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情是穷人发明的一个词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野草 热度: 16190
张远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文体边界及其突破的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我曾多次试图让自己的诗能够行进到文体的某种“临界点”,并且在最危险的地方写作。文体边界其实不是作家和诗人的自我束缚,而是自我的侵略和扩张。然而问题来了,当我意识到文体边界的模糊性的时候,我陷入了一段迷茫。那么我们还要文体建构极其理论体系何用?当文体模糊到近乎无限性的时候,我又回到了早有过的“不可说”和“没法说”。比如:诗歌是什么?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回答自己。

  在诗歌的探索中,有一种潮流叫做小说化叙事,这种诗歌更讲究情节、戏剧效果和矛盾冲突,确实具备一些小说的要素,但是它是分行的、诗意的。当下文体边界在不断突破,散文化的诗歌和小说化的诗歌不断出现。我觉得这是好事,文学的发展,诗歌的发展,就是一个创新和否定的过程。诗人们追求自己的美学气质,剑走偏锋,没准就走成功了。我记得当初读到远洋翻译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的作品,就有不少具有小说叙事化的诗歌。他非常注重日常经验的处理,特别是具有一定戏剧化效果的经验。他用小说笔法记录下来的诗歌,非常有新意,并且能用事实本身蕴含的力量对读者一击而中。

  那么,诗人在用小说的某些方式写诗,那些也写诗歌的小说家呢?我关注过一些诗人转行写小说,其诗歌并未发生多大变化,有的人甚至还停留在抒情性上,手法老套,乏善可陈。倒是一些以写小说为主的作家,有时候写一些诗歌,让我颇感意外和惊喜。

  最近读到小说家黄孝阳的一组诗歌,便是如此。

  意外之一是:在我的印象中,小说家应该更重视“事实的诗意”,在诗中用日常化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叙述和描绘。然而不是的,诗人显然不是一个耽溺于琐碎日常的“粘贴式”写作的人。他甚至完全摆脱一个小说家所必须的情节和叙述节奏,进入了诗歌这种文体的自由世界。这种能在两种文体中跨越穿梭的“两栖”能力,是很突出的。诗人不仅没有被日常的语言和现实所桎梏,而且进入到精神层面的的超拔之中。应该说:这类诗歌作品是具有先锋探索精神的。在当下,“先锋”是一个争相领取的词,在诗人的话语使用率中居高不下。往往给人的错觉是“非先锋无以诗”。我个人的视野有限,但是大致能判断出当下“先锋诗歌写作”分为“世俗性先锋”和“学院式先锋”两种。“世俗式先锋”以日常口语为语言方式,以日常生活为书写内容。而“学院式先锋”更注重语言的修辞和内容的哲思,更看重自己作品与“西方诗歌美学”的关系。显然,黄孝阳诗歌大致可以类同于后者。这是我首先就感到讶异的地方。

  当诗人在窗下写作,望着屏幕,近乎被塞壬女妖所魅惑。他的面前有一片大海,一片想象力和爱汇流而成的大海。“它们汇成海——Surfaces、Essences、Analogies,/三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诗人用联想的手法,把大海用三个英文词语转述出来,翻译成汉语是:表面、精华、类比。我想这几个词语恰好对应了“爱情”的:光洁、美好和可诗意化。类比,是诗歌的精髓,是诗歌从具象到抽象的重要手段。这是这首诗的“本意”么?我不能确定。但是我能确定的是,这三个词语出现是有妙意的:每一个词语的“首字母”,连起来是“SEA”。我试着把这个潜台词曝光一下:翻译成汉语是“海洋”,具有爱的辽阔和深邃。诗人的写作具体到“枯坐”这里,然而又海阔天空到自由想象。这种些微现实感之上的精神性,是极其强烈的。诗人意识到“海水是关于算法、数据与算力的总和,/我反复用指尖触摸这片寂静(或者说泥潭)。”从修辞上看,这是调动了“移觉”,将海水与诗人爱的触觉、爱的想象力、爱的感受力融汇在一起。爱如果是海,那么爱就是爱的方法、爱的数据和爱的力量,就是爱的时间和空间之和。而后,诗人从巨大的精神世界里抽出,具体到键盘上,打字和想念,最后得出三个字:我爱你。这首诗角度巧妙,思维独特,深具“先锋”特质。

