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想吃什么水果?”
答:“我想吃香蕉。”
问:“昨晚睡得好不好?”
答:“睡得很好。”
……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一对姑嫂之间。而她们交流的工具,则是一块电子写字板。
在那块可以反复擦拭重复写字的小板子上,小姑子与因病瘫痪的嫂子演绎了一段平凡却不普通的情谊……
哥哥家发生巨变,小姑子挺身而出
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的护士长陈玉芬回娘家玩时,发现嫂子张琛的精神欠佳。追问之下才得知,嫂子近段时间时常头晕,且伴有吞咽不适、行走不稳等情况。起初以为是血压高引起的不适,但服用降压药后效果并不理想。
陈玉芬听说后,便建议嫂子有空时去自己工作的医院做一个消化道内镜检查。兄嫂按妹妹的建议做了检查,并没有发现消化道有异常。于是,妹妹又带着嫂子做了一项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她头部的脑干区部位,竟然有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瘤!重要的是,有部分已包裹神经。看到这一结果,陈玉芬当即泪目……
陈玉芬与兄嫂的感情都非常好。兄长陈玉冬和嫂子张琛都是医院的职工,张琛也是一名医生,两人育有一子。陈玉芬的女儿黄芷若小时候断奶时,送回兄嫂家戒奶,嫂子把外甥女视同亲生,呵护有加。
如今嫂子病倒,一家人商议后,决定从北京请来专家主刀肿瘤切除手术。
2019年7月上旬的一天上午9点,医护人员把张琛推进了手术室。陈玉芬和在大学当老师的丈夫一起,还有其他亲戚朋友们,静静地守候在手术室门外,当术中陈玉芬收到麻醉师发来的信息,告知张琛的收缩压飙升到230毫米汞柱时,每个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下午4点,历经漫长的八个小时后,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医生宣布:“手术成功了!”顿时,众人一阵欢呼。陈玉芬和陈玉冬兄妹俩立即上前拥着躺在平车上的张琛,激动大哭。
但陈玉芬没想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术后,张琛出现了全身瘫痪、失语、无法吞咽、反复高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还常常因肺部感染产生痰液太多、太深,无力咳出,一般的吸痰方法无法将痰液吸干净,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让嫂子尽快康复,尽管知道神经外科ICU病房里有医护人员细心护理照顾,但陈玉芬和哥哥还是利用每天短暂的开放探视时间,轮流为嫂子按摩、拍背,避免嫂子出现因瘫痪引起的肌肉萎缩,同时帮她排痰。
其实,手术后的张琛神志是清醒的,但是为了避免她的情绪剧烈起伏变化,影响病情恢复,医生给她使用了镇静剂。陈玉芬相信自己和哥哥、丈夫所说的话,嫂子一定能够听见,所以,他们聊天的时候,尽说好听的话,比如“嫂子今天气色不错”。她相信嫂子能够接收到这些鼓励的话语所传递的能量。
1天,2天……10天……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张琛依然躺在病床上,依靠氣管切开插管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活动,不知道大小便,还反复高烧不退,陈玉冬心痛不已。而且ICU每天的高额医疗费用,也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变得神思恍惚。这一切,妹妹都察觉到了。
那天,陈玉冬打算帮妻子续住院费,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人帮他已经交了几万元的押金,暂时够用。陈玉冬让工作人员把交费人的名字告诉他,对方说她叫陈玉芬。
陈玉芬不仅帮嫂子垫付了医药费,还积极和ICU一区的相关领导沟通,在她的努力下,ICU一区同意把科室里那台笨重的纤支镜推入神经外科ICU病房,给嫂子做深部吸痰,让她的肺部感染较快地得到了控制。
其间,张琛脑部切除的肿瘤病理检查报告出来了,显示是良性的。陈玉冬和陈玉芬兄妹俩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术后半个月,张琛的病情逐渐得到改善,成功地拔除了气管插管,恢复了自主呼吸,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右侧肢体也可以轻微活动。
之后,张琛入住神经外科普通病房。
一块电子写字板,陪嫂子重新长大
生命危险虽然没了,但康复的过程却是漫长的。
面对自己完全无法支配的身体,张琛数度绝望。那天,她用勉强能握笔的右手,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个令人猜测了半天才被猜出的“死”字。她要求丈夫和妹妹放弃对她的治疗,带她回家。
陈玉芬当即就恼了,她说:“嫂子,你不能这么自私。你解脱了,我哥怎么办?你儿子、你外甥怎么办?我怎么办?”说着说着,陈玉芬哽咽难言,张琛也泪如泉涌。陈玉芬将躺在病床上的嫂子搂住:“你别着急。你也是医生,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道理。这才几天呀,哪会恢复得那么快?再说了,你的右手不是可以活动了吗?还能握笔呢。”
说到写字,陈玉芬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嫂子半天才能写出一个字,又让人费了半天的心思才猜出来。这样的速度,万一有个紧急情况,如何沟通?
