特意让他带给我的。鞋垫上一针一线绣的是五颜六色的花儿,这双精心刺绣的鞋垫,常叫工作生活在兰州的我,想到钱崇辉说的“洋芋开花赛牡丹”,想到他家院门口摇摇摆摆的好看的花儿,想到深山里那个日新月异的柏杨村。

  责任编辑 郭晓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