  可以说,《我爱你》这首诗是具有很明显的隐喻的,海本身所具有的关联性和英文字母的组合,都在指向爱的本质:博大和美。不仅如此,《独坐》这首小长诗也异曲同工。诗人独坐房间,想象却异常丰富,甚至多维。“几秒钟后,当我意识到房间是一个‘0,/而我是‘1的时候……我睡着了,鼾声起。”如果是房间是“0”,那么房间就是“空”;而如果说我是“1”,那么我就是对“空”的“填充”。但是,填充进去的固然是“我”,一个独立的人,但同时,填充进去的也是“孤独”。诗人在这里调动的隐喻,非常机巧而又意蕴复杂。原本,诗歌是反对阐释的,我在这里的解读有可能是误读。但是,我要借此说明:黄孝阳诗歌的意外,很多是来自于别具一格的修辞的调度。接着,诗人的先锋性进一步凸显,通过梦境,调动数学领域的拉马努金极其信仰的女神娜玛卡尔,在精神领域靠近和借用了数学家的伟大躯壳,并似乎会晤了女神,并藉此获得力量。然而这仅仅是诗人在本诗中的开篇和蓄势,接下来,诗人将笔意顺势引向爱情,“亲爱的,我是如此想念着你,/体内都有了数万亿颗星球。”诗人想到了美好的容颜和天才的大脑,想到了恒河和星球,可谓上天入地,驰骋无疆。但是,如果为爱情而写爱情,那就流于浅表。诗人在接下来的三部分里,用哲理的和历史的材料类比,对爱进行了思辨,超越普通的情绪,进而寻找爱的哲学特征。爱非简单的对错和善恶,爱是一种永恒性的非物质。

  这类角度刁钻、联想多维、修辞精巧和精神丰赡的作品,既有意趣,也有理趣,更有信念和信仰。如此,黄孝阳诗歌的“化西”式写法,具有了让我意外的观感。

  如果说黄孝阳诗歌的艺术特色让我颇感意外的话,那么,诗人在诗歌中中呈现出来的思想内容的宏大和精深,也足以让我觉得意外。在这一组以“爱情”为基本主题的诗歌中,诗人融汇了历史、哲学、经济等各种因子。并对“爱情”的生发场进行了重组和诗意排列,进而获得纵深度和厚重感。

  我想,多样化的阅读和多年的小说叙事练习,让诗人获得了更多的深度思考。在一般的诗人眼里,诗歌是“形象”,而非形象的“议论”,尤其是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美学遗传基因影响的中国诗人。但是,黄孝阳诗歌,在基本的“爱”的情绪的表现之中,还有着大量的社会现实、历史讽喻和哲学思考的介入感,这是一种发生于心理场,而又在物理场上有较強延伸的介入感。这种“爱情”不简单。在情欲之上,还有神思的游走和人世的批判。

  诗人的写作是很大胆的,如我所想,他也在进行危险的写作,在某种“临界点”求得危险的平衡。比如说《想了一分钟》这首诗。在中国当下诗歌创作美学潮流越来越世俗化的当下,一些原本不是禁区的手法逐渐成为禁区,大词、形容词、排比句等正在被谨慎使用,具体到文本上必须要有很强的拿捏能力,然而黄孝阳的这首诗完全不受此限制,相反是一组酣畅淋漓的排比句,一排到底,不讲究起承转合。然而,我觉得这首诗的成功在于,整组排比读下来一点不累,一点不觉得矫情,一点不觉得多余。何也?

