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评冯小刚08年贺岁剧之---《集结号》

时间:2008/3/2 作者: 晗馨 热度: 91435

  08将至,这个年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过了这个年,就是万众企盼的中国奥运年,北京将在08年首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投向中国。全体中国人全都对08年翘首以盼。在这个万众期待的时刻,冯大导演也坐不住了,隆重推出了《集结号》这一战争大片。而其票房也让冯导满意,电影推出后反响强烈,预期票房1。5亿,公映首周便创下7000万的票房纪录,可谓大红大紫。然而在其表面的风光之后,却暗藏着几个常识性的错误。今天,本文试图以独特的视角,为大家揭示《集结号》的症结所在。
  
  首先,在解放军之间的称谓上。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解放军之间的称谓都是“同志”。这不仅是在军队里,在那个年代里,大家相互之间的称谓都是“同志”,不管是共产党员,还是社会上的民主人士,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之间,都是以“同志”作为相互之间最广泛的称谓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党对自己的武装力量是绝对重视的。因而在自己的武装力量中,政治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一口一个“兄弟们”叫的那叫一个亲切,自然。殊不知那是国军中最广泛的称谓。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国内的电影中,凡是国共对战,解放军在冲锋前的口号必定是“同志们,跟我冲啊”,而国军的口号必定是“兄弟们,给我上啊”。这虽然有一点贬低国民党军的意味。但在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里,正式称呼都是“同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知道为什么冯大导演会忽视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而让连长谷子地一口一个“兄弟们”的乱叫,不分场合。

  其次,为什么战士们的脸都给涂的黑漆漆的,而且身上都特别脏,活像一个个叫花子。战场几个月都洗不了一次澡这是经常的,而且经常搞的浑身泥土这也是必然的。但是一个个看起来都像是刚从煤窑里面钻出来的这就有点有损形象了。也许这是电影效果的需要,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搞成这样嘛,这简直是对解放军的一种侮辱。而且在作战中解放军中弹后都是大喊救命,更有甚者,在开篇的巷战中,居然有人对救护人员说出这样一句话:“他两死了,快来救我,快,快。”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冯大导演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但是在解放军当中,绝对没有人在战场上说出这样一句话,我曾经和一些当年当过兵的老人们聊过,据他们所说的,在当年,就是影片中所演绎的那个年代,当兵的的骨头都是非常硬的,如果有人在战场上喊救命,那么他就很难再在大家面前抬起头做人,更别说是喊出那样没水平的话来,那么即使是他没死在敌人的手里,估计也会被自己人打死。
  
  另外,影片中居然有两人在汶河南岸旧窑场阻击战中自杀,这是很明显的蔑视。冯大导演过分学着美国主子的人性化。却忽视了解放军中一种精神的存在。殊不知美国人也不是什么都高明的,电影《紧急四十四分钟》中两名持枪歹徒拿AK-47步枪,穿着重型防弹衣抢劫银行,几百警察围堵44分钟竟然毫无战果,还死伤惨重,最后还是两名穿短裤的SWAT特警了事,令人哭笑不得。电影中可见罪犯中弹不少,可就是毫发无伤,原来警察先生们都是往胸口上打,真是让人怀疑美国警察是不是在训练中专门针对胸环靶进行强化训练。更可笑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的美国洛杉矶。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战术素质也不怎么高,冯大导演此次还是学着美国人,实在让人心寒。
  
  在影片中,解放军都是被敌人的子弹压的头都抬不起来,可以肯定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在看到自己最好的战友倒下后,估计再懦弱的人都会拼命,这是一个常识。新兵高昂的士气往往在敌人炮弹落下的那一瞬间就会荡然无存。而在看到自己的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会无动于衷。这是冯导的又一大错误。
  