陈玉芬担心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
手术后,张琛一直依靠插尿管排尿,后来根据她的身体恢复情况,医生想把她的留置尿管拔除。但为了锻炼她的膀胱充盈排尿功能,在拔管前需要夹住尿管,等她感觉有尿意时或夹管2小时后再定时开放排尿一次。可那天,张琛出现强烈尿意时,身边的看护人员正处理其他事情,而张琛又无法清晰表达诉求,结果憋得脸色都变了。好在被护士巡视时发现,帮她及时排放出尿液,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这件事情发生后,陈玉芬开始琢磨如何让嫂子的书写、说话能力尽快恢复,使她能建立与人沟通的畅通渠道。当陈玉芬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后,丈夫二话没说,转头就上网买来了电子写字板、看图说话绘本、收音机等。
此后,陈玉芬便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开始教嫂子看图说话、写字。“来来,我们先看图画。这是a。你注意我的口型,跟着我念:啊……”
“啊……”张琛跟着念了一声,声嘶力竭却又不得要领。她的气道气管插管时被切开后,声带受损尚未恢复,这样念非常损害声带。
为保护嫂子的嗓子,陈玉芬只好换一种方法教她。她教嫂子先从练习正确运气开始,比如先采取深呼吸,把腹部气体缓缓排出后,再慢慢发音、吐字,这个恢复过程异常缓慢。
相比较之下,把普通的纸笔更换成电子写字板练习写字后,张琛明显高兴多了。因为电子写字板的板面较宽、较稳,而且写字板配套的电子笔比普通写字笔更粗,更长,更有利于握持、书写,也让当时有斜视的张琛更容易辨认。另外,电子写字板可以反复擦拭干净重新写字,更方便。
尽管如此,写字板上的练习最初也是困难重重。
起初,张琛右手握笔的姿势都是握拳式的,把整支笔抓在掌心胡乱划,这样写出的字,与其说是“字”,不如说更像婴幼儿随意的涂鸦。
有一次,张琛涂鸦了一番,陈玉芬接连猜了好几遍,都没有猜准。张琛气得将头一扭,不再搭理小姑子。陈玉芬倒不计较,嘿嘿一笑了之。
为了帮嫂子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陈玉芬向神经外科的护士长、理疗科的医务人员请教,获悉捏小皮球可以锻炼手指屈伸灵活性,以及加强肢体按摩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时,遂有空就帮张琛进行肢体按摩,并让她把婴幼儿玩的小刺猬形状的皮球握在掌心,每天反复把小皮球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
经过无数次的功能训练,约一个月后,张琛握笔的姿势慢慢地得到了纠正。接着,陈玉芬用儿童看图说话绘本教嫂子看图识字,嘱咐她不要急于求成,耐心地一笔一画重新开始写起。
不知道经过多少次,张琛书写时的字由最初的东一笔、西一笔的松散,长短不受控制,到慢慢开始有力量控制写字的感觉,控制笔画的长短、笔画的位置等,使字体越来越紧凑,也越来越有字的“形状”。
就这样,写字板成为陈玉芬教嫂子识字写字的“黑板”。她先教嫂子从自己常用、熟悉的人或物写起,比如先学写“手”“脚”“我”“你”“水”。学会单字后,接下来写她经常需要表达的词组,如“手痛”“脚麻”“水果”“喝水”等。进一步再练习“我要喝水”“我要吃水果”等等句子。
但凡嫂子有一丁点进步,陈玉芬都会竖起大拇指:“你真棒!”而受到表扬的嫂子,则像小学生那样,既羞涩又兴奋。
那天,张琛情绪莫名地低落起来,什么也不想写,什么也不想练。陈玉芬问她怎么了,她起初不说,后来,便在写字板上断断续续地写下几句话:
“玉芬,我是医生,知道医者难自医。我这个情况,恐怕是没有恢复正常的希望了。治下去是个无底洞,我也受罪。你让你哥把我送回农场吧。”
陈玉芬一看,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索性也像嫂子一样,在写字板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嫂子,你怎么能这样说?你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为孩子们着想?你和哥的孩子,我和你妹夫的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你喂养大的啊。”
张琛的眼睛湿润了……
爱是人间一道光,“没有你,就没有我!”
