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位朋友,两三天就发表一篇文章,有时一天能发表两篇文章。对于业余码字的人来说,创作小说,一天码几千字,甚至一万字是可能的,可对于写散文、杂文或者随笔的,要找到合适的话题,形成有深度、有观点、有思路,能给读者启发的文章,这种速度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更何况,他的文章所涉及的领域无所不包,涵盖的区域也相当广泛,有村级经济的发展、个体老板的梦想;有非遗文化的传承、某一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有经济有文化、有生活有艺术、有个体有群体、有普罗大众也有精英人士……
每次看到他发表文章,我就羡慕嫉妒,但没有恨,有的只是差距拉大的心虚和对他创作高产的好奇。我曾当面请教过他,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创作话题?他眼睛一眯头一摇,开玩笑地说:不要拿我开心了,我这人不喜欢做学问,就喜欢吃饭打掼蛋。如今看来,他所言也并非全是玩笑话,社交娱乐活动可以不断结识新朋友,听到工作之外的各类新闻,加之他善于提问,把聊天变成收集话题的过程,这些新面孔和茶余饭后的各类新闻都有可能成为他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这与当年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讲一个故事来代替茶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我不得不佩服他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敢问、会问也许是他一篇接一篇文章出炉的关键所在。提到好奇心,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童年,童年时代的我们总是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觉得万事万物都很稀奇,都很有趣。捧着一堆沙子能玩半天,对着一个摇晃的拨浪鼓会喜笑颜开,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还常常问得大人没法回答。长大后对一些事情司空见惯,对未知领域缺乏激情,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像他这样,在看过世间的千变万化后依然保有好奇心,对陌生人多一分耐心去交流,对未知的领域多一些勇气去探寻,这样的人生自然也会变得更加丰满。
敢问、会问也让他与陌生人一见如故。实际上,对话聊天就是一个想法邀请另外一个想法,生成新的想法的过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某些人聊天时,聊着聊着就找不到话题,或者把话题聊死了的情况,双方尴尬至极,如坐针毡,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他聊天时抱着很谦虚、寻求指点的态度,“我不知道,我好奇,我想知道。”聊的都是对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探讨的也都是对方感兴趣的问题。站在被提问者的角度,这一问一答也是在让自己总结和反思,说不定,苦恼良久的问题无形之中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敢问、会问还让他在交流中能抓住关键性问题,更加有效地获取信息。日常生活中,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间不算少,但往往是聊過了,也就过去了。就像我们每天翻看微信朋友圈,云里雾里,翻过了也就烟消云散,在脑海里留不下什么也生成不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对方输出的大量信息对自己都是无用的。而在他的聊天过程中,聊天内容始终被提问支配着,既有框架式问题又有针对性问题,既能让对方敞开心扉轻松回应又能达到目的为我所用,既能了解整体情况又能拨开云雾见月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愿我们一生都保有提问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历尽千帆依然拥有珍贵的好奇心,才会永远保持生命的朝气和活力,不在岁月蹉跎中老去,拥有内心丰盈有滋有味的人生。
陈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赞(0)
最新评论