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解读“散文滑稽史诗”小说《弃儿汤姆·琼斯传》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花杂志 热度: 13758


  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所著的《弃儿汤姆·琼斯传》的写作风格在18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他继承了18世纪散文通过典型环境的烘托和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以“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的特殊叙事视角,营造了机智、滑稽的喜剧氛围,并通过人物在社会关系、语言、行动上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以写实的手法揭示社会生活百态,具有史诗般的气魄。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式小说为19世纪欧洲近代长篇小说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弃儿汤姆·琼斯传》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最重要的代表作。作品篇幅宏大、内容广泛,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描述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18世纪工业革命之间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百态。

  就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来说,这部作品可以称为英国18世纪的散文史诗。小说主人公汤姆·琼斯是个私生子,出生不久即被抛弃。后为乡绅奥尔斯华绥所收养。汤姆·琼斯与庄园主女儿苏菲亚产生了爱情,奥尔斯华绥的外甥布力非对此非常嫉妒,同时,又一心想独霸舅父的财产,因此极力在舅父面前中伤汤姆·琼斯。琼斯遭养父奥尔斯华绥误解,被逐出家门,四处流浪,来到了伦敦。在伦敦他因打伤一个流氓而入了监狱。苏菲亚的父亲被表面上谦逊有礼、满口仁义道德的布力非蒙蔽,强迫苏菲亚嫁给布力非,苏菲亚违抗父命,连夜带着女仆逃到伦敦,寻找汤姆·琼斯,还险遭一位贵族伯爵的侮辱。汤姆·琼斯与苏菲亚这一对恋人分别经历了艰辛和磨难。后来,汤姆·琼斯的身世得到揭示,原来他是奥尔斯华绥亲妹妹的私生子,和布力非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全书以布力非迫害汤姆·琼斯的阴谋败露,汤姆·琼斯重获奥尔斯华绥恩宠,并与苏菲亚苦尽甘来结成眷属而告终。

  该书以私生子为主人公,对当时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制度提出挑战。男女主人公争取自由婚姻,反抗封建礼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美好追求。同时,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命运及相互关系的描写,弘扬了善必将战胜恶的人道主义理想。

  菲尔丁把自己尝试的这种新的文学创作风格定义为“散文滑稽史诗”。用散文写史诗,用“滑稽”而非“严肃”笔法。它既有史诗的特征,又是没有韵律的含有幽默滑稽成分的散文体。这部小说在主题表现、叙述角度、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富有创造性,并继承和发扬了英国幽默讽刺文学的传统,被视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

《弃儿汤姆·琼斯传》的散文体

18世纪的英国散文继承了蒙田、培根等的散文传统,进一步扩大了题材,丰富了写法,使之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和谐和完美。从书写自我体验和个性到探究人生思想与哲理,从描摹风俗世态、体察民众心绪到触及社会政治问题,散文家们时而絮语漫谈,时而慷慨陈词,或雄辩激昂,或庄严肃穆,或辛辣尖刻,使蕴藏在随意均匀的散文体中的理性主义与启蒙精神更为民众所接受。[1]

  艾迪生、斯威夫特、约翰逊这些18世纪的散文大师们既发扬了散文表现自我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功效,又使其突破了休闲娱乐的局限而介入现实人生。他们虽不把描绘环境和性格作为创作的主要任务,但他们散文中刻画的人物和情节常能引人入胜,起到启蒙主义者宣扬理性和教育大众的作用。他们常用讽刺和说理两种手段进行劝善和归过。以斯威夫特为代表的讽刺文登峰造极,尖锐辛辣,一针见血;以约翰逊为代表的说理文逻辑缜密,凝重含蓄;艾迪生则是善于用清新脱俗的文字生动地通过典型环境的烘托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大师,他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愉悦之间受到了教育和启迪。

  和16世纪培根的字字珠玑、格言警句式散文不同的是,这些散文使人们的眼睛转向了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掘出了新意和情趣。这类散文运用散文的形式来写人们的生活,而且刻画得生动逼真,不啻为是对散文的一种发展和创新,为后来小说样式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是英国18世纪小说的先声。

  菲尔丁受到笛福的冒险小说、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和当时感伤主义小说的影响,继承了18世纪散文通过典型环境的烘托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特点,《弃儿汤姆·琼斯传》中的场景丰富多彩,从乡村到城市、旅店到法庭、百姓集市到上流社会的沙龙。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菲尔丁也从未忘记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他用非韵文(散文)形式、夹叙夹议地展开故事。他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很特别,作者本人如“洞悉一切的上帝”,时不时出现在故事的解读中,他如一位向导,始终指引着叙事过程。随着故事的展开赞美“真实的人性”,暴露“虚伪的人性”,创造具有真实人性的人物性格以达到娱乐和教育的目的。[1]