自从发现通过写字板交流嫂子很开心后,陈玉芬也会经常用在板子上写字的方式和嫂子沟通。
“嫂子,你今天想吃什么菜?”“昨晚睡得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张琛一一对应回答:“我今天想吃韭黄炒鸡蛋。”“昨晚睡得可香啦,还梦见两个孩子了。”“除了手有点酸,其他地方都还好。要不,先休息两天?”陳玉芬马上写道:“没门!好不容易养成的练字习惯,一旦停下来,可就废了。”
其间,陈玉芬在深圳工作的女儿黄芷若,也一直关注着舅妈的病情。当初,听说舅妈要做手术,她连夜买机票赶回了海南。
张琛当初应手术要求须剃光头,贴心的黄芷若为舅妈买回好多漂亮的帽子和随身听小音箱,送给舅妈。
张琛觉得过意不去,在写字板上告诉陈玉芬:“黄芷若研究生毕业才一年多,又没什么积蓄,别让她破费。”陈玉芬马上回复道:“你对她小时候的照顾,连我这个亲妈都自愧不如。她为你做这么点,算什么?”
在陈玉芬的教导与陪练下,张琛的书写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从而促进了她更主动、积极配合其他方面的康复治疗。比如,即使吞咽困难,喝水时出现呛咳难受,也坚持配合针灸、吞冰水等治疗;每天拿着看图说话绘本反复练习运气、发音、写字;坚持肢体功能训练,学习站立、行走……
妹妹负责妻子的康复训练,陈玉冬则负责后勤。他每天一大早去市场买好菜,做好一天三顿营养可口的饭菜。他们的儿子每到周末休息时间,从100多公里外的农场赶来医院看望照顾她。还有张琛曾经亲手接生过的产妇,也带着孩子来看望她,希望她尽快康复。
所有这一切,都让张琛渐渐地走出情绪的低迷,变得振作起来。
那天,陈玉芬和几个亲友一起到病房看望嫂子。张琛微笑着向他们打完招呼后,突然在写字板上写下三个大字——谢谢你!
看着这三个字,陈玉芬上前搂住嫂子,哽咽着说:“我为你做的,算不了什么。只要你快点好起来,让我们为你做什么都可以!”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张琛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病情有了极大的改善。她思路清晰,斜视已得到纠正,并能把完整的句子清楚、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可以自主吞咽进食;右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下肢及左侧肢体功能也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由无法站立到能站立5分钟、10分钟,在搀扶或助行器帮助下,从开始的迈出一两步到现在能行走大半个小时;能自主排解大小便;另外,体重也较手术时增加了四十来斤,精神面貌都很不错。
了解张琛生病过程的人,包括医护人员,看到她现在的情况,都为她的坚强和奇迹般的康复竖起了大拇指。考虑到陈玉芬的母亲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张琛和陈玉冬商量后,在张琛情况稳定后,回到了郊区进行后续治疗。
回农场后,虽值疫情,但因为陈玉芬和张琛都是医务员人,在自我防护上做得比普通人要好。疫情两三年时间里,张琛在小姑子和丈夫等亲人的照顾下,恢复良好。
2023年初的一天,陈玉芬像往常一样到娘家看望嫂子。当看到嫂子每次坐轮椅都需要他人帮助推送或借助助行器走出门时,陈玉芬深感她的不便。于是,她上网为嫂子购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大大方便了嫂子的出行。
这天,早已恢复口头表达能力的张琛,拉过搁在床头的写字板,认真地写下了一行字——没有你,就没有我!
顷刻间,陈玉芬泪雨纷飞。她抱住嫂子,哽咽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那块一度用于姑嫂之间交流的电子写字板,如今已完成使命,被张琛收藏在身边。她曾经计算过,自己与小姑子平均每天交流的字数为500字左右。三年多来,她们一共在写字板上写下约55万字,足以做成一本厚厚的书。书名她们都想好了,那就是——《写字板上的惊世姑嫂情》。
编辑/戴志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