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看到麝月的花签,便愁上眉尖。荼蘼花绽放在春末,开过之后,便意味着春天的终结。《红楼梦》中写贾宝玉的性情“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贾宝玉喜聚不喜散,他只希望花开不败,而麝月的花签“开到荼蘼花事了”恰恰在提醒贾宝玉:绽放的花朵迟早是要凋谢的,人生也是迟早要离散的。
一个雨天,我坐在窗下,泡了一杯薄荷茶,清香四溢,翻开《牡丹亭》,看了很久,慢慢品味书里那些美好的文字。在《寻梦·懒画眉》中有这样的句子:“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静静回味,撩人的春色一下子涌到了眼前,一时之间忘了绿窗春将暮。轻轻吟唱这句子,整个人仿佛都在江南婉约的风光里沉醉不知归路。宁静的时光里,一本书能让人神游物外。这样的时刻,即使开到荼靡花事了,也是无比美好的。
花,开到了荼靡,便是春归去。此时,若是再飘洒着潇潇雨,点点滴滴,花谢红湿,伤春之情便如无边的丝雨,缠绵悱恻。人间春去总难留,连吹拂衣衫的一缕风也留不住。然而,只要春光在心中,人就能轻松前行。
我想起故乡园子里曾经有一丛粉白的荼蘼,开的时候热烈而张扬,芬芳四溢,一点告别的意味也没有。“三春过后诸芳尽”,花团锦簇的时光即将结束,却不必那么伤感,即使是春花开尽,也有榴花红艳,荷花可期。在《牡丹亭》里,杜丽娘在游园的时候有“那荼蘼外烟丝醉软”的唱词,爱到荼靡芬芳处,似乎就意味着生命中最绚丽最刻骨铭心的爱也要随之失去了。然而,人的心思千回百转,心如千丝网,中有千千结,只要有不渝之心,就能开到荼靡花未了。
闲暇时读南宋朱弁撰写的《曲洧旧闻》一书时,其中有这样的记述:“蜀公居许下……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燕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这段文字当真是风雅:四散的飞花落入酒杯,和着荼蘼花的花香,举起杯,一饮而尽。这样俊逸风流的意境和情怀,读来让人齿颊留香。一样的花事,不一样的心境。其實,开在春末的荼靡是在迎接夏日之花的绚烂登场的,不是开到荼靡花事了,而是开到荼靡花未了,这样想着,才让人心中释然。
其实,世间草木的芳菲,不会因为世事的变化而改变其香其色,不论看什么花,每个人都会因为心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感受和境界,人们常说的境由心造,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王吴军:河南省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