  最后,在战术上。
  
  第一:在电影开始的巷战中,大家可以看到。战术的运用十分呆板。说白了,就是拿人耗人家子弹。连长谷子地在对国民党一六八师喊话无效后果断派出焦大棚,姜茂财等六人侦察小分队。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可笑的是,冯大导演此次又学美国大片中的场景,让他们举着个手指头站在大马路中间搞什么搜索前进。更可笑的是居然派出狙击手加入六人小分队中,很明显,这是学人家美国人的特种小分队的作战配置,可惜,这个狙击手的运用也还是没赶上人家。其实,有一点战术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巷战中,作为攻击一方,最理智的做法应该是紧贴墙根快速推进,到达预定目的地后快速占领建筑物,抢占制高点,作为狙击手,应该是在高处作掩护动作,而狙击手在地面上,所发挥的效力是小而又小,狙击手在巷战中在地面上乱跑,视野受到极大限制,狙击步枪的远射程优势无法发挥,而在地面上,由于狙击步枪的射速问题,其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如一个冲锋枪实惠。而在影片中,解放军的六人小分队中,狙击手就在其中,并且只会顺着大路跑来跑去,而且到最后还觉着不够酷,干脆站在大马路中间玩起手语,明摆着是找死。并且,解放军推进时,也是顺着大路向前跑动。从没见过有谁占领就在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也未见狙击手在高处掩护。并且,连在墙上打个洞这样的小事也懒的去做,就知道在敌人枪口下乱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死那才叫一个神话。解放军的战术应用能被冯大导演搞成这样,实在是叫人心寒,不知道足智多谋的革命前辈们泉下有知,该是怎样的哭笑不得了。
  
  第二:在连长谷子地所率领的47人阻击连在汶河南岸阻击战之间的间隙,吕宽沟和姜茂财去找怀表给连长谷子地。遭遇敌狙击手狙击,吕宽沟牺牲。而在这一情节中,且不说国民党军狙击手没有任何伪装,单就是连打三枪,就足以说明:不是那个狙击手有病,就是冯大导演脑子发热。狙击手在作战中的任务分为随队观察及火力支援,指定猎杀,非硬性装备破坏,自由狩猎等几种。在影片中遭姜茂财击杀的狙击手所执行的,便是自由狩猎,既在战场情况不明的条件下,派出狙击小组在指定区域内展开针对无指定目标的狙击行动。清除一切有威胁的目标。而作战中,一般很少有狙击手单独行动,最少是以双人编组。一名主射手,一名副射手或者一名主射手,一名掩护,观察员。而能够单独行动的狙击手,一般都是老手中的老手。电影中的狙击手连最基本的隐蔽手段都没有,可以看出几乎全身没有一点该在雪地上有的伪装,更重要的一点,一名狙击手对一个目标的射弹量一般不会超过两发。以免暴露目标,而连发三发子弹对付一个未着任何防护设备的人员,这名狙击手实在是厉害。最后遭到狙杀,也不为过。冯大导演此次又低估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实力了,事实上,国民党军虽然相比解放军差点,但是绝对不会愚蠢到那种程度,他们的战术素质也是可圈可点的,抗战时期的大刀队,以及蒋介石嫡系部队整编第74师就是一个明证。所以,冯大导演把国民党军的狙击手当作机枪手来使,实在是有太那个了。虽然人家失败了,也不至于这样挖苦人家吧。
  
  另,在战争年代,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炮弹等爆炸所带来的伤害,战壕基本都是挖的非常窄,并且弯弯曲曲。电影中的战壕似乎并未能体现这一点。电影中谷子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赵二斗要部下弄几套李承晚的军装的镜头。赵二斗桌子前面柱子上挂的,从时间上(1951年)来看,应该是我军大量装备50式冲锋枪的时候。50式冲锋枪仿制自前苏联“波波沙”冲锋枪,而“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PPD系列武器发展而来的。该武器的标志就是电影中那支枪的71发弹鼓。而我国在仿制该枪时,即制造国产的50式冲锋枪时,因71发弹鼓的故障率较高,并且弹闸比较弹鼓更容易制造等因素。已经放弃了原71发弹鼓,选用更加方便,携行性更好的30发弹闸,所以,电影中出现的50式冲锋枪,其正确的应为30发弹闸,而非71发弹鼓。当然不排除此枪为原来的PPSH41/43冲锋枪,但是从时间上看,当时我国部队已大量装备50式冲锋枪,所以,该枪的71发弹鼓。值得玩味。
  
  冯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战争场面,实在是无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对于《集结号》。我们也无话可说,只希望冯大导演再次拍这类电影的时候,多请教点专业部队人士。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笑话了。另外,美国人的东西也不全是好东西,学到了美国人的所谓的人性化,却失去了电影所最起码的精神,内涵,实在是可惜。也希望冯大导演三思。
  
  附:电影《集结号》剧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9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