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比格尼夫·赫伯特(ZbigniewHerbert,1924-1998),波蘭著名诗人,生于利沃夫,早年在华沙和克拉科夫攻读法律和哲学,尽管其诗作很早就出现在文学刊物上,但他的第一部诗集《光的和弦》直到1956年才得以出版,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赫耳默斯、狗和星星》(1957)、《物体研究》(1961)、《铭文》(1969)、《科吉托先生》(1974)、《来自围困之城的报告》(1983)、《写给离开的挽歌》(1990)、《罗维戈》(1992)、《写给暴风雨的后记》(1998)等多卷诗集,此外还写过一些文艺论文和广播剧。他先后获得过一系列国际国内文学奖:“科斯西耶尔斯基奖”(1963)、“列瑙奖”(1963)、“赫德尔奖”(1973)和“耶路撒冷奖”(1990)等。他与米沃什、辛博尔斯卡、罗泽维支等人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波兰最重要的诗人,在欧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战后的波兰,由于铁幕的降临、冷战的开始,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而正是处于这样的压力下,赫伯特的诗作才具有很强的讽谕性,当然这种讽谕性(反讽)不可能是直接表现出来的,相反,赫伯特通过对历史、神话、寓言和物体的研究,来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人民的生活,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体制的冲突、矛盾。他的反讽借古喻今,具有非常典型的东欧特征,并且颇具欧洲理性传统感觉,常以精辟的论断总结主观和客观事物的本质,通过重写历史、神话或虚构人物来展现其丰富的想象力。而在其中,“科吉托先生”就是他创造的一个人物,可以指代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人。
生物教师
我想不起
他的面庞
他长长地伸开双腿
高高站在我们上面
我看见
一条小小的金链
银灰色的紧身外衣
和细细的脖子
一条死去的领带
钉在上面
他是第一个
用那狂暴的强迫的针
钉住死青蛙的腿
给我们看的人
他引导我们
透过金色的显微镜
前往我们曾祖父的
秘密的生活
拖鞋的微生物
他拿来
一粒果核
说:麦角菌属
受到他的鼓励
我在十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