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评性语篇分析
批评性语篇分析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它将语篇作为社会实践,重视语篇的生成、传播及接受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分析进行解释语篇背后隐藏的已被自然化的意识形态。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Fairclough,他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即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现实和政治关系[2]。他研究了“语篇之中的权利”和“语篇背后的权利”,认为语篇是权力关系得以实施的场所,说话者通过语言宣传其意识形态并通过影响和操控别人的思想来维护自身的利益[3]。根据以上理论,通过分析希拉里的讲话,研究其政治语篇中所持的女性主义观点,这对于分析女性主义对美国外交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素材的收集和分析
美国国务院是联邦政府主管外交并兼管部分内政事务的行政部门,主管美国在全球的大使和领事网以及涉外官员的工作,协助总统同他国签订条约和协定,负责安排总统接见外国使节,掌管美国国印等。国务院的现任行政首长是国务卿希拉里,由总统任命 (经参议院同意)并对总统负责,是仅次于正、副总统的高级行政官员,其讲话不仅代表奥巴马政府,而且也能对美国的外交产生影响。
三、政治语篇中的女性主义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在外交、军事事务和国际政治研究中一直由男性占支配地位。女性更适合从事国际经济、南北关系、国际正义、道德、社会福利、人口哺育等领域的工作[1]。20世纪初,女性主义在欧美等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广大妇女展开了争取选举权,反对妇女受压迫,追求民主、自由以及女性解放的斗争。女性主义主要把性别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社会性别的概念,认为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政治语篇中,政治家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分析其政治语篇有助于解读对外政策走向。
(一)人称代词的使用
Shiffrin指出,人们根据语篇中的语境对自己进行定位,通过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以表明说话者的立场和观点以及本人与所指对象间的距离[4]。在希拉里的10篇讲话中, “I”用了226 次,“we”用了251次,“you”用了179次,“he”用了17次,“she”用了12 次,“they”用了55 次。Rees指出,不同的人称代词与说话者本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距离。“I”与说话者本人距离最近,即零距离,直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we”指的是讲话中的“内部人”。“you”指代“非内部成员”,要对其引导,劝服以争取他们成为“内部人”。“she”,“he”和“they”指代“局外人”或“敌人”,与讲话者本人距离较远。
希拉里使用最多的是“we”,其意图是强调她本人与听者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希拉里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采用与以往男性政治家不同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不再依靠强权而是主张依靠合作权利和赋权等方式解决美国国内及国际事务。
(二)情态动词的使用
情态动词的主要功能是给谓语动词增添情态色彩,表示说话人对有关行为或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其可能、应该或必要等。希拉里的讲话中出现“will”93次、“must”7次、“can”32次、“need”11次、“should”7次、“may”9次、“have to”27次。希拉里使用“will”最多,用以表明其愿望、意志和决心。其次使用较多的是“can”,以此表明美国有能力维护世界秩序。“must”和“should”使用最少,强迫语气最重,有命令的意味。从希拉里使用情态动词的不同频率可以看出其强调权利不是强制力,而是“劝说力、能力和潜力”。
(三)语用效果的产生
Searl提出了五种语用效果:表述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情行为和宣布行为[6]。通过分析语用效用可以了解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希拉里的讲话中共出现表述行为动词90次,指令行为动词23次,承诺行为动词24次,表情行为动词60次和宣布行为动词10次。表述行为动词的使用给了希拉里更多的自由余地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判决,同时也表达了她的态度。她认为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其他盟国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指令行为动词和宣布行为动词使用最少,表明希拉里对待国内及国外事务不再坚持一贯的强权政策,承认国际社会多极化,美国需要他国支持。承诺行为动词的使用表明希拉里对美国民众及盟国做出许诺,满足民众要求,保证维护民权,提高国民福利,振兴美国经济,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宗族歧视。表情行为动词表达了对美国民众及盟友的感谢,高度评价了盟国为维护人权所做出的努力。
四、女性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女性不再是决策机构的“局外人”,她们是反战与和平运动的倡导者,为推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国家制定国内及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拉里批判了布什的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指出布什的外交战略不仅使美国实力受损,也使美国形象急剧下滑,美国必须对前任外交政策改弦易辙。她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主张运用外交、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亚洲,美国在进一步巩固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传统盟国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中、印等国之间的机制性合作关系。在欧洲加强与各盟国以及欧盟之间的合作,并且按时代要求更新北约的战略作用。在中东改善美国在穆斯林世界中的不良形象,主张争取叙利亚的支持,解决伊核与巴以纠纷。在拉美高谈“平等的伙伴关系”,加强其“后院”对美的向心力。
语言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说话者通过语言宣传其意识形态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对国务卿希拉里讲话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可以发现女性主义对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处理国际纠纷时用合作权利取代支配权力,对于改变美国外交的窘境及保持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5.10.
[2]项蕴华.政治语篇中权利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
[J].外语学刊,2006,(2).
[3]Fairch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
Longman,1989.
[4]梁艳华.政治语篇中的权力不对称性:布什总统
关于伊拉克战争演讲的批评性分析[D].吉林大
学硕士论文,2006.
(作者简介:朱海峰,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