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誉为“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的南方小城,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有着200吨的黄金探明储量、储存着全国百分之七十的重晶石;人文景观亦多彩——古老神秘的功夫侗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塘家祠建筑群”和国家非遗名录“四十八寨歌节”蔚为可观。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不断聚集和发展,天柱县已成为贵州新兴的旅游投资热土、创业沃土、休闲乐土,成为宜游、宜居、宜业的地方。5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传统村落、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个国家级“家风教育研学基地”,无一不诠释着“山水田园,人文天柱”的主题形象。
走进人人会武的功夫侗寨
“功夫村”隐藏在贵州和湖南交界的连绵大山当中,瀑布壮丽,峡谷幽深,溪流像蛇一样盘绕各山,从喧嚣的城市出发,得绕山绕水方能抵达,到达即仿若一场心灵修行的完成。据统计,这里共有124户人家540人隐居深山,他们的先辈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徙过来躲避战乱,之后开荒种地,男耕女织,繁衍生息,世代居住于此,至今已逾二十世。村民至今还沿袭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多年来与世隔绝,堪称现代版世外桃源。
功夫村人人会武功,相传早年间寨上总不时受到野兽的侵扰,于是寨上便选拔合适的年轻人模仿狮、豹、牛等飞禽猛兽,师夷长技以制夷,果然慢慢练就各姓看家本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多种武术套路,主要有“六家拳”“洪门棍”“月牙镗”,还擅长锏、铁尺等多种兵器。功夫村因其神秘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媒体争相报道,2015年,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功夫村庄”,2016年被英国(每日邮报)评为“世界上最奇异的九个村庄之一”,还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森林乡村”等。
观赏精美绝伦的宗祠群
宗祠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往往也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多分布于比较重视儒家文化的地区。天柱县共有宗祠140多座,其中三门塘的刘氏宗祠最为宏伟精美。
刘氏宗祠占地250平方米,造型独特,始建于乾隆年间,民国中期重新修葺,是清水江畔绝无仅有的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建筑,至今保存较好。
据刘氏族谱记载和刘氏后人介绍,刘氏先祖来自中原,农民出身,明初跟在明太祖朱元璋身边沉浮沙场,战功显赫,其病逝后,明成祖加封其后裔十代子孙可世袭指挥使一职。在时间流逝中,刘氏后代因任职等原因迁入三门塘,慢慢与当地侗族通婚融合,发展成三门塘的一支大族。
刘氏宗祠的设计颇显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设计者王泽寰是北伐名将王天培的部下,曾随王天培南征北伐,据说也曾游历欧洲,见多识广,且精于书画,是天柱县五大画家之一。刘氏祠堂体现了他中西合璧、民族融合的理念,浮雕、彩绘等无不精美绝伦,堪称一件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瑰宝。
聆听“世界上最长的民族歌会”
“四十八寨歌节”是黔湘边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是侗族、苗族人民群众集会玩山、唱歌、交友、恋爱的民族节日。主要流行在贵州省天柱县竹林乡、坌处镇,锦屏县三江镇、茅坪镇,湖南省靖州县大堡子镇的部分村寨。这里的人民会讲苗语、侗语、酸汤话、汉语四种语言,是世界上语言最丰富的村寨。历史上著名的“中寨四方坡”“竹林龙凤山”“茶亭四乡所 ”“靖州四鼓楼”四大歌场,经过岁月的流逝洗礼,已衍生为今天的天华山、四方坡、两头坳、龙凤山、平芒、阿婆坳、岩湾、凉亭坳、石榴界、新寨细界花园、细草坪、麻阳、三门塘等13个风光旖旎的地方。
歌节传承千年,民歌吟唱悠远,是侗族和苗族文化的缩影。天柱儿女“以歌养心”,在平常的劳作中把天柱唱成了“歌的海洋”。
感受古祠新韻的研学魅力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优良传统。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历来都有“立家规传家训”的传统,三门塘村几乎每个木商世家都有传承至今的家风家训,正因为有了良好的家风作为基础,这个小小村落涌出一代又一代英才,至今培养了40余个大学生、15个研究生、5个博士生。
三门塘自古注重家庭教育,明清时期当地人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语汉文,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大兴“义学”“义渡”之风,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为“家风”教育奠定了基础。三门塘人善良本分,近百年来,无人成匪成盗,安分守己、谨慎做人,为“家风”研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地。
领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除了宗祠、歌场、奇石等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天柱县的木商文化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明清两代,位于北京的故宫曾遭遇大小灾无数,灾难过后的宫殿修葺需要大量的木材,因建造故宫而造成的“木材之流动”,其规模、时间和地域跨度、所需的人力比建造古埃及金字塔而造成的“石头之流动”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记载,始于明初的“西南采木事”长达六百多年。如今,那场史无前例的古埃及“石头之流动”已无多少文献可考,但见证中国“木材之流动”的文书数量巨大,且大多埋藏于民间,展示着数百年流动的商业文明。位于天柱县东南部的抱塘村,因为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便利的水陆交通,面临清水江,紧靠清水江流域木材集散地“外三江”和“内三江”,是四海木商贸易往来的中转站,商贾多会于此,当地居民不仅是林农、山客、也充当买办,这里的经济一时繁荣,数百年沉淀成的独特文化正是中国木商文化的缩影。
此外,天柱县的民间文化还包括传统民居吊脚楼、民间工艺(竹编、剪纸、纸扎、侗家织锦)、民间艺术(侗歌、苗语、酒歌、踩梁歌、祭祀歌、傩文化、阳戏)、民间故事(谚语、谱牒、经卷)、宗祠、石刻(石碑、摩崖石刻)等。
品尝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天柱依山傍水、美食资源得天独厚,本土美食主要有以血浆鸭为代表的鸭系列、以油茶鸡为代表的鸡系列、以腌鱼为代表的腌制品系列、以远口发豆腐为代表的豆制品系列、以北侗油茶为代表的小吃系列以及山油茶、功夫菊、节骨茶等特色旅游商品。游客初到天柱即可领略“炊烟里品人生,美食中再相逢”的旅游新意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