  因为,诗人在诗中纵横捭阖,调度了自己储备库里的积极因素,将对世界哲学的认识、世界历史事实、中国当下现实,和“爱”这一主题捏合在一起;将自然科学的诗性、文学领域的诗性、政治经济方面的诗性,和“爱”这一情感粘连在一起。显得跌宕起伏,宏阔壮观。当这些看似枯燥和冰冷的各种认识,与“爱情”这个最为动人心魄的人类情感穿插出现,复线推进的时候,诗歌再怎么排比,再怎么掉书袋,都无妨。这首诗的每一行均由“我在想”引出,是诗人一分钟的时间段里的意识流动,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自然而然。时间之短,却蕴含情感之深和思想之深,在古今中外的时空穿梭中,诗人实现了短时的精神抵达。

  诗人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学和哲学想起,神游八方,从水浒英雄题诗到王阳明心学,再到五大神兽,而后倏忽具体地落到幽微之境,落到爱情。“我在想与你的脸容窃窃私语了一个小时的那盒迪奥粉饼与那支眉笔。/我在想盈盈清江水不如女儿媚。/我在想你为什么要与他分手(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接下来诗人又继续在空间和时间里穿越,河流、落日、旗帜、雨水、丹青,以及当代与未来。而后,诗人的意识再一次落在了爱情上:“我在想爱情是穷人发明的一个词语。/我在想你身上那件湖绿色的长裙,还有你裸露的纤细锁骨。”爱情是普适于全人类的,这里的“穷人”并非可以量化的词语,更多是诗人内心的立场和生活体验,这近乎周遭世界投射到心灵世界的错觉,却是对既定秩序进行正确的冒犯。而后诗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妄想症,对科技与资本进行了“悲伤”的批判,科技进步与资本贪婪,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行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破坏性因素。然后,诗人意识再一次落到的爱情上:“我在想情之一字,犹如火焰;唯纵身其中,才能得偿所愿。/我在想一个妇人说她身体有一个伊甸园(会有苹果与蛇吗?)”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里,诗人在一系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里思辨,在历史人物和当下现实里遐思,在芸芸他者和孤独自我里联想,最后用“我在想你”收束全诗。自由落体一般落到的爱情上,这最后一个“你”字,既是爱的对象,也可以说是诗人前面所有意识到或者说是想到的思想晶体,那些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反思和祈愿。

  黄孝阳这组诗大多涉及爱情,其思想内容均以此为核心展开和辐射。其中多数都是在以爱情为情感生发,继而涉及到众多关乎世道人心和人生哲学的大命题,然而又能具体入微地诗意达成。除了《想了一分钟之外》,《独坐》《房间》等诗也是如此,诗人的洞见仿佛处处闪动的眼睛,从诗行里放射出来。当然,也有一部分诗歌,更是对爱情的精准识别,用较为短小的篇幅穿透性地叙写爱情。《云层》这首诗就是极为凝聚的。“我为什么爱你啊,因为/你是我的咽喉。/因为你,我才可能品咂词语与盐。”用细部镂刻爱的深刻,爱是“咽喉”一般的生命呼吸道,是词语和盐这样的生存和精神双重需要。“或者说,你是我的咽喉炎。/使我咳嗽,眩晕,坐立不安。/正因为这些症状,我才知道我还活着,/这个糟糕的世界也从未有一刻遗忘了我。”而深爱,极有可能是病灶,是痛苦,是活着的证据,是诗人和糟糕世界对抗的力量。“时间轻喊着你的名字,/在你的头顶。云层是一张恍若隔世的唱片。/我翻来覆去地听。”诗人用一个精妙的比喻“云层是恍若隔世的唱片”,来描绘爱情的永恒性,生动而唯美地拓展了诗意空间。《如果你是寂静的》《如果》等诗,也是用较为俭省的语言,精度雕刻了爱的美好和深远。

  黄孝阳这组诗,将精微细腻的艺术手法和自由宏阔的思想内容无缝结合。小事物和短时间自由发挥,可以说是小中有大,见微知著;大事物和大空间又能精确落实,可以说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诗人深谙“熟悉的事物陌生化,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具象的抽象化,抽象的具象化,实的进行虚处理,虚的进行实处理”,这些诗歌创作艺术规律,将现实感和精神性进行了很好的融汇。整体上,这组诗歌是让我意外的。

  对黄孝阳诗歌的阅读,是有挑战性的。首先是诗人在各个领域均有自己的深度思考,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识向度。其次是诗人的技术性处理往往别具一格,阅读时会令人驻足流连,反复品味,方得其妙。再者,诗人具备精神层面的超脱,而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而后产生认同。所以,拙文对这组诗的浅评,实在是管中窺豹,望黄孝阳兄勿怪。

  【责任编辑黄利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