《弃儿汤姆·琼斯传》的滑稽风格

菲尔丁自己谈到了关于“喜剧”或“滑稽”的创作意图——他要“写得小说里满纸滑稽,叫世人读了能学得宽和,对别人的痴愚只觉得好笑;同时也学得虚心,对自己的痴愚能够痛恨”(第十三卷一章)。[2]还要“举起明镜,让千千万万的人在私市中照见自己的丑相,由羞愧而知悔改”(《约瑟·安德鲁传》序言)。[3]亨利·菲尔丁的写作特色之一就在于他营造了一种机智、幽默、诙谐、讽刺的喜剧氛围。如:昂纳阿姨刚一像我们看见的那样离开了厨房,店主妇立刻就开口把她大骂起来。这个可怜的妇人,本来有好半天,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恶言恶语了,现在这些恶言恶语,从她嘴里一下倾泻而出,就像垃圾车,刚一把挡板儿抽掉,垃圾就一下倾下一样。派崔济也同样添油加醋,添砖加瓦,把他的诽谤诬蔑,乘势掺入(第十卷第五章)。[2]而作品中的外部叙述方式在构成这种喜剧氛围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实际的情况是:强烈的爱情这种感情,要是不能从它所爱的那方面得到满足,是不能老老实实,悠然自足的;一个人有了爱这种感情,就不会不爱上一个人,就好像一个人有了眼睛,就不能不看东西一样(第十卷第七章)。[2]再如:我们这部史书,恰恰在它不得不来一个向后转而追溯它已往的行踪以前,已经说过苏菲亚和她的女仆如何离开客店了;因此我们现在要对那位令人爱慕的人逐步追随,而把她那个不值得理睬的情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暂且撇开,叫他对自己的恶运,或者毋宁说是恶行,自悲自叹去好啦(第十卷第二章)。[2]这种外部叙述的显著特点,就是作者对作品的干预以及其戏剧性的体现。

  《弃儿汤姆·琼斯传》中所反映出来的道德观念以及其喜剧性的叙述方式,是历代批评家反复讨论的一个话题。特别是作品独特的叙述方式,充分体现了菲尔丁的喜剧风格。作为小说起步阶段的一位作家,菲尔丁开创的这种创作风格,为后来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善于表现社会真实生活的作家的创作奠定了基础。[4]

《弃儿汤姆·琼斯传》的史诗特征

史诗原指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古代叙事长诗,“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史诗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小说《弃儿汤姆·琼斯传》的社会背景十分广阔,全书洋洋洒洒十八卷,前六卷写乡村,中间六卷写由乡村到伦敦旅途中的情景,最后六卷写发生在伦敦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画廊类型众多,关系复杂,至少描绘了上百个人物,其中较重要的有四十多个,菲尔丁对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刻画是极其深刻的。他通过人物在社会关系、语言、行动和日常生活细节上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在菲尔丁所描绘的人物画廊里,人人性格鲜明,每个人无论从外表方面或在他们的行为语言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绝不雷同。他们多是既有高度概括性(共性),又有自己特征(个性)的典型。菲尔丁在《约瑟·安德鲁传》三卷一章里声明:“我描写的不是某个个体,我描写的是性格;不是某个人,而是类型。”[3]实际上,菲尔丁在这里论述的“典型”,不仅强调某类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强调人物的个性。他说:“有些特点是各行各业大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优秀作家的才能就在于能保持这些特点而同时在运用这些特点时又能使之各有不同。其次,优秀的作家还有这样一种本事,那就是,同是一种罪恶或愚蠢推动着两个人,而他能分辨这两个人之间的细微区别。”(第十卷一章)[2]亨利·菲尔丁分别以“乡村”、“在路上”和“伦敦”为背景,以细致、栩栩如生的笔墨刻画了从贵族、乡绅、商人到冒险家、守林人,从教师、军官、店主到流氓、小偷和强盗等社会各阶层人物,如:正直热情、善良宽容但冲动鲁莽的主人公汤姆,纯洁美丽、忠于爱情、坚持婚姻自主的苏菲亚,表面谦和有礼、内心自私卑鄙、诡计多端的伪君子布力非,满口仁义道德却暗地里偷情的伪善哲学家斯奎尔,胆小迷信、蒙受不白之冤的小知识分子派特里奇,淫荡虚荣的贵妇贝拉斯顿夫人等。他们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为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人物的全景图。

  菲尔丁意识到小说的特点应是反映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而不应仅仅局限在个人的经历、命运和感受上。他的这种小说被认为是“无所不包的小说”,正因为如此,菲尔丁才一反18世纪小说的既成风气,不采用第一人称而运用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述,大胆而自信地采取了“全知全能”的立场和视角。在每一卷的第一章,作者均就与该卷内容有关的题目发表一篇议论,除文学见解外,还议论社会、人生道德、善恶等。如:第二卷第七章题目“简叙明智夫妻如何从仇恨中汲取快乐,同时为不计朋友缺点之人作简短辩护”,第三卷标题“此卷所叙,包括汤姆·琼斯十四岁至十九岁数年中在奥维资先生府里所发生最重要之事件。读者于此卷中,亦可获得幼童教育之某些启发”等。这样,就得以从外在视点对时空幅度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大规模的展现;也正是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才首次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黑格尔所说的“中产阶级的史诗”,并且开拓了以19世纪小说为代表的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广阔前景。[4]

结 语

18世纪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刚刚兴起的时代,作为一种散文体的虚构故事,这时的小说还没有成为成熟的艺术形式,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小说以其机智幽默和洞察人生的智慧,征服了很多读者。这一时期出现的菲尔丁对小说这一新兴文学样式的确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巩固了小说的历史地位,他出色的文学实践为这种新兴的文体开辟了道路。菲尔丁也因而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

  [1]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M].萧乾,李从弼译.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

  [3]Henry Fielding. 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M].US: Dover Publications,1987.

  [4]朱维之,赵醴,崔宝衡.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